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惠光寺塔和常樂寺塔

位於雲南省昆明市區。五華區東寺街中段西側的惠光寺塔,原名慧光寺塔,俗稱西寺塔。相傳為唐代南詔國勸豐祐時建。明弘治年間(1488-1505年)震毀後大修。清鹹豐年間(1851-1861年)寺毀塔存。該塔為四方形十三級密檐式空心磚塔,高36米,與大理崇聖寺主塔相似。部分塔磚留有漢字、梵文經咒及窯戶印模。盤龍區書林銜的常樂寺塔與西面的西塔相對,俗稱東塔。


寺塔簡介

東寺塔,在昆明市書林街南段。原在常樂寺內,常樂寺稱東寺,故名東寺塔,常樂寺早毀。西寺塔在東寺街南段原慧光寺內,慧光寺稱西寺,故名西寺塔,慧光寺已毀,僅存寺塔。據史書記載,東寺塔與西寺塔同為唐代南詔弄棟節度使王嵯顛所建,始建於唐太和三年(829年),歷時30年,於大中十三年(859年)竣工。清道光十三年(1833年)昆明地震,東寺塔傾塌。現存東寺塔為清光緒八年(1882年)動工修復時,"因視舊基低下,慮土薄弗堅,乃移於迤東數百步內",在三皇宮舊址仿西寺塔式樣、規模重建。東寺塔系四方形十三層密檐式空心磚塔,高40.57米,底層南面辟門,從第二層起檐上四面均開有券洞,每洞內置石雕佛像1尊。塔的頂寶上立有4只銅鑄金翅鳥,故又稱金雞塔。與西寺塔東西遙相對峙。
1984年重修西寺塔,在塔磚上發現有:"天啟十年正月二十三日段義造磚處題書"17個字。"天啟"為南詔勸豐佑年號,其最末一年為859年。因此可見東寺塔與西寺塔的始建年代,實物資料與史書記載大致相符。明代東、西寺塔曾被改建為燈塔。明弘治十二年(1499年),西寺塔因地震毀半,五年後重修,現塔通高35.54米,塔形與大理崇聖寺塔主塔相似,為四方形、十三層密檐式空心磚塔。磚上有漢文、梵文經咒和窯戶印模。雖經歷代較大修葺,仍不失原有形制。
1983年東、西寺塔公布為雲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結構介紹

東寺塔於1997年11月開工興建茶花園,1998年5月竣工,工程投資333萬元。
東寺塔茶花園用地4685平方米,分為兩個部份,西面沿書林街對市民開放部分1692平方米,東面市委機關外事活動區2999平方米,茶花園東區與西區之間亭、廊、景牆分隔,形成相互連通,又相對獨立的綠色空間。
茶花園亭廊建築位於東寺塔東面,採用傳統園林建築形式,栗色梁、柱,灰色琉璃瓦戧角屋面,牆面白色。廊牆上鑲嵌美女框畫面,彩繪"昆明八景"畫。東寺塔西面臨書林街,是設有景窗的景牆,牆頭風火磚挑出,覆蓋灰色琉璃瓦。西面景牆與東面亭廊環繞成長方形院落,園內鋪設紅砂石板游路。低矮質樸的庭院建築烘托古塔,東寺塔更顯得巍峨壯觀。
茶花園西面市委外事活動區,以建於民國年間的二層石牆紅瓦、中西合璧別墅式建築為主景,石板游路在園中迂迴,設定一組景石,鐫刻市委書記楊健強題詞。
茶花園鋪植草坪1500平方米,植物配置以山茶花為主,種植大樹雲南山茶81株,華東山茶19株,以茶梅、杜鵑、葉子花、地涌金蓮、黃槐、廣玉蘭等花木配景。這裡是書林街片區居民休閒娛樂、健身的綠色環境。
西寺塔開闢梅花苑文化廣場,2000年4月完成用地拆遷,2001年7月竣工,工程總投資2580萬元。梅花苑廣場占地面積5984平方米,鋪設廣場、游路3200平方米,綠化用地2000平方米。
西寺塔臨東寺街街面,是寬闊的地燈噴泉廣場。廣場西面,梅花苑大門兩側,青石浮雕景牆。浮雕圖案取材於唐代南詔、宋代大理雲南地方政權時期的歷史故事。
外牆浮雕畫面兩端,南牆刻周嘉禾《題東西塔浮雕》七絕:"昆明北極五華峰,南面滇池來爽風。二塔東西降巨浪,玉屏畫壁現珉彤。"王興麒七絕:"雙塔凌空摹日新,千秋煙雨北蒼溟。碧雞金馬長相伴,共護滇原一片青。"
北牆兩端刻朱籍《題白塔》詩:"唐風猶自存雙塔,歷經滄桑似古歌。雲中獨羨金翅鳥,聞來一唱遏清波。"張文勛《古塔滄桑》七絕:"華風邊月話滄桑,蒙段興亡舊夢涼。史籍昭昭留古塔,彝歌僰舞煥新妝。"內牆面同樣鐫刻浮雕"孔雀膽"等歷史故事和雲南當代名人題詩。
園門內石板甬道正對古塔,甬道南北系草坪花壇,花壇中種植大樹梅花42株,杜鵑、茶梅等各種花木3600餘株,體現梅蘭竹菊園林景觀。塔苑西北角,兩層轉角黃色琉璃瓦屋面迴廊,廊頂聳立1座佛教密宗喇嘛白塔。迴廊下層開闢茶水棋牌室,上層設有體操健身房。
西寺塔梅苑文化廣場,每天聚集離退休老人,怡然自得。
目前正在開闢東寺塔與西寺塔之間的步行文化街,文化街建設傳統二至三層民居式商業門市建築,興建仿古牌坊,仿建昆明明代南城門近日樓,東西寺塔古蹟遊覽區與仿古步行街構成昆明城南古蹟遊覽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