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在通州八里橋遭遇清軍蒙古騎兵的阻擊,但僅僅兩個小時,蒙古騎兵兩萬五千名士兵幾乎全軍覆滅。這次戰鬥,英國人使用了阿姆斯特朗炮,而清軍騎兵武器多是火繩槍、刀、矛、弓箭之類。名字由來
此時在上海負責鎮壓太平軍的有兩支力量,一支是剛剛登上歷史舞台的洋務派領袖李鴻章手中的淮軍,李當時是江蘇巡撫,另一支是由西方浪人,菲律賓僱傭軍和中國亡命徒組成的洋槍隊。李鴻章很快發現,洋槍隊雖然火力威猛,但很難節制,為了管束洋槍隊,李鴻章求助於英國政府,英國皇家工兵上校戈登受派出任洋槍隊統帥,此時,洋槍隊已改名為“常勝軍”。戈登與當時西方僱傭軍中的亡命徒不同,是一個受過良好教育的英國軍人,他出生於一個英國皇家炮兵將領的家庭,注重戰術訓練,他打仗的時候,總是走在隊伍的最前面,卻任何武器都不帶,只拎著一根文明棍。
李鴻章殺降
一開始,李鴻章和戈登相處的還不錯,但李鴻章時常拖欠“常勝軍”的軍餉,想迫使“常勝軍”通過劫掠來自給自足,但戈登禁止士兵擄掠,而代之以優厚的軍餉和獎金。戈登數次向李鴻章索要軍餉未果,火冒三丈,公開指責李鴻章截留軍費。1863年,“常勝軍”與淮軍圍攻太平軍在江南的重鎮蘇州,太平軍屯兵八萬,兵強馬壯,李鴻章利用太平軍降將程學啟,以二品武官為誘餌,要鎮守蘇州的太平軍八個王獻出城池。八王將信將疑,提出讓較有信譽的英國人出面作保,於是雙方讓英國人戈登作證,並折箭為盟。幾天后,太平軍打開城門,將清軍迎入,但他們還留了一手,只讓出半個城池,自己還占著另一半,並在城中建起路障,以防不測。
當晚,李鴻章便布置城外淮軍在四門外埋伏,次日上午李鴻章來到城內,傳令要召見太平軍八個降王,並說要當場封他們為總兵副將,八個降王不知是計,興高采烈地來到軍營。酒宴開始,忽然有校兵送來緊急公文,李鴻章便趁機離開,正當八個降王酒酣耳熱之際,進來八個武士,每人手拿著一套清軍的頂戴官服,說請大人更衣換頂帶。八個人洋洋得意地站起來,自己用手解開頭上包布,說時遲那時快,八個武士手起刀落,八顆人頭被斬落地上。李鴻章、程學啟在誅殺了八個降王之後,又在蘇州城內大開殺戒,將太平軍將士全部殺光。曾在蘇州城外作過證人的英國人戈登,得知這一訊息後大驚失色。
李鴻章在蘇州殺降,全國輿論大嘩,在北京,有官員上折,要求朝廷處罰李鴻章。上海的外國領事館,代表列強及外國僑民,簽署了一份嚴厲譴責李鴻章的決議,指其殺降是對人性徹底的背叛。並警告說,此事很可能使列強不再幫助清政府,並可能撤回幫清政府打仗的洋兵洋將。英國駐華陸軍司令伯朗,也從上海趕到崑山,與戈登商量藉此從中方手中奪回“常勝軍”的控制權。
李鴻章為挽回輿論,先重賞“常勝軍”白銀七萬兩,還有一萬兩獎給戈登本人,又向上海的英、法、美等國使團去函,解釋蘇州殺降是中方的決定,和戈登無關。不久,朝廷對李鴻章及清軍的殘忍,做出了肯定,認為他們“所辦並無不合,甚為允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