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古都長安沿商於古道(又稱藍關古道)東行經藍田翻七盤山之後,登秦嶺上嶢關(牧護關),在今牧護關鎮關南溝秦茂村,有一個古山寨叫疙瘩懷,也稱懷陽寨。它是牧護關八景之一。商州詩人楊功學曾賦詩讚頌《懷陽寨》:“古寨森嚴立霞天,滾木雷石誰進關。防禦兵匪千年雄,如今林茂雲橫山。”
歷史
古代當地人曾把懷陽寨叫寨子、馬王寨。據說山寨上曾駐紮過許多英雄好漢。在春秋戰國年間,東漢劉秀部將馬武的祖先曾在山寨招兵買馬、安營紮寨,聚集一群英雄好漢,練兵習武,打抱不平,為民除害。因為古寨曾叫過馬王寨,故上山寨的兩條路,一條叫馬王溝,另外一條路因為山寨二當家的叫華眉,故叫華眉溝。這兩條路都是崎嶇小道。山寨頂峰寬闊平坦,海拔約1500米。這裡地勢挺拔,巍峨俊秀,青松翠柏,綠樹成蔭,林木合圍,山花爛漫,盛夏清涼,地處最高點,又是牧護關的中心。山寨群山環繞,從這裡可觀看到牧護關全鎮各個角落。向東可看見秦嶺最高峰鳳凰山日月岩、湘子洞及秦嶺分水嶺上的韓愈祠;向西可清楚看見藍田藍橋和王順山;向南可看到與藍田葛牌與商州楊斜接界的迷魂陣梁;向北可以望見六郎山、穆家山和312國道及牧護關街道全境。因而山寨在解放前後都居有重要的地位。五十年代針對蔣介石妄圖竄犯大陸的意圖,政府在寨上修築簡易碉堡,組織軍民聯防,利用節假日站崗放哨。現在還存有石頭砌的寨牆痕跡。寨上風景有蓮花岩、老虎炕、蛤蟆石、照壁岩、石門等景點,還遺留有人們生活用具石磨、水井、涼水泉。涼水泉里有清沏透明的泉水,長年不減,供山寨和周圍五六戶人家吃用。解放後六十年代,寨上還居住著一戶姓汪的人家。當你登上古寨極目遠眺,秦嶺之巔那崢嶸俊秀的群山、波濤洶湧的林海、鬱鬱蔥蔥的植被、深溝淺壑的峽谷、蜿蜒崎嶇的小徑、迂迴曲折的藍水、雲霧繚繞的村落,黃牆紅瓦的度假村建築、寬闊平坦的312國道和通村水泥路,盡收眼底。為什麼叫懷陽寨呢?傳說到西漢武帝後,由於文景之治,西漢的鼎盛時期延長了很長時間,人口增加到了我國封建社會人口的頂峰。但是,由於西漢後期統治階級的腐敗,土地兼併嚴重,民不聊生,社會動盪不安,漢平帝軟弱無能,外戚王莽乘機奪取政權,公元9年改國號為“新”,建都長安。為解決社會矛盾,王莽試圖按照遵循舊制,進行以經濟為重點的改革,史稱“王莽改制”。但是王莽改制違背了歷史發展規律,脫離實際,遭到了各方的抵制。王莽改制的失敗,社會更加動盪不安,最終導致綠林、赤眉起義。漢朝皇族劉秀也參加了起義軍隊伍,並逐漸當上首領。王莽害怕劉秀恢復漢代江山,恨之入骨,派莽兵到處追殺捉拿劉秀。一次劉秀兵敗沿著商於古道,向嶢關(牧護關)逃亡,剛到關溝口已聽到莽兵的喊殺聲。正在危急關頭,恰巧從關溝下來一夥牧童趕著牛群,走到鳳凰洞下。劉秀急忙求救。情急之下,牧童給劉秀披上蓑衣,戴上草帽,混進牛群之中,矇混過關,莽兵沿著古道向前追去。為了劉秀安全,牧童又把劉秀送到天屏溝古洞,躲避數日,再翻過小河溝送上古寨。劉秀一路奔波、忍飢受凍、擔驚受怕,身染重病。上山寨後病情日益嚴重,昏迷不醒,奄奄一息。牧童心地善良,想盡辦法請當地草醫用土方把劉秀救活,如同死去還陽。經半月治癒,從小道過楊斜後到南陽趕上綠林軍隊伍。後來劉秀率領綠林軍,在姚七、馬武、鄧二等將的協助下,集中兵力,打敗了莽兵,於公元23年推翻了王莽的政權。公元25年劉秀即位稱帝,定都洛陽,史稱東漢,劉秀史稱光武帝。劉秀為了報答救命之恩,把嶢關改為牧護關,把馬王寨改為還陽寨(後人轉音為懷陽寨)。後人曾寫詩《牧童頌》讚揚牧童:“兩域嶺界古稱關,落難劉秀棄長安。蓑換皇服牧童護,千古美談留商山。”
隨著歷史的發展,至今在牧護關鄉間仍流傳著懷陽寨上許多動人的故事。這些故事大體分為三個,用《懷陽寨上三大怪》來概括:“牧護關有個疙瘩懷,原名就叫還陽寨。傳說王莽趕劉秀,莽兵追殺秀嚇壞。眼下只有一口氣,牧童把他救活來。劉秀感恩古山寨,光武改名還陽寨。疙瘩懷呀還陽寨,松柏長青景不賴。寨上寬敞大平台,山嶺野花遍地開。老虎炕呀蓮花岩,蛤蟆石呀照碑岩,照壁石門開不開。神童鞭子一聲響,照壁石門才打開。洞中白髮老奶奶,忙著碾谷笑顏開。牧童抓谷出門外,手中金豆放光彩。忘拿鞭子出門外,石門再也開不開。說奇怪來真奇怪,一隻金雞臨山寨。金雞落上蓮花岩,岩下泉水笑起來。夜半三更泉水響,驚醒金雞叫鳴來。玩童嬉戲打雞頭,再也不會叫鳴來。蛤蟆石呀更奇怪,一對蛤蟆講情愛。白天蛤蟆兩相望,晚上結合不分開。生了一個小蛤蟆,架到背上背起來。傳說洋人把寶盜,以後再也合不來。”
改革開放以來,牧護關鎮在上級黨和政府的關懷下,旅遊業發展很快,制定了發展藍圖,辦起了旅遊度假區,開辦了滑雪場和射擊俱樂部、農家樂。牧護關也有八景,有著名的“秦嶺雲橫”四門兩扇韓愈祠和“仙子神湫”的湘子洞,也有玄武祖師古廟和牧護關懷陽寨。懷陽古寨是牧護關八景之一。不久的將來定會有有識之士投資開發韓愈祠、湘子洞、祖師廟和懷陽寨,懷陽寨的明天,一定會變得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