息烽縣城南陽朗壩上的息烽集中營舊址陳列館。
半個世紀以前,在這塊浸透先烈鮮血的無名土地上,一群中華民族最優秀的兒女與黑暗勢力進行了英勇不屈的抗爭,寫下了一部部驚天泣地的壯麗詩篇。
息烽集中營是抗戰時期國民黨軍統特務機關設立的一所秘密監獄,由設在陽朗壩的本部和玄天洞囚禁處組成。它的前身是國民黨政府的“南京軍人監獄”。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一二”反革命政變,許多著名的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被捕,囚於南京“軍人監獄”。“七·七”事變後,蔣介石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命軍統將這批特殊囚犯內遷到武漢,不久再遷湖南益陽,最後轉移到息烽秘密關押。息烽集中營從1938年11月建立到1946年7月撤銷,先後關押共產黨人和進步人士1220多人,其中有600多人被殺害和折磨至死。
息烽集中營是當時軍統所設三所秘密監獄中規模最大、管理最嚴、關押人員“級別”最高的一所。軍統特務將重慶望龍門看守所稱作“國小”,將重慶白公館、渣滓洞監獄稱作“中學”,息烽集中營則被稱為“大學”。“案情” 重大的革命志士從“國小”轉囚於“中學”,再進一步轉囚於“大學”,特務們稱之為“升學”。
“從來壯烈不貪生,許黨為民萬事輕”。走進舊址英烈事跡陳列館,猶如重讀一部血與火交織的史冊。映入眼帘的,是一個個在我們童年時就已熟悉的英烈的名字。著名革命歷史小說《紅岩》和電影《烈火中永生》中的許多故事,就發生在這座特殊的“大學”里。
歷史將永遠記住,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一家在息烽城南高山之巔的玄天洞內,被單獨關押8年。
《紅岩》中許雲峰的原型許曉軒烈士,在這裡領導著難友們與敵人展開不屈不撓的鬥爭。如今,他親筆刻下“ 先憂後樂”四字的核桃樹仍挺立在院中,歷經半個世紀的風雨,更加鬱鬱蔥蔥,令許多參觀者在樹前佇足凝思。
巾幗英烈張露萍等7名地下黨員,冒著生命危險打入軍統電訊總台,監聽、蒐集了大量情報,為革命做出了特殊貢獻。被捕後,他們都關押在息烽集中營,1944年被集體殺害在息烽快活嶺下。張露萍烈士犧牲時年僅24歲,展板上粲然的微笑書寫著永恆的美麗。
為人們所熟悉的“小蘿蔔頭”宋振中是共和國最年輕的烈士。1940年,他在襁褓中就隨父母一起被捕,在息烽的鐵窗中度過了童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