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資訊
書 名: 感應與意義體悟
![](/img/2/b06/nBnauM3X0cDN5ADMwIjNwQDN0MTMyMTM3IjMwADMwAjMxAzLyYzL4AzLt92YucmbvRWdo5Cd0FmLzE2LvoDc0RHa.jpg)
出版社: 南開大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7
ISBN: 9787310027903
開本: 32
定價: 18.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所探討的,是王陽明及其後學的心學問題。按照傳統的說法,王陽明心學直接來源於南宋的陸九淵。但是,如果不是停留在“現成的”結論上,而是深入到新儒學的問題本身,就會發現,與陸九淵相比,陽明乃至整個陽明後學所面對的問題,顯然要複雜得多。若以整個新儒學的問題來看,其形上學的理論架構的真正建立者不是別人,正是朱熹。關於這一點,作者在“導論”中作了詳細論述。後起的陽明學恰恰不得不面對朱熹這一形而上的顯學文本,無論是從歷史的淵源、語詞的運用還是體系的建立上,都是如此。這是作者對心學與新儒學即理學關係進行縱向和橫向考察之後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結論。這一結論成為貫徹全書的基本觀點。在往後的論述中,作者始終堅持這樣一種方法,即在橫向的陳述中,堅持縱向的歷史觀察,於傳承、變化中闡明不同心學家的全新的提問方式、思考方式。
編輯推薦
本書所探討的,是王陽明及其後學的心學問題。按照傳統的說法,王陽明心學直接來源於南宋的陸九淵。但是,如果不是停留在“現成的”結論上,而是深入到新儒學的問題本身,就會發現,與陸九淵相比,陽明乃至整個陽明後學所面對的問題,顯然要複雜得多。若以整個新儒學的問題來看,其形上學的理論架構的真正建立者不是別人,正是朱熹。關於這一點,作者在“導論”中作了詳細論述。後起的陽明學恰恰不得不面對朱熹這一形而上的顯學文本,無論是從歷史的淵源、語詞的運用還是體系的建立上,都是如此。這是作者對心學與新儒學即理學關係進行縱向和橫向考察之後得出的令人信服的結論。這一結論成為貫徹全書的基本觀點。在往後的論述中,作者始終堅持這樣一種方法,即在橫向的陳述中,堅持縱向的歷史觀察,於傳承、變化中闡明不同心學家的全新的提問方式、思考方式。
目錄
前言
第一章引言
第二章緒論
第三章感應觀念及其特性
第四章語言文字與感應
第五章感應與詮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