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甘南州臨潭縣,古稱洮州,位於甘肅省南部,地處秦嶺西端,西臨青海、南靠四川,總面積為一千五百五十七點六八平方公里,總人口為十七萬人。在縣城東的一座小山上,一座莊嚴雄偉,古典式殿宇群落,這就是1998年移址重建的漢傳佛教叢林‘慈雲寺’。慈雲寺主體由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殿、地藏殿,客堂、僧舍、齋堂等附屬建築物,以及正在規劃修建的藏經樓和山門等建築組成。從寺院的建築規模和信教人數來說,也是甘南州漢傳佛教最大的道場.
慈雲寺遵從佛陀的遺教,從起步開始便立志創立風範,開啟道風。寺內按佛教規程,有寺管會負責事務,並建立了財務管理制度,管理可謂很完善。慈雲寺每年根據弘法和寺院佛事活動的需要,不定期禮請外地大德法師來寺弘法。滿足大眾對佛法的渴仰。每年農曆四月初八、六月十九。十一月十七日,慈雲寺都要舉行隆重的祈福法會,屆時縣城周圍方圓數十里的漢藏民眾都前來祈願,慈雲寺每年還要舉辦,打佛七法會,佛七是信仰淨土法門的人,最直接的剋期求證方法,因此寺里每到農閒時間都要組織居土打佛七,希望廣大居士在阿彌陀佛的佛號聲中找回生命的真諦。無論是七八十歲的老居土,還是二十多歲的準備皈依佛教的善男信女們,在打佛七時,仿佛個個心靈都得到了淨化,塵世的污濁己滌盪乾淨,無論繞佛或打坐,他們的只有一句阿彌陀佛。真是念念相應念念佛!他們讓阿彌陀佛的洪名,滌盪儘自己從無始生死劫所帶來的貪嗔痴慢的習氣,讓其清靜的自性真正顯露,從而找回真正的自我。
慈雲寺是清靜的,清靜中他也透出幾分大氣和靈氣,雖然地處貧困地區,寺里窮,信仰的大眾生活也並不寬裕,但他們不感到孤苦,2006年6月19日,慈雲寺兩敘大眾,真誠的迎請了遠在廣東上佛學院的上能下廣法師,為慈雲寺第一任住持,名剎得主,人天歡喜,至此慈雲寺算是三寶具足,至此,慈雲寺也為他三四百年沒僧人主持的歷史劃上了句號。
慈雲寺是幸運的,儘管所處的自然環境是嚴酷一點,但他是佛陀培植在洮州大地上的一棵幼苗,在臨潭廣大信眾的精心呵護及十方大德的熱情護持下,慈雲寺正在茁壯成長。慈雲寺從再創之始,就得到了十方大德的大力護持。1994年,甘肅省臨夏潮音寺向慈雲寺捐贈各類經書兩千多冊;1996年,南京金陵刻經處贈般若經一部及其他法寶;1997年,冬季香港寶蓮禪寺贈《大方廣佛華嚴經》及其他法寶;2000年福建莆田廣化寺以及甘肅臨洮縣佛教協會、甘肅甘谷縣佛教協會共向慈雲寺捐贈各類經書三千多冊,這些法寶,基本滿足了臨潭境內信教民眾對法的渴求;2001年,甘肅蘭州佛教界的大德居士,從緬甸國請回1米6高的西方三聖像贈給慈雲寺;2007年現任主持上能下廣法師為回報家鄉父老的養育之恩,自舍淨資,禮請乾隆《大藏經》一部供養常住;2008年,法師又蒙南華本純法師相助,為常住迎請了大方廣佛華嚴經250部及其他法寶上萬冊。為慈雲寺佛教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慈雲寺大雄寶殿為單楷歇山頂式建築,梁架舉折平緩,出桔深遠險峻,殿脊兩端盤龍昂首,如欲騰越蒼彎,四角飛楷風鈴搖曳叮鳴,整個建築質樸蒼古,恢宏大氣。大雄殿內的佛菩薩像,為慈雲寺增添了不少莊嚴和神聖。本師釋迦牟尼佛居中端坐,高大莊嚴,望之歡喜,迦葉,阿難分立兩傍,恰如靈山法會逾千年而未散,釋迦世尊正向世人揭示生命的真諦。左側的藥師佛,手托琉璃塔導引眾生遠離一切苦難;右側的阿彌陀佛,手持蓮花接引眾生歸向西方極樂世界;東西兩側佛台上依山而居的十八羅漢,神態各異,栩栩如生。你看降龍伏虎二羅漢法力無邊,表示正義可以降伏一切邪惡;瘦羅漢表示學佛要苦修苦練,才能離苦得樂;開心羅漢表示佛在心中,心即是佛,佛即是心,心佛不二的妙理。天王殿內的彌勒菩薩,袒胸含笑、迎門而座,昭示世人,慈悲和氣是學佛的第一要素;四大天王怒目直指,警示眾生天網恢恢、疏而不漏、因果之報絲毫不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