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美國經濟大蕭條時期,俄克拉何馬州的大片農田久旱無雨,廣大農民陷入絕 境。窮困潦倒的喬德 ( 亨利·方達 飾)一家,被迫背井離鄉,乘坐一輛破舊的老式福特牌汽車,向西橫越難行的沙漠,到加利福尼亞去尋找安居的樂土。途中,年邁的祖父祖母先後去世,喬德的兄弟諾亞悄然離去,喬德的朋友凱西 ( 約翰·卡拉丁 飾)遭到殺身之禍,喬德也受到追捕。儘管一家人死裡逃生、前途茫茫,但母親仍鼓勵大家頑強地活下去 。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湯姆·喬德 | 亨利·方達 |
喬德大媽 | 簡·達威爾 |
凱西 | 約翰·卡拉丁 |
Friendly policeman in Bakersfield | 沃德·邦德 |
喬德祖父 | Charley Grapewin |
Rose-of-Sharon Rivers | Dorris Bowdon |
喬德父親 | Russell Simpson |
Al Joad | O.Z. Whitehead |
Muley Graves | John Qualen |
Connie Rivers | Eddie Quillan |
喬德祖母 | Zeffie Tilbury |
諾亞·喬德 | Frank Sully |
約翰·喬德 | Frank Darien |
職員表
製作人 | 達里爾·F·扎努克、Nunnally Johnson |
原著 | 約翰·斯坦貝克 |
導演 | 約翰·福特 |
副導演(助理) | Edward O'Fearna |
編劇 | Nunnally Johnson |
攝影 | 格雷格·托蘭德 |
剪輯 | Robert L. Simpson |
美術設計 | 理察·戴、Mark-Lee Kirk |
服裝設計 | Gwen Wakeling |
布景師 | Thomas Little |
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參考資料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 | 獲獎名稱 | 獲獎情況 | 獲獎方 |
1941年 | 第13屆美國奧斯卡金像獎 | 最佳女配角 | 獲獎 | 簡·達威爾 |
最佳導演 | 獲獎 | 約翰·福特 | ||
最佳影片 | 提名 | 《憤怒的葡萄》 | ||
最佳男主角 | 提名 | 亨利·方達 | ||
最佳劇本 | 提名 | Nunnally Johnson | ||
最佳音響 | 提名 | Edmund H. Hansen | ||
最佳電影剪輯 | 提名 | Robert L. Simpson |
參考資料來源
幕後製作
影片改編自斯坦貝克的同名小說,小說對時政批判性很強。當柴努 克於1940年考慮拍攝該片時,他充分了解這部作品在政治上會給他的公司帶來什麼麻煩,因此拍攝的過程充滿了神秘氣氛,由於擔心俄克拉荷馬州和德克薩斯州的商業機構會阻撓他們在州境內拍片,公司封鎖了一切有關的訊息,向外界宣稱它正在拍攝一部名叫《66號公路》的影片。
據說有大量不明內情的熱心人深恐柴努克不敢開拍《憤怒的葡萄》,紛紛給他寫信提出了批評。在柴努克方面,也正是由於害怕未來的影片受到權勢集團的阻撓,所以竭力沖淡了小說的政治尖銳性,比如小說中對招工公司欺騙工人和盤剝工人的大量細節描寫以及商人們對流民們採取的種種不法行為,都被刪除了。影片裡沒有對警察的直接指責。
簡·達威爾因外形上顯得太豐滿,並不十分像影片中貧窮的農民大媽。導演福特為了彌補達威爾的形體缺點,避免讓達威爾的表演中有任何粗野的行為 。
該片當年在蘇聯沒有通過審查,原因是蘇聯的審查官無法理解為什麼美國最貧窮的家庭會擁有一輛卡車,他們認為這有美化資本主義的嫌疑 。
製作發行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日期 | 國家/地區 | 日期 |
香港 | 1946年5月23日 | 義大利 | 1947年10月11日 |
美國 | 1940年1月24日 | 法國 | 1947年12月31日 |
澳大利亞 | 1940年5月23日 | 丹麥 | 1948年3月5日 |
瑞典 | 1940年11月7日 | 西德 | 1953年3月27日 |
芬蘭 | 1941年1月19日 | 日本 | 1963年1月12日 |
參考資料來源
影片評價
該片以奧克拉荷馬州一家農民艱難無畏,尋找幸福之地為主要線索,表現了寬容的人民對飢餓威脅的鬥爭 。 (朱瑪評)
該片既是一部關於現實生存之地的傑作,也是一部關於夢想安居之所的佳品。該片所描述的生活之中,人們無法繼續過著以適當的方式體面生活的日子,唯有無奈地背叛了 。 (曲鑫評)
該片演員表演出色,在配角中,約翰·卡拉丁(飾演凱西)和約翰·奎倫(飾演穆利)對角色的獨特的情緒基調把握得十分準確。亨利·方達在該片中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仿佛具有強大穿透力的眼神。無論他站在畫格的哪一處,觀眾總能感覺到他的深邃莫測、充滿懷疑情緒的目光 。 (邵牧君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