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懷鄉鎮位於廣東信宜市中部,黃華江虎跳峽上游, 懷鄉是省的 270 箇中心鎮之一,地處風景秀麗的虎跳峽上游,距市區 26 公里。明萬曆年間設定西寧縣時把原信宜縣劃歸西寧縣的轄區稱懷德鄉,簡稱懷鄉,西寧縣設懷鄉巡檢司管理該轄區,今懷鄉鎮是指懷鄉巡檢司所在地及附近地區。
歷史沿革
晉屬端溪縣,南北朝屬梁德羈糜縣,隋屬懷德羈糜縣,五代屬信義縣,宋後屬信宜縣。
明萬曆四年(1576)屬西寧縣感化都。
清初仍為感化都。
光緒十五年(1889)為雲堂里、木輅甲和懷鄉圍。
1932年屬信宜市七區。
1940年為三區。
1950年為四區。
1952年改為懷鄉區(七區)。
1957年為懷鄉鄉。
1958年秋為懷鄉人民公社。
1983年復為區。
1986年冬改為鎮。
人口民族
懷鄉鎮有人口 79160 人,其中非農業人口 75025 人。以漢族為主,有回、藏、苗等 10 多個少數民族。
行政區劃
全鎮總面積162.126平方公里,轄雙龍、餘慶2個居委會,大慶、獅山、扶德、德勝、大威、含沙、金盈、富多、橫衝、旺和、中垌、懷新、雲龍、雲羅、永隆、平梅、懷鄉、大仁、中堂、平花、坡頭、羅馬、木輅、大謝24個行政村,總人口88507人。 其中老區村委會 18 個,老區村莊 135 個,是信宜市的革命老區鎮之一。
經濟發展
2003 年,懷鄉鎮竹器年產值近 4.5 億元,外貿出口 5729 萬美元,竹器產業已成為懷鄉經濟的基石和支柱,占據著經濟發展的大半江山,懷鄉鎮也已成為廣東省最重要的竹器產品生產、加工和出口基地。
2009年,懷鄉鎮鎮域經濟穩步增長,累計實現工農業總產值20.76億元,外貿出口1217萬美元,各項稅收總收入1015萬元。
2011年全鎮完成工業總產值18.6億元,比增25.7%,鄉鎮企業總產值24.3億元,比增30.8%,規模以上企業總產值15.3億,比增38.3%;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7.5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81元;實現財稅地方庫收入912萬元,完成了市下達的年度任務;實現外貿出口1636萬美元,同比增長43.9%。
社會事業
教育事業
懷鄉鎮現擁有兩所中學,分別為懷新中學和懷鄉鎮第一中學。其中懷新中學有高中部,是信宜市少數幾個擁有高中部的鄉鎮中學之一。在近年的發展下,懷鄉一中的教學水平一直在不斷提升,慢慢的趕上了懷新中學。現在兩中學的招生方式是採用抽籤的方式公平分配鎮內的國小畢業生。
文化事業
自2000年以來,該鎮民眾娛樂設施建設逐年增加,民眾悠閒娛樂的場所越來越多。現在已經有鎮政府廣場,鎮文化站,懷中球場,大仁地,懷鄉起義指揮部紀念館,懷鄉虎跳等等場所。懷鄉鎮街道的長度也在不斷的擴大,東西方向都將延長。
特產
懷鄉又是廣東四大名雞之一——“懷鄉三黃雞”的原產地,全鎮“三黃雞”年出欄量達720萬隻。該鎮的龍眼、黃欖、三華李、佛手、玉桂、八角、南蕉、枇杷、荔枝等種植業也迅猛發展。懷鄉有較豐富的水力、磷礦、花崗石、松香、木材等資源。現有各類工礦企業1600餘家。
懷鄉雞
懷鄉雞為肉用雞種,肌肉豐滿、肉質嫩滑,具三黃雞(黃羽、黃皮、黃爪)特徵,1985年被列入《廣東省家畜家禽品種志》,正式成為廣東省名牌雞品種。20世紀80年代後,因養殖業的發展,主產地遍及信宜。“信宜懷鄉雞”現已被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核准註冊為原產地證明商標,註冊編號為3761179。
懷鄉雞分大、小兩型。大型雞體大、骨粗、腳高,小型雞體小、骨細、腳矮。單冠直立,喙呈黃褐色。公雞羽色鮮艷,頭頸羽毛金黃色,肩背羽毛深黃色,主翼羽和副主翼羽黑色或帶黑點,尾羽黑色,有短尾羽和長尾羽兩種。母雞全身及主翼羽為黃色,復羽內則麻黑色,尾羽黑色,脛、趾呈黃色。成年信宜懷鄉雞體重:公1770克,母1720克。屠宰率:半淨膛,公82.4%,母84.1%;全淨膛,公73.8%,母72.9%。信宜懷鄉雞開產日齡150-180天,一般母雞年產蛋約80個,蛋重43克,蛋殼呈淺褐色。懷鄉雞有耐粗飼、覓食性好、抗病力強等優點,適宜氣溫為0至35度,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懷鄉雞與清遠麻雞、惠州鬍鬚雞並稱“廣東三大名雞”。該品種雞具有骨脆、肉嫩、味香、三黃(羽毛黃、皮黃、腳黃)、美觀、脂肪含量低等優點,為高級酒樓和追求健康人士的第一選擇,受到省內外食家的讚賞,並列入《廣東省家畜家禽品種志》。信宜懷鄉雞特別適合南方農戶散養,是農民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之一,已得到農民的普遍認可。
懷鄉雞有耐粗飼、覓食性好、抗病力強等優點,對環境條件要求不高,適宜氣溫為0-35℃,在南方任何地方都可以飼養,可見其對環境的適應性極強。
木薯
木薯的主要用途是食用屬綠色食品、飼用和工業上開發利用。塊根澱粉是工業上主要的制澱粉原木薯料之一。世界上木薯全部產量的65%用於人類食物,是熱帶濕地低收入農戶的主要食用作物。作為生產飼料的原料,木薯粗粉、葉片是一種高能量的飼料成分。在發酵工業上,木薯澱粉或乾片可制酒精、檸檬酸、谷氨酸、賴氨酸、木薯蛋白質、葡萄糖、果糖等,這些產品在食品、飲料、醫藥、紡織(染布)、造紙等方面均有重要用途。在中國主要用作飼料和提取澱粉。
懷鄉鎮盛產木薯,當地人把生木薯(連裡層)剝皮煲熟就是一種很香的天然美食。
風景名勝
大王洞
在黃華江虎跳峽石壁上的石洞,
(1576年),兩廣總督凌雲翼率兵20萬鎮壓羅旁瑤民起義,高州參將陳璘受命進軍,在信宜懷鄉安營紮寨,向黃華江兩岸的瑤民攻打。當時“肉翼大王”率領瑤民起來與陳璘對抗,激戰多次,擊斃不少官兵。但因寡不敵眾,只好孤身退守黃華江畔石壁上的石洞(大王洞),洞口荊棘叢生,只有一條古藤,進出石洞只有抓藤上下。“肉翼大王”在洞口布下強弓利箭,居高臨下,擊退官兵多次來犯。陳璘見硬攻不下,便明里撤兵,暗自兵潛伏石崖下。“肉翼大王”見滿載官兵的船隻順流而去,便信以為真,當探頭往外觀察時,被伏兵飛劍砍中脖子,頭顱落到黃華江中,被江水沖流到虎跳口沙灘擱住。
巡檢司遺址
在懷鄉街
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遷開陽巡檢司到懷鄉,由西寧縣主簿支大烈主持建設官舍。萬曆十七年(1589年)設衙門於突垌驛,名西寧縣巡檢司。萬曆十九年(1591年)從突垌遷到懷鄉平梅汛地村,曾築城垣。現城垣全部拆除,垣基隱約可見。遺存物有古城磚,長33.5厘米,寬15.8厘米,高9厘米。
太保廟
在平梅
在懷鄉平息瑤亂後,遠近民眾前來懷鄉原野大墾荒,許多福建省漢人也到此落籍。他們互相吸收對方生產技術的優點,改進耕作方法,使農業獲得較大發展。對此,懷鄉人民有感於陳璘的功績,特在懷鄉平梅懷鄉街建立“太保廟”,塑像紀念,把他神化。一直留存至解放初50年代,才為民眾以迷信偶像而毀滅。1995年,茂名市旅遊局已批准”太保廟“作為文物古蹟旅遊點而以開放。1999年2月重修此廟,迄今仍保存。民眾把陳璘作為偶像,每天都有不少善男信女前來進香膜拜。
懷鄉起義舊址
1927年12月15日晚上,起義指揮部調集農軍200多人,由陳業之負責;先鋒隊25人,全一色短槍,由朱也赤負責。在當晚夜黑之後,分別隱蔽於懷鄉圩附近的多嶺、石坑坳和懷鄉圩頭、圩尾的河堤竹林下面,斷絕一切往來行人,潛伏待命。到了10點多鐘,羅克明、朱也赤在指揮部發出命令:利用夜色掩護,逐步將部隊推進至圩尾、圩背大營地、圩頭、圩邊,把懷鄉圩、二區區署、七區團練局團團包圍。快到1點鐘時,朱也赤帶領先鋒隊迅速包圍了團練局。反動區長周植盛正在團練局打牌,他的兩個衛兵在門口守衛。聽到團練局的掛鍾“?!”一聲,先鋒隊“砰!砰!”兩槍,兩個衛兵應聲倒地。硝煙起處,先鋒隊員衝進團練局,國民黨區長周植盛猝不及防,束手就擒。起義指揮者命令周植盛叫開區署大門,俘虜區署官兵10多人,繳獲長短槍10多支,子彈一批。接著,在區署大門上掛起“懷鄉區蘇維埃政府”紅色橫額,大門兩邊豎起“司令朱”、“縣長羅”兩面大旗。在粵西地區第一次建立起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權!
•信宜懷鄉起義紀念室
•1927年12月,在中共南路特委常委朱也赤和中共信宜縣委書記羅克明組織下舉行的懷鄉起義,奪取了懷鄉區政府,成立了懷鄉蘇維埃政權,開創了共產黨領導的粵西革命武裝鬥爭壯舉。由於懷鄉起義指揮部舊址年久失修,無法承辦大型紀念活動,2006年5月,中共茂名市委黨史研究室、茂名市老促會經請示茂名市委批准後,成立茂名市建設懷鄉起義革命紀念室領導小組,負責懷鄉起義紀念室選址設計、撰文繪畫、籌集資金等工作。在多方支持和努力下,2007年12月,懷鄉起義紀念室建成投入使用。
•信宜懷鄉起義紀念室於2010年1月被茂名市委、市人民政府公布為茂名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其它還有廖氏祖居、葉氏故居等。
竹器之鄉
懷鄉素有“竹器之鄉”的美稱,竹器編織業有著悠久的歷史。從 60 年代開始,懷鄉的人民民眾便利用豐富的竹子編織成精美別致、品種多樣的竹製品,出口到歐、美及東南亞等國際市場,深受外國人的青睞。現有竹子種植面積 3.6 萬畝,全鎮75%以上的農戶、40%的農業人口常年從事以竹、芒、藤、柳、木、鐵為主的編織業,懷鄉的竹器編織業改變了過去 “ 散、小、弱 ” 的狀況,走上了規模發展的軌道:以竹、芒、藤、柳、鐵、木為主的竹器品種發展到 200 多個系列近 3000 個品種;有一定規模的竹器工藝廠、購銷公司112家,年產值超千萬元的有15家,是廣東省著名的出口竹器生產基地,有竹器流通專職人員 700 多人;2002年產值3億多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