慣性通貨膨脹

慣性通貨膨脹是在一定條件下 (如壟斷) 通貨膨脹取得一種自動推進勢頭或傾向,商品和勞務價值循環追逐,交替上升,形成了非正式的指數化。簡而言之,就是具有 “慣性因素” 的通貨膨脹。本世紀80年代上半期一些巴西經濟學家提出了慣性通貨膨脹論。

該理論的基本要點是: ①吸收拉美經委會一貫堅持的結構主義觀點,即 “供給瓶頸” 造成局部性價格上漲,局部性價格上漲又往往會對總體價格上漲產生影響。②通貨膨脹原因分為本質上完全不同的兩大類: 一類是加速性因素,即正統通貨膨脹理論中的供求衝擊; 另一類是持久性因素,即通貨膨脹一旦形成之後所取得的一種自動推進勢頭或傾向,故稱之為 “慣性因素”。③巴西等拉美國家的通貨膨脹屬於慣性通貨膨脹。④慣性因素是由社會各階層間收入分配衝突造成的。所謂各階層間的收入分配衝突是指,在通貨膨脹已經出現的條件下,社會各階層總是力圖保持和提高自己在總收入中獲取的份額,從而爭相利用提價手段,如果某一方面停止漲價,其在總收入中獲勝的份額就要相應降低。一些經濟學者以 “慣性通貨膨脹論”為依據,制定了所謂反傳統的通貨膨脹治理方案——“克魯扎多計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