成功大學文學院

成功大學文學院

文學院(以下稱本院)為成功大學之首院,其設立宗旨在因應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配合國家長期發展,整合理論與實務,從事人文、語言及藝術方面之教學與研究;以培育通達人才,豐富生活內涵,擴展國際視野,認識多元文化,提升生命境界為目標 。

歷史沿革

成功大學文學院 成功大學文學院

文學院(以下稱本院)為成功大學之首院,其設立宗旨在因應時代潮流與社會脈動,配合國家長期發展,整合理論與實務,從事人文、語言及藝術方面之教學與研究;以培育通達人才,豐富生活內涵,擴展國際視野,認識多元文化,提升生命境界為目標。

本院創立於民國四十五年(1956),初稱文理學院,設中國文學、數學、物理學等三系,翌年(1957)增設外國語文學系。五十六年(1967),中國文學系和外國語文學系分別成立夜間部。五十八年(1969),又增設歷史學系,於是本院奉準獨立。六十一年(1972)歷史系增設夜間部,七十四年(1985)增設歷史語言研究所,八十年(1991)八月再增設中國文學系碩士班,八十二年(1993)增設外國語文學系碩士班;歷史語言研究所亦於同年易名為歷史研究所。八十三年(1994)成立藝術研究所碩士班,八十四年(1995)八月增設中國文學系博士班,八十五年(1996)增設歷史學系博士班, 並於八十六學年度開始招生。八十七年(1998)外國語文學系博士班奉準籌設,並於八十八學年度開始招生。八十八年(1999)台灣文學研究所碩士班奉準籌設,並於八十九學年度開始招生;九十年九月教育部核示增設台灣文學系大學部暨博士班,並於九十一學年度開始招生。另夜間部各系於八十五年(1996)停招,改招進修推廣學士班,而歷史系進修推廣學士班於八十九年(2000)停招。外文系於八十八年(1999)增設碩士在職專班,中文系於九十年(2001)增設碩士在職專班,歷史系於九十二年(2003)增設碩士在職專班,台文系於九十五年(2006)增設碩士在職專班。中文系、外文系進修學士班於九十三學年度奉教育部核准停招,同學年度,外文系碩士班分甲(文學組),乙(語言學組)招生,外文系 博士班分外國文學組及語言學與外語教學組個別招生。中文系於九十五學年度奉準成立現代文學碩士班,九十六學年度開始招生。中文系、外文系、歷史系等碩士在職專班,自九十九學年度停招。

又設華語、外語兩中心,以及閩南文化研究中心。專任教師127位、學生1,452人(大學部963人、碩士班351人、博士生138人)、職工31人。

院長介紹

院長王偉勇(教授)

成功大學文學院 成功大學文學院

學經歷介紹

院 長

王偉勇

現 職國立成功大學文學院院長

重要學歷東吳大學中國文學博士(68.09-76.06)

專長學門詞選、蘇辛詞、詞學批評、套用文、詩詞吟唱

主要經歷

◎97.08~102.7國立成功大學通識教育中心教授兼通識中心主任

◎95.08~101.01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教授兼所長

◎99.02~100.01國立成功大學教務處教授兼副教務長

◎94.08~97.07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兼系主任

◎92.08~迄今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教授

◎90.08~92.07國立成功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83.08~85.07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主任秘書

◎79.08~83.07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兼總務長

◎76.08~90.07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副教授

學術專書

◎101.10《詞學面面觀》(與薛乃文合撰)台北:里仁書局,P.1-382。

◎99.09《清代論詞絕句初編》(與趙福勇合撰)台北:里仁書局,P.1-495。

◎98.09《詩詞越界研究》台北:里仁書局,P.1-477。

◎92.06《宋詞與唐詩之對應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P1-550。

◎92.04《詞學專題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P1-469。

◎76.06《南宋詞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P1-526。

相關資訊◎102.08林耀潾〈鑽研詞學越界宏通—王偉勇教授的學術成就〉,《天中學刊》第28卷第4期,P.9-11。

◎102.03楊金峯:《詩情曲意:王偉勇先生的詩詞吟唱藝術》,美商EHGBOOKS微出版公司,P.1-201。

◎100.07何淑蘋、林宏達合撰〈鑽研詞學,器識宏通—專訪成功大學王偉勇教授〉《國文天地》第27卷第2期P.90-94。

交流國際

成功大學文學院規模並不大,卻是成大展現人文精神、教育國際學生之第一學院;唯有文學院茁壯傑出,成大方能成為高品味之頂尖學府。茲將本人治院理念,扼要陳述如次:

一、強化組織結構形塑人文精神

(一)為求高品味之大學早日呈現,文學院(以下簡稱本院)實有責任,聯合社會科學院、管理學院、人文社會中心等,積極催生成大出版中心,以形塑一所綜合大學之文化高度。

(二)基於「哲學乃眾學之母」之理念,本院可配合學校院系之結構及發展特色之需求,朝成立「套用哲學研究所」方向積極規劃。

(三)因應中央研究院成立南院之政策,學校正積極推動「考古學研究所」之設立,此亦本院歷史學系可積極涉入之計畫。

(四)積極促成本院藝術研究所博士班之設立,對成大藝術師資之培育將更具正面貢獻。

二、整合教學資源展現特色課程

(一)本院已有傳播新聞學程、華語教學學程,未來可朝「戲劇」、「文化」、「哲學」、「語言」等方面,推出「院通識課程」、「院共同必修課程」,甚或第三、第四學程等,以凸顯本院特色。

(二)華語中心之課程,可順應南台灣之文化氛圍,配合本院之師資,加強內涵設計,以呈現「唯一」之特色,如台南古蹟、美食以及書畫、吟誦等課程之教授,即可充分考慮。

(三)增開韓語;同時朝「南台灣語言訓練及測驗中心」之既定目標,積極經營。

三、凸顯研究創作推動專書出版

(一)基於人文研究成果之呈現與理工學科最大區別,端在專書。因此本院應將經嚴謹、公正審查出版之專書,與頂尖或核心期刊相提並論,甚或加重計分,方能凸顯其價值。同時,專書亦應包含創作,有創作方能開拓研究文本,此即本院之特色。

(二)本院每年均應舉辦專書特展,以收宣傳之效。同時藉由書展舉辦相關活動,如學者及作家之專題演講、學生戲劇展演等,達到形象行銷之目的。

四、促進實質交流積極邁向國際

(一)所謂「交流」,務必先自備條件,方足以吸引對方之意願;方能集中人力、經費,達成利己利人、共創雙贏之局面。如閩南文化研究中心2013年所舉辦之「台閩民間戲劇國際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來自6個國家、地區,即是成功的交流實例。

(二)結合本院四系、一所、三中心之師資結構,著力於「多元文化」之研究,以凸顯特色,並藉由實質交流,邁向國際,以形塑本院文化研究之特色。

五、完備法令規章保障同仁權益

(一)完備法令規章,尤為行政之首要工作。此中凡涉及教師權益及獎勵之辦法,最容易引起爭議,故本人將就此方面,用心了解,防患未然。

(二)學校已著手研擬行政單位績效獎金制度,本人將留意其事,務期行政同仁可於此大環境之下,快樂工作,健康生活,得到一視同仁之對待。

(三)本人將積極促使校方及其他學院了解,文學院師資培養之方式特殊,若遇專業實缺,應給予「專任」員額,方足以敦聘大師級師資。同時亦將了解各系、所師資之年齡結構,務期聘人時,預先顧及年齡層之分布,庶免齊進齊退,造成銜接之困擾。

六、拓展產學合作爭取校外資源

(一)台南地區素與本院合作之機構,當推國立台灣文學館、國立台灣歷史博物館、台南市政府文化局、台南社區大學等,今後自當努力維持。

(二)本院既有外語、台語教學與測驗之機制,亦可擴及民營公司、行號,代為培訓或接受委託測驗。

(三)本校其他學院尚設有EMBA班,或接受台南市政府其他局處委託培訓或教育之進修班等,本院亦可與之合作,參與公文、語文、文化方面之教學。

(四)促進本院與各種文教基金會合作,出版有聲書及執行文教計畫、合辦文教活動等,對行銷本院及爭取資源,必有正面幫助。

以上為本人教育及治理院務之理念,要皆以「用心」、「務實」為出發點,期能具體壯大本院。至於自身所欲扮演之腳色,期待既是協調者,亦是領航者。前者可促進本院各系、所因相互了解而彼此尊重,發展個別特色;後者可憑個人多年行政之敏銳度,挖掘各系、所可共同研發之議題,引領本院發展方向。同時亦將督領本院四系一所於105年自我評鑑中,做好準備,爭取優異成績。

中文系

系史沿革

民國45年(1956)中國文學系創立

民國56年(1967)增設夜間部

民國74年(1985)文學院設立歷史語言研究所,其中語文

組由中文系負責

民國80年(1991)增設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班

民國84年(1995)增設中國文學研究所博士班

民國86年(1997)夜間部轉型為進修推广部

民國90年(2001)增設碩士在職專班

民國93年(2004)進修推廣學士班停招

民國95年(2006)增設現代文學研究所

民國97年(2008)系所合一,全系現有學士班、中國文學碩士

班、碩士在職專班、現代文學碩士班、博士

班。

民國99年(2010)碩士在職專班停招

歷任系主任名錄

1.施之勉(45.8─48.7)2.宋子開(48.8─49.7)

3.施之勉(49.8─58.7)4.謝一民(58.8─60.7)

5.尉素秋(60.8─63.7)6.王淮(63.8─65.7)

7.吳璵(65.8─70.7)8.唐亦男(70.8─72.7)

9.於大成(72.8─74.7)10.謝一民(74.8─80.7)

11.葉政欣(80.8─83.7)12.宋鼎宗(83.8─86.7)

13.廖美玉(86.8─89.7)14.張高評(89.8─92.7)

15.江建俊(92.8─94.7)16.王偉勇(94.8─97.7)

17.陳益源(97.8—100.7)18.沈寶春(100.8─迄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