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點
古入聲和上聲的全濁聲母今讀陽去。
山攝合口一等恆韻和鹹攝開口一等覃韻、山攝開口一等寒韻的見組字韻母相同。
古全濁聲母入聲字歸屬陽去。古清聲母入聲字岳西、宿松、東至今讀作入聲,其他都歸屬陰去。而且通常入聲只有入聲調而沒有入聲韻。
古全濁聲母今已清化、讀塞音、塞擦音時,不論平仄都讀送氣聲母;古寒、桓兩韻見溪聲母的字今音韻母相同;古鹹、銜兩韻的端系聲母字的韻母今音也相同。有陰平、陽平、陰去、陽去、上聲和入聲6個聲調。
1.古入聲和上聲的全濁聲母今讀陽去。
2.山攝合口一等恆韻和鹹攝開口一等覃韻、山攝開口一等寒韻的見組字韻母相同。
3.古全濁聲母入聲字歸屬陽去。古清聲母入聲字岳西、宿松、東至今讀作入聲,其他都歸屬陰去。而且通常入聲只有入聲調而沒有入聲韻。
4.古全濁聲母今已清化、讀塞音、塞擦音時,不論平仄都讀送氣聲母;古寒、桓兩韻見溪聲母的字今音韻母相同;古鹹、銜兩韻的端系聲母字的韻母今音也相同。有陰平、陽平、陰去、陽去、上聲和入聲6個聲調。
現按語音、辭彙、語法3個方面的特點,進行比較記述如下
辭彙
本方言辭彙千差萬別。有的與國語不同,而在本區內發音相同,只是聲調在各個鎮之間有差別,如“太陽”都叫“日頭”,但在老縣城石牌鎮及以西“日”的聲調是陽平,而從石牌往東越來越趨向陰平,市區完全是陰平;有的與國語不同,各縣之間也不一樣。如“小孩兒”一詞,安慶人叫“小伢[愁崀”,潛山、桐城、樅陽人叫“小伢兒”,望江、岳西、太湖、懷寧人叫“小伢”,“細伢”,“滴滴伢”,宿松人叫“滴滴伢兒”(“伢”讀ngá不是ya),貴池人“小妹[mi]”、“小把戲”。有一些詞只流行於一個鎮甚至一個鄉,在部分地區並不通用,相鄰的鎮之間,甚至隔座山的兩個村子之間,語調有很小很小的差別,本地人一聽就能分辨出來說話的人來自哪裡。但表現了方言辭彙的多彩多姿和區域特徵。歸納起來分析,主要是在詞形和詞義兩方面存在這樣或那樣的差異。
一、詞形相同,詞義有別
1、詞義擴大 本方言中有一些詞,從詞形上看,與國語完全一樣,但從詞義上看,它比國語概括得更廣些,包含的內容更豐富些。
窿:這個字在國語里不能獨立成詞,它只能與“窟”組成單純詞“窟窿”,表示為“孔、洞”的意思。本方言中, “窿”與其它詞組成的詞語,表示了比原來意義範圍大得多的意思如:鼻~(鼻孔) 衫袖~(袖筒) 被窩~(被條的長筒形裡面) 鍋~(鍋膛)
馱:國語中只有“用背負載”一個意思,本方言也擴大了,結果有: 挨(~打、~罵、~批) 借(~債、~錢、~高利貸) 承受(~霉、~名聲)
巧:除有“靈巧”的含義外,還有“便宜、價錢不高”的意思。如:“~賣了”,“那裡貴些,這裡~一些”。
團:本方言兼帶“圓”字義:圓圈叫做“團軲轆子”,表示某東西圓圓的叫做“團摸摸的”。
2、詞義縮小 這一類詞從字面上看也與國語一樣,但詞的含義卻比國語的內容狹窄些、單一些、縮小些。如:
蓆子:國語指“用葦蔑、草等編成平片的東西,用來鋪炕、床、地或搭棚子等”。本區內稱鋪的草蓆才叫“蓆子”,葦蔑編的叫“蘆席”,竹蔑編的叫“竹蓆”、“蔑席”或“罩子”。“蓆子”這個詞所包含的內容比國語小多了。
手爪:字面上應是“人手和鳥獸的腳”,國語里沒有這個詞,方言中只保存了兩個語素中的“人手”這個部分,“爪”的含義去掉了。例如“我要是偷你的就爛手爪子。”
面:國語指“麵條和麵粉”,區內方言則僅指麵條。
煤:國語本來是指“古代植物在不通空氣時在地下高溫高壓下所形成的黑色固體礦物”,如煙煤、無煙煤等。區內山區有些把上述物體連同木炭,稱之為“炭”,而把家庭中燒飯或取暖時用熄火方式取得的剩餘燃料用作引火備用的物體叫“煤”。
3、詞義轉移 這類詞的詞形與國語相同,但詞義已另有所指。如下表:
香油: 國語芝麻油, 本方言菜籽油;
皮子: 國語皮革、皮毛, 本方言去籽棉花
無聊: 國語因清閒而煩悶, 本方言下流、卑鄙;
電燈: 國語白熾電燈, 本方言手電筒;
電火: 國語里沒有這個詞, 本方言白熾電燈;
老爹: 國語父親, 本方言(1)丈夫,(2)已婚男人;
奈奈: 國語祖母, 本方言(1)妻子,(2)已婚婦女;
爹: 國語父親, 本方言祖父;
爺: 國語祖父, 本方言叔父;
媳婦: 國語老婆, 本方言兒媳。
二、詞義相同、詞形有別
這一類別,就詞義看與國語完全相同,但詞形卻千差萬別,有的是詞形部分不同,有的是完全不同。
1、詞義相同,詞形部分不同 一是詞素相同,次序顛倒
公雞——雞公; 司機——機司; 不得了——了不得;
二是詞素部分相同,部分不同
手帕——手捏子; 麻利——利索; 刁靈——機靈;
手腕——手頸子; 跳蚤——屹蚤、烏蚤; 松鼠——貂狸鼠。
三是附加成分的使用 附加成分即詞綴,主要指前綴和後綴。在使用詞綴方面,有的國語使用,區內方言不使用;區內方言使用的,又是國語不使用的,各地用與不用的情況也不盡相同。
國語使用,方言不使用:
領子=衣領; 袖子=衫袖; 鴨子=鴨;
裙子=裙; 剪子=剪刀; 蚊子=蚊蟲;
國語不使用,方言使用:
妹妹=妹子; 弟弟=老弟; 眼鏡=眼鏡子;
牆壁=壁子; 東西=東西子; 戲迷=戲迷子;
啞巴=啞巴子; 螃蟹=蟹子; 知了=知了子。
2、詞義相同,詞形完全不同 一是來源於古漢語。在本方言裡,保存了相當一部分只見於典籍而不見於現代書面語或國語詞語,這些詞語古人曾經使用,如今活躍在本方言人們的口語裡。如:
嬉[xi入聲]:音“希”, 戲,義同“玩”。
晝[zhou入聲]:音“咒”,就是“白天”意思。“上午”叫“上~”,“下午”叫“下~”。
晏[愁渀去聲]:音“岸”,“晚、遲”的意思。
嘶[xi陰平]:音“西”,“大喊大叫”的意思。
下[ha上聲]:“哈”上聲,本方言兼用來表示“差、弱、次”的意思。例如“他是個~人,都欺負他”,“冒牌子的都是~貨”,“這個好些,那個~些”,“這場病把身體搞~著”,“他的評語比我還~些”。
杪[miao上聲]:音“藐”,有“木細枝”和“末端”兩個意思,本方言卻廣泛運用“杪”的“末端、尖端”的含義造詞,如“刀~子”,“針~子”,“筆~子”。
“目氏 ”[ci陰平]:音“疵”,“看”的意思。
坼[ce去聲] :音“策”,“裂開縫隙”的意思。
塒[sai入聲]:音“賽”,關養家禽的圈子。
囥[kang去聲]:音“亢”,隱藏。
牸[zi陰平]:音“資”,雌性牲畜。
衁[wang輕聲]:音“旺”,牲畜的血。
還有一些有音無形字普遍使用在本方言區的口語中,現列舉如下
[gie陰平]:拿; [lao去聲]:動; [nong去聲]:軟; [kie陰平]:輕碰了一下;
[dou入聲]:哄騙(小孩); 拉[dai陰平]:自誇; 指[kan陽平]:指甲。
還有一些詞語在本方言區的獨特表示方法,如:
作聲——說話; 停當——賢惠; 筋——血管;
歇伙——工作間的稍息,有時也指工作的停止。
二是語體風格的差異。由於文化素質的不同,學科專業的不同,口語與書面語的不同,形成了國語與區內方言的差異。一些自然現象和生活現象,具有專業知識的人,能運用一定的科學術語,一般有文化水平的人,也能運用這些詞語。但缺乏知識又不能解釋這些自然現象和生理現象時,現象的外部特徵就成了表達和命名的依據,這就出現了語言的文野之分,即書面語與口語的語體差異,後者就反映在方言辭彙中。如區內不少人把“腳踏車”叫“鋼絲車”,把“木偶戲”叫“扁擔戲”,兩者的差別就是語體風格不同。
例如一些關於自然現象的辭彙:
落火球(隕石); 天狗吃月(月蝕); 扯豁(閃電);
龍吊水(龍捲風); 起蛟(山洪、土石流)。
再看一些關於疾病的說法:
隔食病(食道癌); 絞腸痧(闌尾炎);
豆渣包(脂肪瘤); 蛤蟆氣(腮腺炎);
冷飯跡(蛔蟲斑); 公鴨癆(咽喉病);
烏蚤尿(雀斑); 臭蟲臊、射狐臊(狐臭);
泡頸(甲狀腺腫); 黑頭暈(梅尼爾氏症);
打脾寒(瘧疾); 風明疸(蕁麻疹);
[tang陰平]糞精(感染上了糞毒、細菌、蟲卵)。
三是事物本身對詞形的影響。有些方言詞,常常反映了人民對客觀事物的不同感受,他們抓住事物的某些特徵作命名的依據。這些特徵,有的是形狀,有的是聲音與色彩,有的是物品的原料與製作方法,或特色、用途等等。在命名後經過約定俗成,為區內交流思想服務。如:
形狀與比喻
絲瓜——網瓜、蟒瓜; 扁豆——月亮萊; 荸薺——土栗子;
蟾蜍——癩蛤蟆、癩大鼓; 蟑螂——油蟲、灶螞子;
蝴蝶——揚葉; 蝙蝠——檐老鼠;
蛇頭子——四腳蛇; 蛤蟆頭——蝌蚪。
色彩與聲音
假面具——花臉殼子; 金針菜——黃花菜; 銀杏——白果;
粘土——馬肝土(顏色保馬肝); 黃鼠狼——黃雀翎;
杜鵑花——胭脂紅、映山紅; 蟬——知了; 蟋蟀——曲曲兒、嘁嘁子;
烏鴉——老鴰; 布穀鳥——發棵鳥、割麥插禾鳥。
四是因婉曲表達的需要。方言詞語常常和當地的風俗民情密切相聯繫。由於各地的風俗習慣不同,說法也不一樣,婉曲表達的詞語,又往往帶有一定的迷信色彩。民間普遍關注的“吉凶禍福”,特別在逢年過節,婚喪嫁娶辦大事時,都祈求“大吉大利”,很忌諱說“破嘴話”,一些很平常的事物,都換上吉祥的說法,例如下列詞語:
睡覺——升帳、納福; 結婚——過喜事;
懷孕——有喜、帶喜; 懷孕反映——害喜;
豬頭——元寶; 豬耳——順風;
豬舌——口心、卷條; 豬肝——頁子;
藕——通泰(通菜); 馬齒覓——平安菜。
反之,一些看來不吉利,不如意的事。也不直說,而用含蓄、暗示的方式加以掩飾。例如下列說法:
生病——不好過、不調和、不自在; 中藥——香茶;
流血——產婦流血叫“見紅”,鼻子流血叫“淌紅”;
死亡——年紀大的人死亡叫“過世了”;小孩死亡叫“不在了”。
在一個環境裡,人對人有愛憎之分,人們又以自己的傳統觀念作為評價好惡的標準來對別人加以褒貶,表現了鮮明的感情色彩。例如以下貶義詞:
攪屎棍——胡攪蠻纏、挑撥是非、弄得大家不得安寧的人;
拖索豬——做事不利索、穿著馬虎、不愛整潔的人;
過夫娘——再嫁女子。
呆[愁椀陽平]石磨——很呆板的人。
嚼 蛆——罵人胡說八道。
這些貶義詞多數是偏見和愚昧的產物。帶著這種見識,有時在一個人身上、一件事上,也都帶有這種感情作用。同一個人死了,愛他的人說他“登仙了”,恨他的說他“翹辮子了”。“睡覺”這個普通的事,用吉利的說法是“沒有升帳”(表示恭維),用咒罵人的說法就是“攤屍”、“挺屍”。自己的孩子,愛他的時候喊他“心肝”、“肉”,恨他的時候罵他是“討債鬼”等等,感情色彩是十分明顯的。
生活用語
原意 諧音(情景)
------------------------------- -------------------
上街 (gāi____陰平) 逛蓋其喲(上街去有事,路人打招呼採用)。
解手 (gǎi____上聲) 等一哈,我改手去(多用於婦女上廁所,委婉詞)。
介紹(gài____去聲) 恩給張三噶(ga)剛哥介紹對象扎!(你給張三家介紹個對象啊,婦女間調笑)
戒指(gài____去聲) 跟恩大些年,連個改制子都紐。(和你結婚這么多年,連個戒指都沒有【送給我】,夫妻倆鬧彆扭)
螃蟹(hǎi____上聲) 噶門口誤個貨里河怕海很多(家門口【附近】那條河螃蟹很多,小孩之間聊天)
鞋子(hái____陽平) 你海帶喲(【注意】你鞋帶!父輩提醒下一代的語氣)
幾間(gān____陰平) 中上把dei幾改建屋子粉刷一遍(中午把這幾件房子粉刷一遍,工人俗語)
欠錢(gài____去聲) 大過年的蓋人噶錢可不好(大年三十晚上欠別人錢可不好)
等下(hà____去聲) 恩等~~~~~~~~哈扎!(懷寧人讀出來,絕對夠味,不翻譯了)
胯(kǎ)下(kā) 嗯夸都哈!(你褲子下面,錢掉了有人提醒)
嚇人(hé____陽平) 恩把老子黑絲照!(你把老子嚇死了!生氣中有點埋怨)
鹹味(hán____陽平) 恩燒得是么東西扎,汗死掉人地!(你燒的是什麼,太鹹了)
牛角(guo_____第一聲) 恩dei個吊人,就是歡迎鑽扭過!(你算什麼東西,沒事就鑽牛角尖)
鑽(zuan___第一聲) 恩得人噶,八鑽打掉找!(你這家不用胡牌了,把鑽出去了)註解:鑽,類似於撲克牌中的Ace,它是麻將中的最高級,如果哨兵是4條,那么鑽就是5條,如果哨兵是3餅,那么鑽就是4餅,如果哨兵是7萬,那么鑽就是8萬,白中發,按照次序依次類推。本地人的一種玩法,外界,以及遊戲世界對於此類玩法暫且沒有定論。
去 (kè/qè/qì/jì____去聲) 起么個渣(吃什麼啊?)
敲(kāo)門 施拉格菜考門扎?(是誰?)
家(gā)婆 噶破來卓(外婆來了)
睏覺(gào) ......(睡覺)
懷寧方言主要是語速很快,而且說出的話音調幾乎不變,這讓很多外地人難以理解。懷寧話中載入的情感色彩鮮明,聽語氣就知道說的意思,後鼻音很重,嗯?(“你”的意思,“什麼”意思......)總之,有時簡單的意思就一個字表達了,這讓很多外地的老師修改本地學生的作文,都很難理解,有時被老師們評為思維跳的很快。
隨著社會的發展,交通越來越發達,各地之間交流越來越頻繁,本地各鎮之間方言的細微差異也在減小,本地方言裡也吸收了一些其他方言的辭彙,用國語的一些詞代替了原來方言裡的詞,一些很古老的辭彙年輕人根本不懂,只有一些上了年紀的老人才會說,如“齊稱“,本是用來形容男子五官端正,現在基本不常用了,有時老人說教年輕人,講“老古話”(老道理,祖先的智慧),年輕人會先一愣,再問這個詞,那個詞什麼意思,傳統丟失的比較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