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慶市忠縣三匯鎮悅來村
[1]三匯來歷:清道光《忠州直隸州志》載稱三匯場,清末始建鄉時,以鄉政府駐地三匯場命名三匯鄉。1935年三匯、豐收兩鄉合併為滙豐聯保,1936年為三匯聯保,1940年復為三匯鄉,1949年屬四區。1953年將三匯鄉劃為三匯、悅來、智華、里仁、中合、廟壩6鄉,屬十一區。以此可見:悅來曾以鄉的身份出現在歷史中,悅來曾叫悅來場,也就是周邊民眾趕場的地方。
[2]1956年6鄉並為三匯鄉,屬白石區,1958年為三匯人民公社,仍屬白石區,1962年屬三匯區,1984年撤三匯公社,建三匯鄉,改為三匯鄉人民政府,此時悅來歸屬智華鄉,為悅來村。
[3]1992年10月,撤鄉建鎮,將三匯鄉、里仁鄉、金龍鄉、智華鄉合併為三匯鎮,轄30個村,309個村民小組,32700人,其中男16805人,由縣直屬。2006年3月,鄉鎮建制調整,將原泰來鄉合併到三匯鎮,轄19個村,1個居委。鎮人民政府駐地三匯場。
1984年三匯鄉政府在編幹部12人,政府駐地在三匯場上,鄉屬單位有廣播站、信用社、供銷社、鄉中心國小校、衛生院、郵電所、食品組、農機站、糧管所。
1992年10月,撤鄉建鎮,將三匯鄉、里仁鄉、金龍鄉、智華鄉合併為三匯鎮,政府駐地在三匯場,政府在編幹部64人。同時將原里仁鄉的鐘台、大梁、里仁、燈塘、龍井、寨坪6個村,原金龍鄉的金塘、金龜、金光、金盤、石嶺、前豐、榜上、高興7個村,原智華鄉的智華、悅來、復興、中寨、應岩、紅堰、玉坪、三橋9個村歸併到三匯鎮,合併後三匯鎮共轄30個村、309個村民小組,鎮屬單位有財政所、農業服務站、廣播站、計生辦、林業站、供銷社、信用社、衛生院、糧管所、中心國小校、畜牧獸醫站、郵電所、食品組、農機站。鄉鎮建制調整,將原泰來鄉合併到三匯鎮,轄19個村,1個居委。鎮人民政府駐地三匯場。
[4] 2002年12月,在村組建制調整中,將三匯鎮的原高廟一至二組,先鋒九至十三組,智華一組以及所有場鎮人口合併為匯鑫居委會、原先鋒村一至八組和十四組,原三橋村合併為先鋒村、原中合村和榜上村合併為中合村、原元通村和二嶺村合併為元通村、原廟壩的一至六組和原苗爾村合併為苗爾村、原廟壩的七組和原飛龍村合併為飛龍村、原高廟村和寨坪村合併為寨坪村、原龍井村,里仁村和燈塘村合併為里仁村、原名鍾台村和大梁村合併為鍾台村、原智華村(除一組外)和應岩村合併為智華村、原悅來村和玉坪一至七組合併為悅來村、原紅堰村和中寨村合併為中寨村、原復興村和玉坪八組合併為復興村、原石嶺村的三四組和前豐村合併為前豐村、原石嶺一二組,原金光村,原金盤村合併為金龍村、原金塘村和金龜村合併為金塘村。村組建制調整後,三匯鎮轄15個村1個居委,96個村民小組,4個居民小組。
2006年3月,鄉鎮建制調整,將原泰來鄉合併到三匯鎮,鎮人民政府駐地三匯場。合併後的三匯鎮轄19個村,1個居委,120個村民小組,7個居民小組。鎮政府機關設定了人大辦、黨政辦、社會事務辦、經濟發展辦、小城鎮辦、綜治辦六大綜合性辦公室。2006年8月,根據全縣的統一布署,進行了農業體系改革,將原三匯鎮林業站、泰來林業站、三匯鎮農機服務站、泰來鄉農機服務站併入三匯鎮農業服務中心,農業體系改革結束後,三匯鎮鎮屬單位有財政所、農業服務中心、國土所、派出所、畜牧站、計生服務站、三匯中學、三匯中心衛生院、三匯郵政支局、鎮中學、中心國小、里仁國小、金龍國小、網路傳輸公司三匯站、國稅所、人壽保險公司三匯所、財產保險公司三匯所、變電站、信用社、白石供電所三匯點、三匯電信經營部、三匯電站、紅星電站、正華絲廠、三匯磚廠、大梁預製廠、金源種羊場、飛龍兔場等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