懷春[漢語動詞]

懷春[漢語動詞]

懷春,現代漢語動詞。又為宋代詩人吳則禮所做的同名七言律詩,作者在詩中表達了青春已不在的情感。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少女懷春 少女懷春

【詞目】懷春

【讀音】huái chūn ㄏㄨㄞˊ ㄔㄨㄣ

【詞性】動詞

【基本解釋】

比喻少女思念婚嫁。

含義

本指當春而有所懷思;也用以比喻少女思念婚嫁。當少女步入青春期後,就會開始對周圍異性產生好奇,害羞,敏感的心理,這時候少女若對某位異性產生朦朧的好感,關注對方以至於浮想聯翩,臉紅心跳,這就是懷春。一般來說懷春持續的時間並不長,且容易轉換目標,並非熱烈深刻的感情,沒有為目標做出巨大犧牲和付出的心意,不是愛情而是一種人生階段。步入成人心態成熟後,單純的懷春狀態逐步淡化,減少。

出處

(1)(書)謂少女思慕異性,也指少女愛慕異性。

《詩 ·召南 ·野有死麕》:“有女懷春,吉士誘之。”

晉陸機《演連珠》之三一:“幽居之女,非無懷春之情。”

宋無名氏 《朝野遺紀 ·楊後》:“禁中有二內人懷春而病。”

清納蘭性德《五色蝴蝶賦》:“盪子之妻見悠揚而興婉,懷春之女對夾柏而含酸。”

(2)比喻感念恩德

明張居正《答應天巡撫朱東園書》:“霜雪之後,少加和煦,人即懷春,亦不必盡變法以徇人也,惟公虛心劑量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