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伯清

成伯清

成伯清,男,1966年生於江蘇通州。自1985年起先後在南京大學少年部、南開大學社會學系和南京大學社會學系就讀,並分別獲得學士、碩士和博士學位。自1993年起,在南京大學社會學系任教。1996年到香港中文大學社會學系進修。現為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副院長。出版專著和譯著《格奧爾格·齊美爾:現代性的診斷》(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走出現代性——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重新定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階級與社會政策》(與鮑磊、張戌凡合譯)等,發表學術論文30餘篇。主要講授“西方社會學理論”(包括古典、現代和當代部分)方面的課程。

基本信息

科研成果

主持完成和承接的科研項目:

1、80年代以來國外社會學理論新進展評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998年,主持人。

2、從自我技術看儒家倫理的早期嬗變,中流-喜瑪拉雅文教學術獎助金,2003年,主持人。

3、西方社會學中有關風險的理論,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基地項目,2004年,主持人。

4、情感社會學新進展評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5年,主持人。

5、西方社會建設理論的歷史沿革,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社會建設理論的比較研究”子課題,2005年,主持人。

6.《真正的窮人》譯介,上海都市文化E-研究院,2008年,支持人

7.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西方社會學理論評析》,中宣部,2008年,課題組主要成員

8.江蘇省十二五文化建設發展對策研究,江蘇省發改委,2009,支持人

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體驗,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2011年,主持人。

10、生命政治的譜系——當代歐洲激進社會批判理論研究,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重點研究基地重大項目,2013年,主持人。
11、當前社會心態的成因診斷與引導策略研究,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資助科研項目,2013年,主持人

學術成果

個人著作:

1、《情感、敘事與修辭——社會理論的探索》,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12年版;

2、《走出現代性——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重新定向》,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6年版;

3、《格奧爾格·齊美爾:現代性的診斷》,杭州:杭州大學出版社,1999年版;

4、《消費心理》(與李林艷合著),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4年版。

譯著:

1、《父親與女兒》(阿普爾頓著),北京:知識出版社,1990年版;

2、《真正的窮人:內城區、底層階級與社會政策》(威爾遜著)(與鮑磊、張戌凡合譯),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

主要學術論文:

1、《科學中的理論選擇》,天津:《社會學與現代化》1992年第3期;

2、《孔子與蘇格拉底的文化差異》(與樂國安合作),遼寧:《社會科學緝刊》1994年第5期;

3、《對話與意義》,北京:《青年研究》1994年第7期;

4、《價值觀念與越軌行為》,載於《當代中國社會越軌行為》(樂國安主編),北京:知識出版社,1994年;

5、《社會心理學的方法論》,載於《社會心理學理論》(樂國安主編),蘭州: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

6、《現代西方社會學有關大眾消費的理論》,北京:《國外社會科學》1998年第3期;

7、《現代消費與青年文化的建構》(與李林艷合作),北京:《青年研究》1998年第7期;

8、《另一種精確——齊美爾社會學方法論札記》,南京:《社會理論論叢》2001年第1期;

9、《消費主義離我們有多遠?》,南京:《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1年第2期;

10、《社會學的修辭》,《社會學研究》2002年第5期。《中國社會學》(第三卷,2004年)轉載;

11、《“消費社會”的理論》,《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02)》,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12、《“風險社會”理論》,《國外社會科學前沿(2002)》,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3年;

13、《社會學的歷史與理論》,載於童星主編的《現代社會學理論新編》,南京大學出版社,2003年 ;

14、《福科對社會學意味著什麼》,《社會》2004年第8期 ;

15、《隱喻與社會想像》,《社會學家茶座》2004年第7期;

16、《全球化與社會學想像力的拓展》,《江蘇社會科學》2004年第5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04年第12期轉載 ;

17、《中國文化與社會學的中國化》,《現代社會理論研究》(日本),2004年總第14期;

18、《現代性與全球化關係之辨:從地方性的角度看》,《浙江學刊》,2005年第2期;

19、《紀律與現代性》(署名成然),《浙江學刊》,2005年第4期;

20、《新啟蒙運動?當代社會理論的重新定位》,《南京社會科學》2006年第1期;

21、“布爾迪厄的用途”,作為“導讀”載於布爾迪厄:《科學的社會用途》,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22、《“風險社會”視角下的社會問題》,《南京大學學報》2007年第2期;

23、《從烏托邦到好社會——西方社會建設理念的演變》,《江蘇社會科學》2007年第6期;

24、《我們時代的道德焦慮》,《探索與爭鳴》2007年第11期;

25、《烏托邦現實主義:可以可能與可取——兼論吉登斯社會理論的特性》,《社會學研究》2007年第6期;

26、《從他者的他者到文化自覺》,載於周憲等主編《語境化中的人文學科話語》,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

27、《“不通家法”及其他——學術札記五則》,《社會學家茶座》2008年第6輯;

28、《世界社會的中國式想像——《大同書》作為一個文化事件的社會學解讀》,《江蘇社會科學》2009年第1期。

29.怨恨與承認——一種社會學的探索,《江蘇行政學院學報》2009年第5期;

30.從嫉妒到怨恨——論中國社會情緒氛圍的一個側面,《探索與爭鳴》2009年第10期;

31.沒有激情的時代?——讀赫希曼的《激情與利益》,《社會學研究》2009年第4期;

32.“社會建設的情感維度——從社群主義的觀點看”,《南京社會科學》2011年第1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1年第5期全文轉載;

33.“從同情到尊敬——中國政治文化與公共情感的變遷”,《探索與爭鳴》2011年第9期;

34.“‘體制性遲鈍’催生‘怨恨式批評’”,《人民論壇》2011年第6期下;

35.“城市隱喻與發展策略”,《學海》2011年第5期。

36、“‘中國體驗’的意義和價值”,《學習與探索》2012年第3期;
37、“‘門戶私計’的社會邏輯——從孫本文有關門閥的論述講起”,《南京大學學報》2012年第6期;人大複印資料《社會學》2013年第3期全文轉載;《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13年第5期摘錄;再刊於《中國研究》2012年春季卷;
38、“情感的社會學意義”,《山東社會科學》2013年第3期;
39、“增長機器與輝煌景觀——從隱喻的角度反思中國城市發展”,《21世紀東亞社會學》第5號;
40、“網際網路時代的社會性”,《中國社會科學內部文稿》,2014年第2期;

科研項目

1、80年代以來國外社會學理論新進展評析,國家社科基金青年項目,1998年,主持人。

2、從自我技術看儒家倫理的早期嬗變,中流-喜瑪拉雅文教學術獎助金,2003年,主持人。

3、西方社會學中有關風險的理論,南京大學社會風險與社會保障研究基地項目,2004年,主持人。

4、情感社會學新進展評析,國家社科基金一般項目,2005年,主持人。

5、西方社會建設理論的歷史沿革,國家社科基金重大招標項目“社會建設理論的比較研究”子課題,2005年,主持人。

6.《真正的窮人》譯介,上海都市文化E-研究院,2008年,支持人。

7.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西方社會學理論評析》,中宣部,2008年,課題組主要成員。

8.江蘇省十二五文化建設發展對策研究,江蘇省發改委,2009,支持人。

9.全球化背景下的中國體驗,江蘇高校優勢學科建設工程項目,2011年,主持人。

獲獎情況

2000年,《格奧爾格·齊美爾:現代性的診斷》獲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1年,《格奧爾格·齊美爾:現代性的診斷》獲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
2003年,《走出現代性——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重新定向》被評為南京大學優秀博士學位論文;
2004年,《社會學的修辭》獲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
2004年,作為“社會學套用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實踐”的主要完成人,獲江蘇省教學成果一等獎;
2005年,作為“社會學套用創新性人才的培養模式與實踐”的主要完成人,獲國家級教學成果二等獎;
2008年,《走出現代性——當代西方社會學理論的重新定向》,獲江蘇高校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
2009年,《怨恨與承認——一種社會學的探索》獲中國社會學會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
2009年,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

2011年,入選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三層次;
2013年,入選江蘇省第四期“333工程”第二層次;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