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出版社: 北京大學出版社; 第1版 (2006年6月1日)
平裝: 443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開
ISBN: 7301108516
條形碼: 9787301108512
作者簡介
方在慶,1963年生,湖北天門人。1983年畢業於吉林大學物理系。1991年在武漢大學獲哲學博士學位。曾在浙江大學、清華大學、德國慕尼黑大學任教。曾擔任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傑出訪問學者。在奧地利、德國、英國、美國的幾所高校做過訪問研究。現為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研究員。
內容簡介
愛因斯坦、德國、科學與文化,這是三個宏大而又有聯繫的話題。本書由三部分構成:其一為國內首屆“德國科學、歷史與文化研討會”的論文集,既涉及對德國科學興衰原因的探討,也有對德國著名科學家在“二戰”中表現的評價,還有對跨文化研究的理論探討。作者是活躍在德國、美國和中國的一些研究德國科學史、科學與文化的學者。其二為“科學、歷史與文化”,收有編者多年來在這方面所寫的有關短文、國外著名科學家論述德國大學、德國科學的長文以及一個較為詳細的推薦書目。第三部分為“愛因斯坦及其他”,收有包括著名科學家、諾貝爾物理學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在內的著名愛因斯坦研究專家的大作以及編者對此有關的論述。
目錄
前言
“德國科學、歷史與文化研討會”論文
開幕致辭
歡迎辭
會議代表簡介
納粹統治下的德國物理學會
危險的合作
海森伯與納粹
教研結合、同行評議與大科學規劃
機動化和社會轉型
德國1500—1969年科學發展計量研究
試論海森伯的哥本哈根之行
德意志精神與德國現代化
不可拯救的帝國
愛因斯坦為什麼會成為家喻戶曉的人物?
《羅素一愛因斯坦宣言》與帕格沃什運動
論跨文化研究的要旨
科學革命的本領
科學和社會中的緊張狀況與信任
17世紀和18世紀早期德國的遠東醫學
科學、歷史與文化
進退失據的海森伯
《哥本哈根》的幽靈
德國的大學和科學
閣樓上的研究所
尋覓德國的牛津
洛倫茨的另一面
薛丁格對希臘科學精神的迷戀
唯一的薛丁格
說不盡的玻爾茨曼
韋伯是如何成為經典作家的?
從韋伯的《作為職業的學術》演講談起
奧本海默的沉默
德國科學的幸與不幸
一位坦率、固執的中歐紳士的回憶
觀念史、教輔與科普作品
我為我自己寫作
科學、技術的分分合合
奇特的個性獨到的觀點
利瑪竇、羅素與中國迷思的演進
德國的科學院
科學中的人生
模糊了色彩的肖像
李約瑟文本的當下意義
科學中的宿怨與深仇
文化,站在科學的背後
科學史不是“無用的”學問
蒙娜麗莎背後的解剖學
知定靜安慮而後能得
宏大敘事的生命力
誰來取消巴爾的摩的諾貝爾獎資格?
德國的“戈爾德哈根辯論”
德國科學、技術與醫學史研究目錄
愛因斯坦及其他
愛因斯坦:機遇與眼光
愛因斯坦、物理學和人生
放肆無禮萬歲!
愛因斯坦的第三樂園
2050年愛因斯坦還會是物理學的英雄嗎?
論科學家的科學良心:愛因斯坦的啟示
愛因斯坦與德國
上海、愛因斯坦及其諾貝爾獎
愛因斯坦:“真”偉人還是“偽”偉人?
附:偉人還是“偽”人?——告訴你一個真實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與柏林
愛因斯坦的傳與奇
也談愛因斯坦和玻爾之爭
歷史語境中的愛因斯坦
非凡的洞察力是如何產生的?
青年愛因斯坦的創造力從何而來?
走下“神壇”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女性與其他激情
平民視野下的愛因斯坦
舐犢情深的愛因斯坦
“愛因斯坦文稿計畫”簡介
愛因斯坦的恩怨史
“愛因斯坦年”留給了我們什麼?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