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面對全球化、多元主義和移民政治等挑戰,來自歐洲最傑出思想家的出色回答。憲政愛國主義,旨在提出這樣一種理念,即政治忠誠應當被納入到一套自由民主憲政的規範、價值以及程式當中。
無論憲政主義,還是愛國主義,都不是德國人的發明。然而,作為一個區別於自由民族主義、傳統的共和愛國主義以及世界主義的理論,憲政愛國主義在戰後的德國得到了最為清晰的闡述。本書追溯了二戰之後憲政愛國主義在歐洲尤其是德國發展的脈絡,作者認為在民主的普世原則與憲政的特殊規範之間,憲政愛國主義為民主國家公民的政治忠誠提供了一種新的途徑:作為一個平等分享空間的政治凝聚體,它認同政治身份歸屬所存在的種種邊界,也意識到政治道德合法的多層次性,同時還面向更為開放的包容、公正和自由。在此種意義上,憲政愛國主義的本質必然具有反思性和批判性。
本書為今日有著多元文化的自由民主國家的公民和公民效忠提供了一種新的理論,也提出了思考政治歸屬和單一民族國家的民主合法性前提的新途徑。雖以歐盟的發展作為研究案例,但其經驗教訓亦適用於世界其他地區。
作者介紹
揚-維爾納·米勒(Jan-Werner Müller) 美國普林斯頓大學政治系教授,英國牛津大學全靈學院院士,紐約大學雷馬克研究所高級訪問院士,並在哈佛大學歐洲研究中心以院士身份進行博士後研究,是歐洲年輕一代思想家中影響較大也較為活躍的翹楚人物。著有《另一個國度:德國知識分子、兩德統一及民族認同》、《危險的心靈:戰後歐洲思潮中的卡爾·施米特》,編有《戰後歐洲的記憶和權力:過去的現在性研究》和《1945年以來的德國意識形態:聯邦德國文化和政治思想研究》等。譯者簡介:
鄧曉菁北京外國語大學文學學士,北京大學法學碩士,德國法蘭克福大學法學碩士。譯有《當知識分子遇到政治》、《危險的心靈:戰後歐洲思潮中的卡爾·施米特》和《偶然》。現供職於外研社。
作品目錄
導言一憲政愛國主義簡史
二沒有個性的國家?
——關於憲政愛國主義理論
三歐洲憲政愛國主義?
——記憶、戰鬥性和道德
跋:然而這樣就足夠了嗎?
致謝
索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