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愛德華二世(史蒂芬·威丁頓飾)剛即位,他正襟危坐,卻絲毫看不出君主的氣勢。父親愛德華一世在位時曾流放佞臣皮爾斯·蓋韋斯頓(安德魯·蒂曼飾),愛德華二世把這位昔日好友召回。說他們只是好友的話,恐怕朝廷上下都要對這個說法進行反駁。愛德華二世的同性戀傾向是路人皆知的。儘管大臣們聯名反對,可是蓋韋斯頓一回國就被授予內廷大臣等數個頭銜。當卡文特里主教晉見時,愛德華一氣之下將他的名位全部剝奪,轉贈給蓋韋斯頓。王后伊莎貝拉(蒂爾達·斯溫頓飾)已經被冷落多時,她為此感到悲傷,因此她和大臣莫提瑪通姦,排遣寂寞,也準備伺機報復。
貴族們依然執著地和卡文特里主教聯合對抗國王。在他們的努力之下,愛德華同意讓蓋韋斯頓放棄所有名號和財富,蓋韋斯頓最後再次被流放。他在離開英國的時候揭發了王后和莫提瑪的姦情,這使得愛德華和伊莎貝拉的關係更加疏遠。伊莎貝拉決定改變策略,在她的唆使下,大臣們同意讓蓋韋斯頓回國。伊莎貝拉和愛德華的關係得以緩和,但是大臣們卻在私下醞釀著將蓋韋斯頓殺死的計畫。果然,蓋韋斯頓回國之後,大臣們就對他惡意相向,莫提瑪甚至對他動武,把他刺傷。莫提瑪的叔父在戰爭中被蘇格蘭人擒獲,他要求愛德華出錢贖回老莫提瑪,但是被愛德華拒絕。莫提瑪和另一位貴族大臣蘭卡斯特決定正式向國王宜戰。原先,愛德華同父異母的兄弟肯特是支持他的,現在就連他也投向了大臣們的一方。這個時候,蓋韋斯頓卻還推薦另一位寵臣史潘瑟給愛德華。
蓋韋斯頓的未婚妻實際上是愛德華的侄女,他們就要完婚的時候,大臣們發動了攻勢。愛德華和蓋韋斯頓各自狼狽而逃。抓到蓋韋斯頓之後,瓦維克堅決地處死了他,以免留下後患。史潘瑟則趁機向愛德華效忠,愛德華將蓋韋斯頓的頭銜轉賜給他,他發誓要替蓋韋斯頓報仇。懷著深重的仇恨,他們向大臣們發動的反攻成功了。大臣們被打敗之後,又伺機聯合正在老家法國的伊莎貝拉捲土重來。伊莎貝拉的哥哥是法國國王,趁英國內亂,他奪取了原本屬於英國的領地諾曼第。伊莎貝拉和兒子愛德華王子當時正在法國講和。伊莎貝拉在海納特爵士的幫助下,重振旗鼓,打敗了愛德華二世的軍隊。愛德華被生擒,處以死刑。愛德華王子繼承王位,但是莫提瑪無疑是王室的真正執權者。不料愛德華三世將莫提瑪殺死,就連生母伊莎貝拉也被關押起來。這個曲折的王室爭鬥的故事,也告一段落了。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史蒂芬·威丁頓 | 愛德華二世 | |
安德魯·蒂曼 | 皮爾斯·蓋韋斯頓 | |
蒂爾達·斯文頓 | 伊莎貝拉 | |
約翰·林奇 | Spencer | |
凱文·柯林斯 | Lightborn, the Jailor | |
杜德里·沙頓 | Bishop of Winchester | |
傑羅姆·弗林 | Kent | |
Jody Graber | Prince Edward | |
尼吉爾·特瑞 | 莫提瑪 | |
Jill Balcon | Chorus of Nobility | |
Barbara New | Chorus of Nobility | |
Andrea Miller | Chorus of Nobility | |
Brian Mitchell | Chorus of Nobility | |
David Glover | Chorus of Nobility | |
John Quentin | Chorus of Nobility | |
Andrew Charleson | Chorus of Nobility | |
Roger Hammond | Bishop | |
阿蘭·柯德勒 | Poet | |
安妮·藍妮克絲 | Singer | |
Christopher Hobbs | Equery | |
桑迪·鮑威爾 | Seamstress | |
Kate Temple | Seamstress | |
Andrew Lee Bolton | Masseur | |
Liz Ranken | Sexy Girl | |
Jocelyn Pook | Elektra Quartet, Viola | |
Abigail Brown | Elektra Quartet, Violin | |
Sonia Slany | Elektra Quartet, Violin | |
Dinah Beamish | Elektra Quartet, Cello |
職員表
製作人 | Steve Clark-Hall、西蒙·柯蒂斯、Sarah Radclyffe、Antony Root |
導演 | 德里克·賈曼 |
副導演(助理) | Jeremy Johns、Cilla Ware |
編劇 | Ken Butler、Steve Clark-Hall、德里克·賈曼、Christopher Marlowe、Stephen McBride、Antony Root |
攝影 | Ian Wilson |
剪輯 | George Akers |
藝術指導 | Ricky Eyres |
造型設計 | Christopher Hobbs |
服裝設計 | 桑迪·鮑威爾 |
演職員表參考資料來源
角色介紹
| |
| |
|
角色介紹參考資料來源
獲獎記錄
獲獎時間 | 獎項 | 具體獎項 | 獲獎方 | 提名/獲獎 |
1991年 | 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 | 沃爾皮杯-最佳女演員 | 蒂爾達·斯文頓 | 獲獎 |
金獅獎 | 《愛華德二世》 | 提名 | ||
1992年 | 第42屆柏林國際電影節 | 泰迪獎-最佳長片 | 《愛華德二世》 | 獲獎 |
新電影論壇-費比西獎 |
製作發行
出品公司
製作公司 | 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 (BBC) Working Title Films British Screen Productions |
發行公司 | 標準收藏 Fine Line Feature sLook Filmes Prime Films S.L. |
上映日期
國家/地區 | 時間 |
加拿大 | 1991年9月11日(多倫多電影節) |
荷蘭 | 1992年4月24日 |
德國 | 1992年2月16日(柏林國際電影) |
美國 | 1992年3月20日 |
澳大利亞 | 1992年7月2日 |
法國 | 1992年11月25日 |
瑞典 | 1992年11月27日 |
西班牙 | 1993年1月8日 |
芬蘭 | 1993年8月27日 |
中國台灣 | 1999年11月27日 |
影片評價
該片的美術工作不算粗糙,但又絕對簡陋。本應美輪美奐的宮殿,變成了潮濕的破房間,裡面放幾把椅子。本應珠光寶氣的皇帝,穿上了簡單卻又不平凡的現代裝束。這種處理的直接作用就是將觀眾置於劇情之外,因為該片本身並不是要表現歷史。在這種間離效果的基礎上再去看待場景和服裝,更加讓人體會到借古喻今的效果。該片有許多虛擬的方法來表現事物,使得整部電影像一台場景超多的舞台劇。雖然正面刻畫了愛德華二世的愛情,伊莎貝拉這個角色也沒有被作為對比的單調形象來處理。導演德里克·賈曼在敘事的時候用了更多的客觀態度,因此伊莎貝拉的苦衷還是可以被觀眾體會到的。(《春光乍泄:百部同志電影全記錄》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