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惠州市惠陽區淡水鎮地處廣東沿海,歷史悠久,是靠香港和深圳特區最近的城鎮之一,是著名的僑鄉。她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南部,南邊緊靠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與深圳接壤,北與惠州毗鄰。全鎮總面積83平方公里,人口30萬。城區面積18平方公里,人口18萬人,是珠三角經濟區重點衛星鎮,惠陽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
行政區劃
淡水鎮管轄16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8個村民委員會,即紅星社區居委會、前進社區居委會、東風社區居委廣東省惠陽淡水居委會、河背社區居委會、上塘社區居委會、南四社區居委會、上圩社區居委會、張屋社區居委會、大埔社區居委會、橋東社區居委會、草洋社區居委會、松嶺社區居委會、排坊社區居委會、壩尾社區居委會、萬順社區居委會、司前社區居委會。洋納村民委員會、古屋村民委員會、新橋村民委員會、淡環村民委員會、東華村民委員會、石橋村民委員會、土湖村民委員會、橋背村民委員會。
淡水現狀
惠陽區淡水鎮地處廣東沿海,歷史悠久。她位於珠江三角洲東南部,南邊緊靠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西與深圳接壤,北與惠州毗鄰。是珠三角經濟區重點衛星鎮,惠陽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廣東,是一個和東莞齊名的繁榮昌盛之樂園。
惠陽是惠州市唯一與深圳、東莞相鄰的縣區,是惠州對接深圳、東莞等地的橋頭堡,同時也是珠三角生產要素向粵東地區輻射的主要通道。境內交通四通八達,緊靠惠州港,坐擁惠州機場和廈深鐵路惠州南站,潮莞、深汕等6條高速公路和廈深等2條鐵路穿境而過。
由於地理位置的特殊和受到周邊港澳地區的影響,淡水一度出現特殊服務業泛濫的情況,當時一個非常流行的說法:走遍千山萬水,服務還屬淡水.若看淡水風光,且看詩詞描繪:
南國風光,千家酒店,萬間藏嬌。望大樓內外,小姐繁忙;汽車上下,全是應招。歌廳狂舞,路弛寶馬,欲與東莞試比高。須夜晚,看紅燈閃爍,分外妖嬈。淡水如此多嬌,引無數老闆掏腰包。惜天上人間,略輸風采;八大胡同,也差風騷。泰國人妖,AV女優,只算雕蟲小廣告.。看神州,數風流人物,還看廣東佬。
特殊服務業泛濫給惠陽淡水帶來了負面的和不正常的影響。怎樣讓惠陽淡水保持長久的繁榮.當地政府認識到不能靠娼盛帶動繁榮,要想長遠發展,還要抓好精神文明的建設,以精神文明促進經濟發展。說起惠陽淡水的精神文明建設帶來的巨大變化,許多惠陽淡水人感嘆:“家鄉的變化真是翻天覆地,尤其是去年東莞掃黃以來,淡水更加繁榮昌盛,城市面貌大變樣,變得更加時尚,充滿活力!作為惠陽淡水人我們很是幸福。”每逢佳節倍思親,春節期間,一些了解到家鄉變化的惠陽淡水遊子,紛紛打點行囊,匆匆踏上返鄉之路。這些不常回家的遊子在與親人團聚的同時,也親身感受了淡水的繁榮昌盛,有的表示會經常回來,有的根本就不想離開淡水了。
近年來,惠陽淡水鎮探索如何“讓淡水之花常開、讓淡水美名永存”,堅持一手抓階段性創建達標,一手抓長效機制建設。“讓當地人更愛淡水,讓外地人留在淡水”的準則已牢牢根植於黨委政府的日常工作,“讓淡水花更香,讓淡水燈更紅,讓淡水城更綠,讓淡水人幸福”的理念深深融入市民的血液之中。夜來春水暖,送寒去無聲。在全體“淡水人”的共同努力下,這個廣東南部城鎮發生了一系列喜人又驚人的變化。
惠陽淡水位於惠陽區南端,緊靠大亞灣經濟技術開發區,並與深圳市接壤,是歷史悠久的古鎮,又是著名的僑鄉。全鎮總面積80平方公里,城區面積24平方公里,下轄18個社區居委會和8個村委會,總人口約30多萬人,是惠陽區人民政府所在地和全區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是“深莞惠”一體化和環大亞灣新區的重要組團。淡水城區各大小道路縱橫交錯,深汕高速及廈深鐵路、惠大高速等貫穿其中,方圓50公里內有廈深鐵路惠州南站、惠州機場、深圳機場和惠州港可供使用,海陸空交通非常便利。電力供應充足,通信系統優良、娛樂服務設施完善,科技、文教、衛生、金融、服務、海關貨檢、社會保障和治安管理體系配套齊全,保證了淡水邁向現代化城市發展需要。
惠陽淡水鎮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運輸網路,豐盈的電力供應,優良的通信系統,完善的娛樂服務設施,以及配套完善的科技、文教、衛生、金融、服務、海關貨檢、社會保障和治安管理體系,是參與港深產業分工,接受中海殼牌石化項目輻射的最直接地區,是發展現代工業、物流業和“三高”農業、“城郊型”農業的理想之地。
經歷改革開放多年的淡水鎮,已建立起高效能的有利投資辦實業的管理機制,相繼制訂出一系列支持發展工商業的優惠互利政策,從資金到項目審批,到用地用水用電,人才招聘以及減輕企業負擔等各個方面都作了傾斜和規定,淡水已成為國內外眾多工商人士嚮往和共同參與建設的新興城鎮。美國、日本、港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包括東風本田汽車、聯想電腦等二百多家外資企業相繼在淡水紮根發展,使淡水城鎮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全鎮已創辦工商企業1200多家,從業人數10萬多人,建成工業廠房100餘萬平方米,工業擁有食品、服裝、機械、電子等24個行業,上了一批投資超千萬元的工業項目,70%以上產品實現外銷,初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一、二、三產業並舉,外引內聯一起上的多層次、多模式、多元化的外向型經濟格局。
建設惠民街道,關鍵在加強黨的建設。多年來,淡水街道堅持深化作風建設,弘揚真抓實幹的作風,提升服務水平,提高工作效率,堅持深入基層,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堅持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按照因地制宜、分類指導的原則,全面推進農村、社區、“兩新”組織黨的建設。按照資源共享、優勢互補的原則,努力構建城鄉統籌基層黨建工作的新格局。持續深入推進村(居)民自治,鞏固和擴大基層民主。堅持全面深入開展“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回頭看”、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等教育活動,把活動貫穿於改進工作作風之中,貫穿於創新工作方法之中,貫穿於解決民眾困難之中,貫穿於培育現代產業之中,並藉助學習實踐活動的推力,促進工作效率的提升,努力開創淡水經濟社會科學發展新局面。
歷史的風笛吹奏出百年的輝煌,飛速的發展激盪著創業的豪情。從昨天走來,從今天出發,向未來騰飛!淡水,這座濱海新城正朝著建設我區“現代服務業活力區、統籌城鄉發展先行區、全民創業試驗區”、“排頭兵”的目標加速前進!
串串喜人的數據,囊括著不盡的汗水;一個個驕人的成效,凝聚著不懈的力量;一組組感人的鏡頭,記錄著不息的追求……淡水澆開文明花,一座秀美、宜居、和諧、文明之城正在南國大地上悄然崛起。淡水是一個讓你來了就不想走、走了時時想念的地方,淡水是企業家的樂園,淡水是新時期的樂土。適天時、倚地利、藉人和。揚盛世之風,乘文明之光,惠陽淡水正意氣風發,繁榮昌盛!
地理優勢
淡水鎮擁有優越的地理位置,發達的交通運輸網路,豐盈的電力供應,優良的通信系統,完善的娛樂服務設施,以及配套完善的科技、文教、衛生、金融、服務、海關貨檢、社會保障和治安管理體系,是參與港深產業分工,接受中海殼牌石化項目輻射的最直接地區,是發展現代工業、物流業和“三高”農業、“城郊型”農業的理想之地。
發展情況
經歷改革開放十多年的淡水鎮,已建立起高效能的有利投資辦實業的管理機制,相繼制訂出一系列支持發展工商業的優惠互利政策,從資金到項目審批,到用地用水用電,人才招聘以及減輕企業負擔等各個方面都作了傾斜和規定,淡水已成為國內外眾多工商人士共同參與建設的新興小城鎮。美國、日本、港台等多個國家和地區的客商,包括東風本田汽車、聯想電腦等二百多家外資企業相繼在淡水紮根發展,使淡水城鎮綜合經濟實力不斷提升。目前全鎮已創辦工商企業1200多家,從業人數10萬多人,建成工業廠房100餘萬平方米,工業擁有食品、服裝、機械、電子等24個行業,上了一批投資超千萬元的工業項目,70%以上產品實現外銷,初步形成了以工業為主導,一、二、三產業並舉,外引內聯一起上的多層次、多模式、多元化的外向型經濟格局。
淡水領導
陶偉軍,街道黨工委書記、人大工委主任,主持街道黨工委、人大工委全面工作,駐新橋村;陳燕雄,街道黨工委副書記、辦事處主任,主持街道辦事處全面工作,駐淡環村;
練偉賢,街道黨工委副書記、綜治辦主任,分管黨群、政法綜治、信訪維穩、社會建設和人口計生等工作駐張屋社區、前進社區;
羅傳澤,街道黨工委委員、紀工委書記,分管紀檢監察、審計工作駐司前社區、河背社區、上圩社區;
鄧欣,街道黨工委委員、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財貿、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消防、統計、公共資源交易等工作,駐草洋社區、萬順社區;
楊偉軍,黨工委委員、武裝部長、宣傳委員,分管武裝、國防後備力量建設、教育、衛生、宣傳、文體、科普、旅遊、精神文明建設和全國文明城市創建工作,駐石橋村;
鄧萬瑞,街道黨工委委員,分管農林水工作,駐古屋村;
徐文彪,街道黨工委委員,專職分管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駐淡環村;
刁偉科,街道黨工委委員、黨政辦主任,分管黨政辦工作,駐上塘社區、大埔社區、排坊社區;
李旭燕,街道黨工委委員、人大工委副主任,分管人大、婦聯工作,駐東風社區、橋東社區;
魏榮坤,街道黨工委委員、組織委員,分管組織人事工作駐壩尾社區、松嶺社區、白雲社區;
鄧勇光,街道黨工委委員,分管國土、盤整工作,協管規劃建設工作,駐土湖村;
張尤祝,街道黨工委委員、團工委書記,分管團工委、工會工作,協管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消防安全、規劃建設、環保工作,駐南四社區、紅星社區;
李國昌,街道黨工委委員,分管“兩違”巡查工作,協管政法綜治、信訪維穩、社會建設工作,駐東華村;
黃迪光,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分管規劃建設、環保工作駐橋背村;
李國雄,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分管企業、工業、外經、民營經濟、打私打假、生豬屠宰、節能減排等工作駐洋納村;
陳志鵬,街道辦事處副主任,分管社會事務、統戰、老齡、社區居委會、愛國衛生、社醫保、交通、電力、電信、公路等工作,駐新橋村。
人文環境
惠州市惠陽區淡水鎮的名字來歷有個傳說:相傳很久以前,淡水鎮一帶地下都是鹹水。有對夫妻在這裡耕田,比較窮。老公在田裡勞動,老婆在家煮好飯往田裡送。路上碰見一個飢餓的老人,婦人很善良,就讓了點飯給他吃。沒想到老人把所有的飯都吃了。婦人說,你把飯都吃了,我老公就沒飯吃了。老人說,以後這裡都是淡水,不怕沒飯吃了。他用拐杖往地上一戳,就冒出淡水來……
惠陽的淡水鎮是歷史悠久的古老集鎮。相傳在宋朝末年的時候,這裡是個小墟場,名為“上墟”,後改名“鍋篤鎮”。明朝的時候,為了警衛海疆,設定淡水衛城,用於保護大亞灣沿海區域。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口的增長,加上水運及陸路交通的便利,到了清朝乾隆初期,這裡已經成為較大的集鎮,改為淡水墟,並設有“司署”等行政管理機構。鴉片戰爭後,這裡又成為惠陽和香港貿易進出口的地方,商業貿易發展較快,並形成了“大魚街”、“豬行街”、“燈籠街”和“米街”等商品交易專業街道。
淡水鎮在歷史上一直都是客家人生活居住的地方,明末清初的時候,受清兵南下的影響,居住於梅州一帶的部分客家人向東、南、西遷移,有的客家人就到了惠陽這些地方,這時候遷移至惠陽、惠東一帶定居的客家人世世代代一直講梅縣客家話。數百年來,客家話憑著自己優勢影響著鄰近方言,同時也不可避免地又受鄰近方言,尤其是受粵語的影響,接受這些方言的某些因素,逐步形成與梅縣話稍有差異的惠陽客家話。
歷史名鎮
淡水老城區“依河而生,因漁業而盛”。早在遠古時期,就有先民們在淡水河邊漁獵耕織,繁衍生息。淡水居民和漁民共處往來,漁民們以海產品換取糧食、蔬菜及日用雜品,久而久之,淡水便成市集。
據史料記載,北宋元豐三年(1080),淡水擁有“水口巷”和“下魚街”兩大鹽倉,“貢鹽”由淡水河運至京都,形成以鹽業、漁業為主導,農、商、手工業全面發展的局面。
明朝時,設淡水衛,並與大鵬所(今深圳市內)、東莞守御千戶所一起扼守珠江口,以保衛大亞灣沿海區域,防止倭寇入侵嶺南重鎮廣州。到了清乾隆初期,淡水才形成較大的集鎮,並改名為“淡水圩”,設立“司署”和鹽大使,圩市設在上下淮(今淡水橋頭市場一帶)。
清鹹豐初年,淡水形成豬行街、大魚街、米街、燈籠街等商品交換專業街道。城四周築有城牆,全長3150米,設東門、燒炮台門、豬行門、河壩下門、木蓮橋門。
道光及鹹豐年間,文化教育興起,頂負盛名的就是崇雅書院的建立。清光緒十六年(1890),清朝“鐵筆御史”鄧承修告老還鄉時創辦了崇雅書院,迄今已有123年歷史,成為當今崇雅中學的前身。一百多年來,崇雅培養人才數以萬計,遍布世界各地。葉挺、鄧演達、鄧仲元、鄭士良等惠州仁人志士也是從崇雅走出去的,故崇雅書院有“東江革命搖籃”之譽。
清末的淡水鎮已具備行政、貿易、防禦、教育等功能,奠定了現在的老城區整體格局和風貌。
淡水的傳統習俗豐富多彩,有中秋節山歌會、“醮會”、“天后誕”和“朝拜會”等,特色飲食有油麻茶、墨斗丸、大酥丸、釀豆腐等,“淡水沙梨”是東江三大特產之一。
隨著經濟發展,淡水老城的繁華也在歷史的洪流中漸漸隱退。新中國解放後,曾經繁華一時的豬行街、米街、燈籠街等商品交換專業街道已名存實亡,它們留給後人的除了一個個印證當年繁華的名字外,就是口口相傳的記憶。在“文革”時期,淡水老城區諸如大魚街、九頭王街等都曾被改過名,十幾年前,在當地居民的強烈呼聲下,它們的名字又重新改過來。
通過走訪發現,曾經的店鋪早已人去樓空,牆體斑駁、大門深鎖,逼仄的街巷、幽深的宅院處處散發屬於歷史的獨特氣味。大多老宅高掛“出租”牌號,老街如今成為外鄉人租住的聚居地。
許多還居住在淡水老城區或對老城區的前世今生頗有了解的老人,在接受採訪時均表示,如今的淡水老城區雖歷經朝代更換、歷史演變,但其整體範圍和區域並未有多大變化。原先堅固的城牆只剩下了一小段斷垣、街巷鋪設的麻石變成了水泥路面、原先風光的宅院變得落寞甚至牆體坍塌屋頂漏水……但街巷還是那條街巷,甚至它的長寬度以及兩邊房屋的數量,都少有變化。
歷史不能重演,但歷史文化需後人保護。近年來,惠陽區政府一直在為挖掘和保護淡水老城文化做努力。2007年,惠陽區公安分局在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中,對淡水老城片區的門(樓)牌重訂統一門牌號時,就本著“尊重歷史”的原則,恢復和保留了這些富有歷史意義的街巷名。
從惠陽區住建局了解到,在我市申報國家歷史文化名城的進程中,惠陽區對淡水老城區的保護規劃工作也正加緊進行。日前,《淡水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詳細規劃》的成果已經出爐;而由廣東省城鄉規劃設計研究院、廣東省城市發展研究中心設計的《惠陽區淡水老城區歷史文化街區保護規劃》也將於4月底出台。由此,我們可以期待:淡水老城將迎來新的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