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本書圍繞涉及溥儀的人、事、景、物,構成了一個個生動的小故事。書中還揭示了一些外人不知道的事情,如譚玉齡(溥儀的貴人)之死是個謎,本書雖未給予正面回答,但事實上是與溥儀有關係的。再如有人傳說溥儀搞什麼同性戀,本書也有說法。......
作者簡介
愛新覺羅.毓蟾,現名毓君固,1923年生於大連。其父是清光緒年間恭親王溥偉。作者14歲時,被帶入長春偽皇宮內,在溥儀辦的私塾讀書,從此開始了他與溥儀共處20年的特殊經歷。1945年作者 與溥儀被蘇聯紅軍俘虜,後又一同被遣送回國,在撫順戰犯管理所學習改造。1957年後,在京郊某農場務農,文革期間又被送至東北強制勞動。直至粉碎四人幫,才又獲新生,重新回到北京,供職於《中國藝苑》,專事書法創作。作者現為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其作品尤為日本認識喜愛。作為中日友好使者,作者多次赴日舉辦書法展,收藏其作品者甚多。
圖書目錄
上卷我與末代皇帝的二十年
引子 /(3)
長春篇 偽滿洲國時期
我和溥儀的關係 /(7)
溥儀為什麼要辦個私塾 /(8)
所謂私塾(9) 兩堂特殊的課(12)
學生的日常生活(15)
皇后和貴人 /(21)
我所見到的皇后(21) 新貴人譚玉齡(23)
譚玉齡之死(25) 為譚玉齡出大殯(28)
碟仙(29) 我所知道的李玉琴(30)
信仰和迷信 /(34)
吃素(37) 拜堂子(38) 推背圖(39)
看風水(40) “天眼通”(41) 溥儀的氣功(41)
巧言(42) “白骨觀”(43)
盛(剩)饌之謎 /(44)
文體活動 /(47)
檯球(49) 網球(49) 溜冰(49) 游泳(50)
太極拳(50) 實彈射擊(52)
緝熙樓和西花園 /(53)
寢宮(54) 書齋(55) 御署·裁可·恭桶(56)
衛生間兼閱覽室(58) 打游擊式的“傳膳”(60)
西花園(植秀軒)(61)
同德殿 /(64)
大廣間(65) 帝後御居(67) 防空洞與神廟(68)
勤民樓與懷遠樓(69)
“家門以內”拾遺 /(72)
“門”的講究(72) 司房(74) 隨侍(一)(76)
侍醫(77) 林醫生(78) 隨侍(二)(78)
茶房(79) 膳房(79) 二嬤(80) 勤務班(81)
溥儀為什麼要打人 /(86)
請家法——打板子(87) 無妄之災(88)
西太后的遺風(90)
溥儀瑣記 /(93)
溥儀的萬壽節(93) 文化修養(94) 書法(97)
文章和著作(97) 外語(98) 攝影(98)
扈從巡狩(99) 黃子正(99) 著裝(100)
大崩潰起居注 /(102)
空襲警報(102) 自家起火(104) “勝利”大逃亡(105)
皇上“進得香”(108) “避難”大栗子(109)
自批其頰(111) “退位詔書”(112) 箱子的秘密(113)
兒行千里母擔憂(115) 夢醒瀋陽(116) 刀下留雞(119)
伯力篇 蘇聯哈巴羅夫斯克時期
初到赤塔 /(123)
黑麵包與豬肉罐頭(124) “解手”的誤會(125)
“胡蘿蔔”村(127) “諾爾贊”礦泉水(128)
張景惠“內閣”的到來(130) 蒼蠅之歌(132)
“謝主龍恩”(134)
紅河子 /(136)
初為“階下囚”(137) 俘虜生活與消遣(140)
獻寶、藏寶與棄寶(141) 洗澡和瀉利鹽(144)
伯力市內 /(145)
“亨利·溥儀”(146) 一宅兩院(147)
溥儀的心事(149) 俘虜的“家門以內”(150)
自娛自樂(151) 放生(152) 勞動雜記(153)
學習馬列主義(155)
歸國前奏 /(155)
第二收容所的“民主運動”(158) 第五收容所(160)
皇帝立嗣(161) 俘虜醫院(164)
俄羅斯“國罵”(165) 伯力尾聲(166)
撫順篇 新中國時期
歸國途中 /(171)
“家鄉第一餐”(172) “皇上”要決鬥(174)
溥儀見高崗(175) 嚴陣以待的撫順(177)
學習與改造 /(180)
“溥儀大叔”(181) 轉移到哈爾濱(182)
“燒香引鬼”與“坐以待斃”(184) 兩次獻寶(187)
隆(籠)中瑣記 /(191)
糊紙盒(192) 大檢舉大坦白(195)
監號門開了 /(200)
通信(203) 參觀(203)探視(205)走向新生活(208)
補記篇
我與溥儀的後期往來 /(213)
偽滿皇帝、群臣速寫 /(219)
溥儀和竹本多吉 /(234)
關於我的襲爵 /(249)
附錄:末代皇帝的墳墓 /(英)蘇東尼(262)
下卷 我自己的故事
引子 /(271)
重返北京 (1957~1969)
新生(273) 溥儀走後的大栗子(278) 謀生(290)
組織勞動(298) 溥儀被特赦回到北京(307)
溥儀給毓螗的信(311) 天堂河農場(315)一 水利隊(318)
鳳河營(323) 李玉琴來到北京(324) 龐各莊(326)
二分場(330) 溥儀結婚(332) 初到二分場(335)
果樹隊和葡萄園(336) 文藝隊(337)
魔術——鴨箱子和鴨子的故事(338) 東觀音寺(339)
溥儀的新生活(340) 結婚(342)
《我的前半生》出版了(344) 太陽能浴池管理員(345)
鴨場的小故事(346) “文化大革命”的開始(347)
高潮(348) 革命的“新秩序”(348) 軍管(349)
發毛主席像章(350) 溥儀的最後(352)
戰備轉場 (1969~1979)
轉場(353) 五八五場(354) 老伴的到來(356)
“平生我自知”(357) 五八麼(358) 渾蛋邏輯社(359)
二次戰備轉場(359) 發配瀋陽(360) 馬三家子(361)
真正的強勞(363) 強勞的形形色色(364)
轉移到康平(368) 在康平的強勞生活(369) 解除強勞(373)
一路之上(375) 蹲車站(377) 凌源縣縣鎮(379)
勞改總隊的新生工廠(379) 就業工人(381) 初到凌源(382)
新生活(383) 公房(384) 一手推車的家當(385)
菜園子(387) 壓塑膠(389) 菜地三個難兄難弟(390)
宰年豬(392) 回家探親(393) 北票萬人坑(395)
岳母的到來(396) 拔牙和鑲牙(396) 兩次地震(399)
勞動的調動(401) 有關學習的情況(402)
再次重返北京 (1979至現在)
二次回到北京(406) 南郊農場(407) 小試身手(408)
南薰閣的開張(408) 現場表演(409) 經理的苦心(411)
深圳之行(411) 深圳途中(412) 初到深圳(413)
南薰畫廊的開幕式(415) 參觀和購物(416)
香港愛新覺羅氏書畫展(418) 溥傑的乾閨女(418)
游海洋公園(418) 有關海洋公園(419)
探親訪友(420) 展覽結束(423)
首次赴日本開展書畫交流
出國的緣起(424) 一般的出國手續(424) 踏上東瀛(426)
札幌(427) 開幕前的準備(428) 成吉思汗烤肉(429)
拜會(430) 開幕式(432) 觀光(433) 告別札幌(435)
水海道(435) 雞素燒(436) 展銷和再見(438)
金澤(439) 布展和拜會(439) 開幕式和“包探”(441)
參觀(442) 平井的宴請(443) 溫泉之行(445)
再見了金澤(446) 東京三日(446)
第二次赴日本交流
再赴東瀛(449) 神戶(449) 觀光(450) 布置展覽會(452)
桑拿和情侶旅館(452) 開幕式(453)
另外一個愛新覺羅展(454) 高架橋下的商店街(455)
天皇的御崩逝(456) 新天皇即位(458)
神戶展覽的尾聲(458) 大阪展覽(459)
後藤的家(460) 布置大阪展覽(461)
參觀託兒所和幼稚園(462) 大阪展的開幕式(463)
新老顧客(464) 觀光奈良(465)
會見總領事和娉生(467) 大阪展覽的尾聲(468)
應邀赴大垣(468) 八尾展覽(471) 開幕式(472)
參觀展覽(472) 逛大阪城(473) 閉幕式(475)
飛赴松本(475) 松本展覽(477) 松本一日游(478)
除夕之夜(479) 四國去者(480) 新居濱展(480)
卡拉OK(481) 展覽順利結束(482)
在東京大倉飯店(482) 參觀日本國會議事堂(483)
霞個關大廈43樓上的晚宴(485)
中國書畫展末代皇朝“愛新覺羅族篇”(486) 東京散記(486)
嵯峨公元的宴請(487) 尾聲和回國(490)
第三次赴日本交流
楔子(490) 大阪一廣島(491) 展銷開幕(492)
愛新覺羅美術館的開幕式(494) 和平紀念公園(495)
岡山展覽(496) 岡山觀光(497) 團長入院(501)
太田的約見(503) 中日友好(504) 福山展銷(507)
三原展(510) 福岡一歸國(512)
文摘
書摘
譚玉齡之死
有關譚玉齡的死眾說紛紜,而歸結到一點則不外乎是被日本人害死的,甚至於溥儀在日本東京“遠東國際軍事法庭”上,大聲控訴:“連她,也遭到了日本人的殺害!”可是當叫提出證據時,他沒轍了,憑想當然是不行的。反過來,我要是說譚玉齡不是被日本人所害,我也沒有證據,但是我們可以反問一句,她如果不找日本醫生治病,是不是也得死呢?這個可以回答說,十之八九得死。何以見得呢?我可以先簡單地回答一句,要是不到“死馬當活馬醫”的地步,溥儀也不敢去找日本醫生。
講譚玉齡的死,不好講的地方在於搞不清她究竟是死於什麼病。溥儀在他的書里說:“據中醫診斷說是傷寒,但並不認為是個絕症。”不是個絕症,就讓中醫接著治吧,為什麼又要找日本醫生,豈不是送死嗎?溥儀說譚的死“對我至今還是個謎”(《我的前半生》第377頁),她究竟是得了什麼病,我看倒是個謎。
譚玉齡的病,據毓螗的妻子說是便血,可能是腎臟有毛病,但溥儀沒有找西醫診斷,不只是不敢找,也不大相信西醫。長春偽宮內府里給皇帝看病的醫生叫侍醫,全是中醫,沒有西醫,可能是延續了清宮的太醫院的傳統。當時給譚玉齡治病的侍醫叫佟成海,號闊泉,是太醫院醫生,外號叫佟一劑,誇獎他開一副藥就能治好病,這是因為他診斷準確,敢於下藥,所以是藥到病除。譚玉齡吃佟侍醫開的藥,幾副下來就不便血了,這當然只是肉眼觀察,不能認為痊癒。
依我看,問題還是出在溥儀身上,他的毛病是亂改藥方,大夫給他看病,開了藥方,他得改一改才能抓藥。據說他在天津時,即便最有名的大夫——蕭龍友,給他開的藥方,他也得改一改,簡直是成了毛病。一般頭疼腦熱的還無所謂,像譚玉齡便血的病亂改藥方就要誤大事了,她服藥才好一點兒,剛不便血了,就給換個大夫。
溥儀另外一個侍醫叫徐思允,是半路出家的大夫,是南方人,他開藥都是平安藥,劑量輕,。沒有病吃了也行,溥儀特別相信他。就換徐侍醫給譚玉齡看病,吃他的平安藥,溥儀覺得放心,實際不治病,反而耽誤病。過些時候便血的病又犯了,更厲害了,又找佟侍醫看,佟侍醫對症下的藥溥儀得給改,換一味藥或是減些分量,佟侍醫知道了也不敢說、不敢反對。
就這樣兩個來回,譚玉齡就病人膏肓了。她病得厲害時,兩名女傭人伺候不過來,就叫學生家屬來幫助護理,現在人危在旦夕了,又添上我們P25幾個學生來幫助護理。平時我們是絕對不能見到譚玉齡的,這會兒她已經不認得人,不能講話,好幾天水米不進了,溥儀也就絕對放心叫我們學生來伺候她了。
現在哪個侍醫也不靈了,中醫還有最後的一招——灌獨參湯,就一味老山參,好像西醫注射強心劑,延緩病人咽氣。那時溥儀的小藥庫里還存有幾盒真正的老山參,一支有一二兩重,要是現在的價錢就過萬了。
病人已經到了前面我講的“死馬當活馬醫”的時候,溥儀這才敢找日本醫生,長春市立醫院院長姓小野寺,名字忘記了。我也找他看過病,大概有60多歲,是日本九州醫科大學的老教授,同來的還有副院長也是日本人,姓橋本名文元,還有幾名護士。小野寺看了以後,就給譚玉齡輸血,輸的就是同來的一個護士的血。
小野寺醫生是溥儀叫他的私人醫生黃子正請來的,可是偽宮內府里有日本關東軍的“駐府憲兵室”,大概馬上報告了吉岡安直(日本關東軍的高級參謀,偽滿的帝室“御用掛”,溥儀的操縱者)。他趕來在偽宮內府的候見室里和小野寺醫生談了很久。第二天,譚玉齡就香消玉殞了。
如果是小野寺真的做了什麼手腳,害死了譚玉齡,我想是瞞不過當時的幾位護士的,她們和我年歲差不太多,要是有人健在的話,大概也得80歲上下吧,她們是最有發言權的。
譚玉齡死後,要等她的娘家人來看過,才能人殮,因為天氣較熱,用許多冰塊冰著屍體。由北京趕來的是她的哥哥,她家中還有什麼親屬就不知道了。皇帝雖然有三宮六院眾多妃嬪,只有皇后的娘家人才算國戚,妃嬪們的家屬,一年之中只可進宮一次叫作“會親”,但是見不到皇上的。譚玉齡進宮以後,她的家屬從北京來會過親沒有,我不知道,這次來了,溥儀還是接·見了一次,我記得是在吃晚飯之前,在緝熙樓的衛生間裡溥儀和她哥哥單獨談過話,談話內容雖不知道,但是談話以後溥儀的樣子很不高興,我估計也許是她哥哥要的撫恤金太多了。具體數目是多少我不知道,她哥哥得到了錢就回北京去了,並沒有參加譚玉齡的殯葬。
為了主持譚玉齡的殯葬,溥儀從北京召來了載濤,委派為“承辦喪禮大臣”,同時被委派的還有偽宮內府大臣熙洽,次長鹿兒島虎雄以及參議胡嗣瑗。葬禮的經費預算是一萬元偽幣,到最後還是超支了。就在譚玉齡生前活動的場所暢春軒,搭起了靈棚,準備停靈21天,每七天放一次“焰口”,有和尚、尼姑、喇嘛三台法事,特別是喇嘛念經時,敲大鼓,打大鑼,吹“槓筒”(有一丈多長的大喇叭,槓筒是對音,可能是藏語),真是聲震屋瓦。P26
靈前每天早、午、晚上三次供,有句俗語說:“心到神知,上供人吃。”這裡的供就連人也不能吃,純粹是擺樣子。上供的時候有10來個和尚奏著樂器,念著經繞著棺材轉,叫作“轉咒”,轉咒時要有本家喪冢送“豎”(喪冢:純北京語。冢子,文言中即長子的意思)。
譚玉齡不幸早亡,沒有子女,死了倒來了一堆“孝子”,就是我們幾個學生,也不論什麼輩分輪流當了喪冢。這還得說是“皇恩浩蕩”,特賞“靈前穿孝”,一般人還得不到呢。當喪冢,主要的任務就是跪在靈前送“豎”。
豎,這是我給對的音,應該用哪個字,我也不知道。它就是用黃紙折的一個lO厘米見方,有七八十厘米長的方紙筒,喪冢跪在靈前用雙手捧著下端,它就豎起來了,大概因此得名吧。然後把上端點燃,紙筒慢慢地往下燒,燒過一會兒可能由於熱,裡邊的空氣膨脹了,上邊有火焰封住了口,不能冒出去,到一定時間就“嘭”的一聲。送一個“豎”能“嘭”兩三次,要是“嘭”得特響的時候,能把上邊的火焰給嘭滅了。豎的一面上印有一行紅字,是什麼字沒細看過,燒它不外乎為死者免罪祈福。
到七天頭上放“焰口”就更熱鬧了,要高搭法台,正座的和尚頭戴五佛冠,前面列坐兩排和尚,每人奏一種樂器,得念兩個來小時的經,最後由正座大和尚把饅頭掰成小碎塊兒往台下扔,是給惡鬼吃的。據說“焰口”就是惡鬼的名字,要不先餵飽了他,他就會把給死者上的供搶食一光,又一說是超度了惡鬼,就可以為死去的人造福。放“焰口”的時候,在靈前當然免不了跪著一堆我們這幫假“孝子”。
穿孝,老年人大都見過、穿過,而今青年人就不知道了,現在只是帶個黑紗袖箍。穿孝也有許多講究,我也說不全,俗語說“披麻戴孝”,滿族只戴孝不披麻,漢人戴孝3年,滿族戴孝27個月,故有漢重滿輕之分。穿孝就是穿孝袍子,用白粗布縫製,要毛著邊,大圓領,腰裡繫上孝帶子,要穿100天,不許洗滌,到100天頭上在墳前脫下來燒掉。孝袍子也有用細白布做的,也有鑲上藍邊兒的,那就是分親戚的遠近了。我們穿的當然是粗布的孝袍子了,但是只限於暢春軒靈棚里,出來就脫掉。
停靈期間,溥儀親臨祭奠過一次,他穿著軍便裝,他的軍銜是海陸空大元帥,肩章是滿金三顆星帶一枚偽國花——蘭花,胸前掛著偽滿勛一位蘭花綬章,上祭可沒有祭文,或悼詞。悼詞是對一個人的哀思、懷念,要出於真摯的情感,別人是代替不了的,那時都要寫文言,不用白話,可能溥儀寫起來有困難。他站在靈前奠了三杯酒,他的臉上說是嚴肅也行,說沒有表情也行。我們這些“孝子”都跪在棺材兩旁,一個個目不斜視。不到五分鐘祭奠完畢,溥儀就回他的緝熙樓去了。P27
譚玉齡到偽皇宮時,被溥儀封為“祥貴人”,現在她死後被封為“明賢貴妃”,升了三級。貴人升一級為“嬪”,嬪上是妃,妃上是“貴妃”。上邊還有皇貴妃一級,再上邊就是皇后了。溥儀給的明賢貴妃封號,是否舉行了什麼儀式,我一點印象也沒有。棺材前立著的牌位上寫的是“明賢貴妃之靈位”。
前面我講過,溥儀對於譚玉齡可謂“三千寵愛在一身”了,譚玉齡死後溥儀有什麼表現呢?俗語說的“幼年喪母,中年喪妻,老年喪子”,都是人間最不幸的事。溥儀趕上箇中年喪妻,他對譚玉齡我真沒看出來什麼“聖主朝朝暮暮情”。毓喦的姐姐一直就護理譚玉齡,說貴人在病中還是時刻惦念著皇上……有人就制止她說,怕是引起溥儀的哀思。溥儀則表示自己是繼承大統的人,也就是說當了皇上,就是萬金之軀,豈能為一女子哀痛而傷身呢?大家聽了覺得真是皇上聖明,又感激又佩服。話說回來,溥儀就是掉眼?目,也不能當著我們掉,那豈不就掉了皇上的“架”了嗎?不過,在這期間我們雖然是忙著當“孝子”,每天還是陪著溥儀吃飯,沒有感覺到他有哪些“茶不思,飯不想”的表現。P28
插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