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雲歷史
膠州歷史上寺廟眾多,慈雲寺是其中非常著名的古剎。慈雲寺原址在今寺門首街東首,建於唐末天順元年(890年),規模宏大,是佛寺中最雄偉莊嚴的廟宇之一。因年代久遠和慈雲寺史料大都已損毀,寺廟具體的規模已無從查詢。據說該廟宇舊址即今阜安街道辦事處駐地。該廟宇規模宏大,並有暗道與洪福寺相通,為膠州古剎之首。
按照文字記載,膠州八景當始於明朝,“永樂時之志已有八景矣”。明永樂七年(1409年),浙江慈谿舉人王振宗來膠任學正,選定“八景”,並詠“八景”詩,“慈雲曉鍾”是永樂八景之一,其中所提“慈雲”即慈雲寺。“朱幡寶蓋火煜煜,金碧樓台耀晴旭。大風吹出五更鐘,散吏高眠猶未足。玉露華飛霜氣清,蒲牢吼海蛟龍驚,老僧入定俏無語,桫欏影轉殘月明。”這首詩描述的就是永樂慈雲寺壯麗的景象。但慈雲寺最大的功績當屬作為中韓兩國文化交流的載體,為中韓兩國友誼的見證者。
《增修膠志》的有關記載,當年的膠州城經濟非常的發達,由於所處的地理位置優越,不管是海運還是河運都四通八達,膠萊河與其支流小清河、膠河、碧溝河等都流經膠州,這給膠州城帶來了無限的商機。如周村、章丘、掖黃、江西、浙江等地方的商人,紛紛來膠州做生意,因此形成了膠州的經濟繁榮、商業興盛的黃金時代,膠州有‘五步兩處廟’一說,正是因為商業的發達,所以僅關帝廟在膠州就有七八座,這是一般小縣城是不能比的。
除了繁榮的商業,膠州的古廟宇也非常能體現出膠州人的宗教信仰,根據《膠州史話》的記載,清末膠州仍存在的廟宇除了文廟(紀念孔子)、天后宮(紀念媽祖)和關帝廟(紀念關羽)外,其他分別是道教的道觀和佛教的廟宇,數量巨大,約占廟宇總數的八成。從1920年的膠州地圖上可以看出,雖然膠州古寺已經過了最為繁榮的時期,但是內城、外城廟宇總數仍有50座(不完全統計),最為著名的有慈雲寺、天后宮、文廟和菩薩廟等。
自新中國成立以來,重建慈雲寺的呼聲就一直不斷,但是由於相關資料的缺少和經費的缺乏,一直沒能實現,幾經波折膠州市民終於可以在2012年5月份重新看到古慈雲寺的恢弘氣勢了。在膠州市少海新城旅遊區的規劃中,慈雲寺是相當重要的一環,膠州市民可以再次領略”慈雲曉鍾“的魅力了
慈雲發展
一、修行
慈雲寺為十方信眾提供良好的修行平台,提倡以“人間佛教”為中心,以禪、淨雙修為兩翼的模式,引領大家修習佛法。
佛法內容浩瀚無邊,宗派也林立繁多,概括講有五大宗派:禪、教、律、密、淨。說到禪,歷代的祖師們,參禪都不求成佛,只求開悟。在人間悟道以後,當下的生活能夠解脫,能夠安住身心,獲得現在身心的自在,所謂的明心見性,就滿足了。即:能夠明心見性也即將開悟成佛了。所以禪者是最有人間性了,別無捷徑。尤其人間佛教思想,是忙亂的社會人生導向,和安定我們身心的良方。假如你禪淨雙修,更能契合人間佛教思想。
二、休閒
通過對佛教基本教義進行詮釋,可發現其中蘊含著極為獨特的休閒思想,這些思想在中國文化的環境中不斷的豐富和發展,成為中國佛教傳統休閒文化中的一朵奇葩。佛教休閒思想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志在解脫、心不執著的超越態度;不耽安逸、不廢娛樂的“中道”精神;法喜充滿、自我實現的心理追求;觀照萬物、順應自然的人生境界。
三、慈悲
佛教是在人間發展的,人間佛教的根本目的就是弘法利生,為眾生服務,為社會服務。因此,在歷史上的佛教一直以弘法利生為其宗旨。中國的佛教教徒也一直認為“弘法”是家務,“利生”是事業,把“利樂精神”看做佛教徒的人生觀,與人為善,教人利人,廣度眾生,是佛教徒的倫理道德準則。利樂有情來自於兩個方面,一個是慈悲為善、佛經上說:“大慈與一切眾生樂,大悲撥一切眾生苦”。以慈悲的心廣行善事,是大乘佛教菩薩道修行的最重要方法,也是佛教界的傳統之一。歷史上佛教徒一直不斷地興辦各種慈善事業,修橋補路,濟診施藥挽救了無數的生命,利益了眾生。
青島慈雲寺將來更會在這條道路上力求精進。並且在力所能及的情況下,多為社會做善事,多為眾生解苦厄,多為國家解憂排難。
四、文化
青島慈雲寺的文化事業發展,主要表現在弘法與宣傳等諸多方面。寺里每年都要印經結緣,組織各種法事活動,定期舉辦具有佛教特色的佛教文化節、佛教晚會。倡導廣大信眾愛國愛教。宣傳正確的佛教文化知識,起到慈雲寺的社會承當作用。
慈雲寺在從事佛教文化事業時,一定要防止將佛教文化庸俗化和泛濫化的現象,要把正確的和高雅的佛教文化介紹給廣大居士信眾和社會人士。
慈雲的特點與它在佛教中的歷史地位是制定未來慈雲寺發展方向的理論與現實基礎。以“修行、休閒、慈善、文化”為中心,慈雲寺的所有工作都是在這箇中心的指導下而進行的。在修行中休閒,在休閒中用功修行,使二者合一、相輔相成。慈善事業和文化工作是慈雲寺未來發展的視窗,是展現佛教形象的地方,它們同樣也是非常重要,不可缺少。隨著慈雲寺的發展方向確立,慈雲寺兩序大眾將努力從事清修,深入開展弘法利生的事業,相信在各級領導的大力支持和各界護法居士的護持之下,慈雲寺未來定會給膠州的經濟發展和文化事業增添濃墨重彩的一筆!讓我們共同把佛教事業和服務大眾的責任做得更好,為建設和諧社會、夢想中國的社會主義事業做出新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