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築風格
原慶福寺建在三層高台上,為三進深院落。現存碑刻記載:“修建次第由後而前,其最後一層建於順治之戊子(公元1684年),其由後二層建於順治之庚(公元1650年),其大雄寶殿則建於順治之己亥(公元1659年)。每一層則為一區,居中正殿五間,有耳室輔側,配廡列其旁”。寺前50米原有塔三座,寺西側30米有玉皇大帝殿堂一座。據當地老人回憶,慶福寺於1910年前後毀於火災。“文化大革命“中炸掉三座寶塔。遺址現狀:總面積5217平方米,三層(座)廟基。第一座廟基石砌,高6米,有台階28級,上台階即山門正殿遺址,牆基尚存,其後四通大碑並列,五通小碑分二、三列於左右。四通大碑皆以青石為料,碑首雕以七孔透龍,高4.87為,寬1.12米,厚0.275米。自左而右分別是創建大雄寶殿碑記、白雲山慶福寺建造莊嚴左右碑記、莊嚴慶福寺佛像堂碑記、白雲山慶福寺修建大雄寶殿碑記,另外儲存小碑二通。第二座廟基以磚砌牆,高6米,石階32級,兩側為青石雕花欄板望柱,左側尚完整,右側已傾倒,原殿基已夷為平地,存石碑四通。第三座石牆已毀,唯存台階31級,正殿牆基依在。殿後右側以山石象碑,名為自然碑,鐫“自然碑”三字於其上,高3米,下立小青石碑一通,題為“自然碑記”。玉皇大帝殿堂遺址15平方米,寺前存塔基遺址。
歷史
現存碑刻記載:“修建次第由後而前,其最後一層建於順治之戊子(公元1684年),其由後二層建於順治之庚(公元1650年),其大雄寶殿則建於順治之己亥(公元1659年)。每一層則為一區,居中正殿五間,有耳室輔側,配廡列其旁”。寺前50米原有塔三座,寺西側30米有玉皇大帝殿堂一座。據當地老人回憶,慶福寺於1910年前後毀於火災。“文化大革命“中炸掉三座寶塔。遺址現狀:總面積5217平方米,三層(座)廟基。第一座廟基石砌,高6米,有台階28級,上台階即山門正殿遺址,牆基尚存,其後四通大碑並列,五通小碑分二、三列於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