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人學業有成,要分手各回各家去的時候,張堪突然對朱輝講:“我身體不好,今天我們倆的緣分到了,要各自回自己的家,我有一事相托。”當時朱輝聽得摸不著頭腦,愣愣地看著張堪問;“你要托我什麼昵?”張堪就說:“假如我有一天因病死去了,請你務必照顧我的妻兒。”
當時他們身體都很好,朱輝也沒把長堪說得話當回事,也沒有做出什麼承諾。但是他倆分手以後,果然張堪就英年早逝了,留下了妻子和兒子生活得非常的艱難,這個訊息傳到了原來也未必很密切朱輝的耳邊。朱輝聽到了以後就不斷地給張堪的家裡資助,年復一年的去關心他們。
因此朱輝的兒子非常的不理解就問爸爸:“您過去和張堪沒有什麼交往啊,並且也不是深交,您怎么對他的家人能如此的關心昵?”朱輝回答他的兒子說:“是的,過去我和張堪不是很深交的同學,不是來往很密切的,但是張堪在生前曾經將他的妻兒託付給我。他為什麼託付給我,而不託付給別人昵?因為他信得過我,我怎么能夠辜負這份信任昵。我當時沒有說什麼,其實我已經答應了,所以我要守信用,履行我對張堪的諾言。
朱輝在家鄉是一個扶貧濟困非常有愛心的人,南陽太守早就仰慕朱輝的為人,為了褒揚朱輝就想讓朱輝的兒子去當官。可是朱輝就把這個當官的位置想讓給張堪的兒子,就去找南陽太守說,謝謝你的好意,我的兒子才具有限得很,才華本事都不太多,如果您要是讓他當官做的話,我看好像不適合。我向你推薦故人張堪的兒子,他學習刻苦,非常守禮儀,是可造之才,我願意把故友的兒子推薦給你,讓他去當官,為民眾去服務的機會。
後來張堪的兒子果然沒有辜負朱輝的對他的信任,非常廉潔奉公,非常的勤奮踏實,為人民做了很多好事。這就是一個歷史上很有名的典故《情同朱張》的來歷。
這個成語蘊含著令人感動的典故,現在的人們比喻雙方感情較好的最佳詞語。
更正:據2009年6月24日《中華讀書報》登載楊光《<錢文忠解讀三字經>指瑕》,朱暉向南陽太守推薦去做官的,不是張堪的兒子,是另一好友陳揖的兒子名叫友的。典出《後漢書.朱暉傳》。
故事來源
後漢書 朱暉傳
初,暉同縣張堪素有名稱,嘗乾太學見暉,甚重之,接以友道,乃把暉臂曰:「欲以妻子托朱生。」暉以堪先達,舉手未敢對,自後不復相見。堪卒,暉聞其妻子貧困,乃自往候視,厚賑贍之。暉少子頡怪而問曰:「大人不與堪為友,平生未曾相聞,子孫竊怪之。」暉曰:「堪嘗有知己之言,吾以信於心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