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病名。出《衛濟寶書》卷上。
①症見腫塊凹凸不平,邊緣不齊,堅硬難移,狀如岩石,故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通岩)。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腫後期潰後血水淋漓,臭穢難聞,不易收斂,進一步則危及生命。即指惡性腫瘤。本病發無定處,多按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腫之生長部位、外形或症狀而命名,如乳岩、腎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等。若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生腹內者多屬症瘕熱聚的範圍。
②癰疽五發之一種。見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發條。
由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稱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多見於老年人,是人類最常見的一類惡性腫瘤。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常以浸潤性生長為主,故與周圍組織分界不清。發生在皮膚、黏膜表面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外觀上常呈息肉狀、蕈傘狀或菜花狀,表面常有壞死及潰瘍形成;發生在器官內的常為不規則的結節狀,呈樹根狀或蟹足狀向周圍組織浸潤,質地較硬,切面常為灰白色,較乾燥。鏡下,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可呈腺狀、巢狀或條索狀排列,與間質分界清楚。亦可在間質內呈瀰漫性浸潤生長,與間質分界不清。網狀纖維染色見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之間多無網狀纖維,而只見於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的周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在早期一般多經淋巴道轉移,到晚期才發生血道轉移。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的常見類型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的常見類型有以下幾種:
鱗狀細胞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簡稱鱗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常發生在身體原有鱗狀上皮覆蓋的部位,如皮膚、口腔、唇、子宮頸、陰道、食管、喉、阻莖等處。有些部位如支氣管、膽囊、腎盂等處,正常時雖不由鱗狀上皮覆蓋,但可通過鱗狀上皮化生而發生鱗狀細胞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此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肉眼上常呈菜花狀,也可因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組織壞死脫落而形成潰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組織也同時向深層作浸潤性生長。鏡下,在分化好的鱗狀細胞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中,細胞間還可見到細胞間橋,在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的中央可出現層狀的角化物,稱為角化珠(keratin pearl)或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珠。分化較差的鱗狀細胞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無角化珠形成,甚至也無細胞間橋,瘤細胞呈明顯的異型性並見較多的核分裂像。
圖1 鱗狀細胞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圖示典型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巢,其中兩個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中央形成同心圓狀的角化珠
基底細胞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多見於老年人面部如眼瞼、頰及鼻翼等處,由該處表皮原始上皮芽或基底細胞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主要由濃染的基底細胞樣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構成,本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生長緩慢,表面常形成潰瘍,並可浸潤破壞局部深層組織,但很少發生轉移,對放射治療很敏感,臨床上呈低度惡性的經過。
移行上皮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來自膀胱或腎盂等處的移行上皮,常呈乳頭狀,多發性,可潰破形成潰瘍或廣泛浸潤膀胱壁。鏡下,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似移行上皮,呈多層排列,異型性明顯。
腺上皮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是從腺上皮發生的惡性腫瘤。根據其形態結構和分化程度,可分為分化比較好的、具有腺體結構的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和低分化的、形成實體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的實性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分泌粘液較多的則稱粘液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1)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adenocarcinoma):較多見於胃腸、膽囊、子宮體等。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形成大小不等,形狀不一、排列不規則的腺樣結構,細胞常不規則地排列成多層,核大小不一,核分裂像多見。當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伴有大量乳頭狀結構時稱為乳頭狀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腺腔高度擴張呈囊狀的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稱為囊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伴乳頭性生長的囊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稱為乳頭狀囊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圖2 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胃)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排列紊亂,多層,形成大小不等、形狀不規則的腺樣結構,浸潤於胃壁組織內
(2)粘液惡性上皮組織腫瘤(mucoid carcinoma):又稱為膠樣惡性上皮組織腫瘤(colloid carcinoma),常見於胃腸。鏡下,初時粘液聚積在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內,將核擠向一側,使該細胞成印戒狀, 故一般稱之為印戒細胞(signet-ring cell)。以後粘液堆積在腺腔內,並可由於腺體的崩解而形成粘液池。此時,往往可見於小堆或散在的印戒狀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漂浮其中。肉眼觀,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組織呈灰白色,濕潤,半透明如膠凍樣,膠樣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因而得名。
(3)實性惡性上皮組織腫瘤(solid carcinoma):或稱單純惡性上皮組織腫瘤(carcinoma simplex),屬低分化的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惡性程度較高,多發生於乳腺,少數可發生於胃及甲狀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為實體性,無腺腔樣結構,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異型性高,核分裂像多見。有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小而少,間質結締組織多,質地硬,稱為硬惡性上皮組織腫瘤(scirrhous carcinoma)。有的則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巢較大較多,間質結締組織相對較少,質地如腦髓,稱為髓樣惡性上皮組織腫瘤(medullary carcinoma)。
圖3 乳腺硬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細胞呈條索狀排列,間質豐富,由多量纖維組織構成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
正確認識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病變、非典型性增生及原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是防止腫瘤發生髮展及早期診斷腫瘤的重要環節。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
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及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病變是指某些統計上具有明顯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危險的疾病及病變,如不及時治癒即有可能轉變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因此,早期發現與及時治癒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或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病變,對腫瘤的預防具有重要的實際意義。常見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及病變有以下幾種:
(1)黏膜白斑:常發生在食管、口腔、子宮頸及外陰等處黏膜。主要病理改變是黏膜的鱗狀上皮過度增生和過度角化,並出現一定的異型性。肉眼上呈白色斑塊,故稱白斑。如長期不愈就有可能轉變為鱗狀細胞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2)慢性子宮頸炎伴宮頸糜爛:是婦女常見的疾患。在慢性子宮頸炎的基礎上子宮頸陰道部的鱗狀上皮被來自子宮頸管內膜的單層柱狀上皮所取代,使該處呈粉紅色或鮮紅色,好象發生了黏膜上皮的缺損,稱為子宮頸糜爛。隨後,局部又可被再生的鱗狀上皮所替代,稱為糜爛愈復。如果上述過程反覆進行,則少數病例可變為子宮頸鱗狀細胞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3)纖維囊性乳腺病:本病由內分泌失調引起,常見於40歲左右的婦女,主要表現為乳腺小葉導管和腺泡上皮細胞的增生、大汗腺化生及導管囊性擴張,間質纖維組織也有增生。伴有導管內乳頭狀增生者較易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
(4)結腸、直腸的腺瘤性息肉:較為常見,可以單發或多發,均可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多發性者常有家族史,更易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
(5)慢性萎縮性胃炎及胃潰瘍:慢性萎縮性胃炎時,胃黏膜腺體可有腸上皮化生,這種腸上皮化生與胃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如久治不愈可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慢性胃潰瘍時潰瘍邊緣的黏膜因受刺激而不斷增生,過去認為有5%可能轉變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現在認為其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率大約為1%。
(6)慢性潰瘍性結腸炎:在潰瘍反覆和黏膜增生的基礎上可發生結腸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7)皮膚慢性潰瘍:經久不愈的皮膚潰瘍和瘺管,特別是小腿的慢性潰瘍,由於長期慢性刺激,表皮鱗狀上皮增生,有的可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
但須指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的形成往往經歷一個漫長的、逐漸演進的過程,平均為15~20年,而且並非所有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和病變都必然轉變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這還取決於很多因素。再者也並非所有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目前都已發現明確的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這方面的研究在腫瘤的預防上具有重要意義。
非典型性增生
主要指上皮細胞導乎常態的增生,表現為增生的細胞大小不一,形態多樣,核大而濃染,核漿比例增大,核分裂可增多但多呈正常核分裂像。細胞排列較亂,極向消失。可發生於皮膚或黏膜表面的被覆上皮,也可發生於腺體上皮。根據其異型性程度和(或)累及範圍可分為輕、中、重三級。輕度和中度的非典型性增生(只累及上皮下部的1/3~2/3處),在病因消除後可恢復正常。而重度非典型性增生則累及上皮全層並很難逆轉,常轉變為惡性上皮組織腫瘤。上述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前疾病和病變多通過非典型增生而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的。
原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
原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的一般指黏膜上皮層內或皮膚表皮層內的非典型增生(重度)累及上皮的全層,但尚未侵破基底膜向下浸潤生長者。例如子宮頸、食管及皮膚的原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此外,當乳腺小葉腺泡發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變而尚未浸潤至小葉外者,亦可稱為小葉原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原位惡性上皮組織腫瘤是一種早期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因而早期發現和積極治療,可防止其發展為浸潤性惡性上皮組織腫瘤,從而提高惡性上皮組織腫瘤瘤的治癒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