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86年畢業於東北師範大學物理系,獲碩士學位。1986年至1992年東北師範大學物理系任教,1992年至今廣東教育學院物理系任教。
主講課程
量子力學、熱力學統計物理、近代物理實驗、普通物理實驗、原子物理學、普通物理學、熱學;百科知識講座、現代科學與世界發明;高等數學等。
研究方向
主要從事格點規範理論和凝聚態物理方向的課題研究。
主要貢獻
1、2003-2005年主持: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033446)《格點規範理論的研究》;
2、2009-2011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874122)《少電子納米耦合體系的外界因素效應極其套用研究》;
3、2005-2008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10574163)《量子環的光學振動與半整數量玻色凝聚》;
4、2008-2010參與廣東省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面向數字家庭的移動知識管理建摸方法研究》;
5、2002-2004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10374119)《磁場作用下的原子、分子和人造少體系統》;
6、2002-2004參與省廳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格點規範理論的研究》;
科研成果
在格點規範理論真空波函式和膠球質量的解析計算方面做出開創性的工作,採用無規相近似方法,將計算的階數從四階提高到七階,在著名美國期刊Physics Review D上發表3篇論文,在高能物理與核物理期刊發表論文20餘篇;從事凝聚態物理方向的研究,將B樣條技術用於少體物理系統的研究中,特別是對半導體量子點和量子環光學性質的研究取得一定進展。 分別在Commun Theor. Phys.、CHINESE PHYSICS、LETTERS、物理學報、計算物理等學術刊物發表論文20餘篇。其中SCI論文24篇,13篇被EI收錄。代表作有:
1、Approximated fourth order calculation of vacuum wave function of 2+1 dimensional SU(3) lattice gauge theory,Physical Review D,2000,62(3)034505-1-5;
2、Approximated seventh order calculation of vacuum wave function of 2+1 dimensional SU(2) lattice gauge theory, Physical Review D,2005,72(5)054504-1-4;
3、Fourth order Calculation of the 0++ glueball mass of (2+1) dimensional SU(3) lattice gauge theory ,Physical Review D,2002,65(11)114505-1-3;
4、Radiative Corrections to Casimir Force of Maxwell-Chern-Simons Gauge Field, Commun.Theor.Phys.,2004,42(3)394-396;
5、(2+1)維SU(2)格點規範場膠球質量的無規相近似計算,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2004,28(6)580-583;
6、2+1)維SU(2)格點規範場膠球波質量的七階RPA近似,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2004,28(11)1146-1149;
7、(2+1)維SU(2)格點規範場膠球波函式的RPA計算, 高能物理與核物理, 2005,29(4)345-349;
8、Effect of dielectric constant on the exciton ground state energy of CdSe quantum dots, Chin.Phys.Soc.,2000,9(11)844-847;
9、Investigation of the dynamical parameters of the exciton confined in CdS Spherical quantum dots with the B-spline technique, Commun.Theor.Phys.,2003,39(3)341-344;
10、用B樣條技術研究半導體微晶中激子的量子受限效應,物理學報,2005,54(9)4324-4328;
11、利用B-spines特性計算PbS量子點中的激子基態能量的量子尺寸效應,計算物理,2007,24(6)754-756
獲獎記錄
1、1996年獲廣東省“南粵教壇新秀”榮譽稱號;
2、論文《Approximated fourth order calculation of the vacuum wave function of (2+1) dimensional SU(3) lattice gauge theory》獲2002年廣東省自然科學論文二等獎;
3、先後多次獲學院“科研優秀成果獎”和學院“科研貢獻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