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定義
產生的磁場阻礙原磁場磁通量發生變化的電流叫做感應電流。是指放在變化磁通量中的導體閉合成一迴路,則該電動勢會驅使電子流動,形成感應電流(感生電流)。
歷史信息
1831年,英國物理學家法拉第發現了電磁感應現象,即“磁生電”的條件,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產生條件
只要穿過閉合電路的磁通量發生變化,閉合電路中就會產生感應電流。因此,“閉合電路的一部分導體在磁感線中做切割磁感線運動,所產生的電流叫感應電流”是片面的,導體不切割磁感線,也能產生感應電流。方向的判斷
影響感應電流的方向的是線圈轉動方向和磁場方向。右手定則:右手平展,使大拇指與其餘四指垂直,並且都跟手掌在一個平面內。把右手放入磁場中,讓磁感線垂直進入手心(當磁感線為直線時,相當於手心面向N極),大拇指指嚮導線運動方向,則四指所指方向為導線中感應電流的方向。
電磁學中,右手定則判斷的主要是與力無關的方向。
大小
影響大小的因素: ①導線切割的速度大小;②導線切割的速度方向;
③永磁體的強度;
④切割導線的條數;
⑤切割導線的有效長度.
感生電流公式:根據法拉第電磁感應定律:δ=BLvsinθ(θ是B與v的夾角)
當導體在磁場中靜止或平行於磁感線運動時,磁通量沒有發生變化,所以無論磁場多強,閉合迴路中都無感應電流。
感應電流的大小與磁感應強度B,導線長度L、運動速度v,以及運動方向和磁感線方向間的夾角θ的正弦成正比。增大磁感應強度B,增大切割磁感線的導線的長度L,提高切割速度v和儘可能垂直切割磁感線(θ=90°),均可增大感應電流。
注意:提高切割速度,從理論上講是速度愈大愈好,但由於電錶指針的慣性較大(特別是大型演示電錶),切割速度過大時,指針來不及回響,以致電錶顯示出的感應電流反而減小。因此。應當注意選擇適當的切割速度,以取得較好的演示效果。
(這些結論都可以通過控制變數法證明。)
特性
(1)如果是相對運動產生了感應電流時,感應電流的特性表現為要阻礙產生感應電的這種相對運動。例如:衛星在靠近極地時由於感應電流的產生和感應電流的特性將作減速運動;又如電磁阻尼現象和電磁驅動現象等等。(2)從力的角度來分析,感應電流的特性表現為感應電流所受的磁場力總是表現為阻力;
(3)從磁通量的角度來分析,感應電流的特性表現為它總是要通過自己的磁場阻礙引起感應電流的磁通量的變化,這就是楞次定律的物理實質;換言之,楞次定律是從磁通量這個角度揭示了感應電流的這一特性。
(4)從能量的角度來分析,感應電流的特性是能量轉化和守恆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具體體現。感應電流產生的過程,就是其他形式的能(如機械能)轉化為電能的過程。產生持續感應電流的過程,就是其他形式的能(如機械能)持續轉化為電能的過程。因此要產生持續的感應電流,外界就要不斷克服感應電流的阻礙它本身的產生的阻礙作用而消耗能量,外界就要不斷把其他形式的能轉化為電能。
感應電流特性的物理本質是能量轉化與守恆定律在電磁感應現象中的具體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