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轄區域
轄3個居委會、97個村委會:西街居委會、第一居委會、一廠居委會、和平村、新興村、民主村、西店村、曾灣村、陳營村、雷河村、澗溝村、付家營村、李家壩村、窯溝村、楊家營村、新華村、五星村、青龍村、雙龍村、豐都村、安子溝村、朱家河坎村、永豐村、新街村、東壩村、高劍村、梁溝村、恆河村、團結村、小壋村、唐嶺村、殿坡村、雲峰村、長明村、越南村、雙堰村、集中村、東風村、三合村、長行村、安中村、安全村、高明村、高堰村、唐灣村、安民村、金玉村、越河村、潘家河村、二龍村、碾盤灣村、龍窩村、新生村、安新村、平安村、金坑村、柳林村、蓼葉村、聯紅村、白魚河村、蔡埡村、乾田村、康扒村、果林村、鄒家溝村、姜溝村、梅子溝村、月壩村、安樂村、袁莊村、余嶺村、小南溝村、棋盤村、晏寨村、馬堰村、明月村、奎星村、公平村、龍星村、興奮村、同心村、戰勝村、行政村、天星村、楊河村、後溝村、尖寨村、三里村、馮灣村、錢山村、馬安村、廟灣村、新合村、華州村、茨扒村、喻淌村、江山村、檔灣村、付山村。
小鎮歷史
恆口鎮始建於北宋年間,古名"衡口",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它地處秦巴山脈的恆河、越河的川道之間,距安康市27公里,是連線紫陽、漢陰和漢濱三縣(區)的交通樞紐。早在秦漢時期,這裡便有了先民居住,在新街、永豐和慶豐三村之間留有永豐秦漢的遺址。據當地縣誌記載,明清時期長江流域的湖、廣、閩、贛和黃河流域的晉、豫等地均有大量移民遷入,特別是湖北麻城和孝感的移民居多,占全鎮人口的三分之一強。
恆口之所以出名,是因為它擁有一條迄今我國北方保存較完整,且具有明顯長江流域文化特色的古街道,長達兩公里,在西北地區乃至全國都十分罕見。古街現存明清歷史風貌的民居建築700餘戶,且戶戶相連,古街內留存老井5口,至今水源不斷。古街上醒目的馬頭牆昂首峭立,極富特色的多重式屋檐和多重式天井四合院布局,融匯了漢水文化與南北文化於一體的建築特色,可謂獨樹一幟。據《安康縣誌》第13篇中記載:"恆口在宋代已成大鎮,商品交流市場形成較早。"北宋年間,西北戰事頗多,而陝南山區則較為安定,從而使恆口的經濟得到較大的發展。《明史》中曾記載著:"陝北有榆林堡,安康有衡口堡",可惜今日古鎮裡的城堡只留下僅二、三十米的殘敗城垣,被當成了住家戶的山牆。
因為古鎮居民的祖先來自全國各地,使這裡的文化遺存呈現出集南北交合的特色。逢年過節,既有南方的舞火龍、火獅、跑竹馬,又有北方的趕毛驢、劃旱船、演皮影等。剪紙藝人羅崇珍的部分具有陝南風情的剪紙和刺繡品,被陝西省民俗展覽館收藏,影響頗大;陝南著名的道情皮影藝人張子成,雙手可以翻飛十把皮影,一人獨攬生旦淨末醜,讓人張口不能,閉口不得。古鎮人熱衷追求文化修養,一些健在的90歲左右的老人,不少曾留過洋,對華夏文化推崇備至。
在古鎮上,你可以品味到極具地方特色的飲食文化,其中熱湯燉煮味濃爽口,獨具特色;砂罐豆腐腦爽滑清亮,味厚留香;芝麻鼓氣饃香酥撲鼻,賽過黃橋;糯米黃酒甜香綿長,提神醒腦。
建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恆口鎮先後擠身於全國小城鎮建設綜合改革試點鎮和陝西省小城鎮建設重點鎮行列,建成了陝南唯一一家列入省級重點的鄉鎮級鄉鎮企業小區。陽安鐵路橫貫東西,正在建設的川陝高速、十天高速橫貫境內19個村,其互道式立交連線316國道、310省道和恆葉公路,是連線漢陰、紫陽、漢濱三縣區(市)的交通樞紐,屬漢濱區西部的經濟、交通、文化中心。
經濟展需
“十一五”期間,鎮黨委、政府決心以深化小城鎮綜合改革為契機,以申創全國歷史文化名鎮為動力,以建設陝南第一經濟強鎮為目標,進一步加快城鎮建設步伐。重點建設一園(越濱公園)、一路(越濱大道)、“四街”(修復明清古街、修建月河大街、新建恆河西大街、和平大道)、“四場(廠)”(新建容納1萬人的恆口體育場、1萬平方米的和平農貿市場、日處理垃圾70噸的垃圾處理廠、日處理污水1萬噸的污水處理廠)。按照規劃鎮區向東部和南部擴展,拉大城鎮骨架,完善城鎮規模,形成四區(商貿文化區、鄉企小區、高效農業區、旅遊觀光區)相連,特色顯著,功能互補,事業配套的城鎮格局。
三秦第一大鎮
恆口鎮位於安康市漢濱區西部的恆河、越河交匯處,距市區27公里,總面積129平方公里,共62個行政村、3個社區居委會,395個村民小組,25273戶,耕地面積3.9萬畝。有中、省、市、區駐鎮單位69家,大中專院校及科研機構14家,各類企業2381家,總人口10.58萬人,其中常住農業人口7.5萬多人,集鎮規劃面積10.8平方公里,已建成面積4.17平方公里,共有3橫5縱8條街道,建成面積中暫住及流動人口3萬多人,有“三秦第一大鎮”的美譽。
新面貌
改革開放以來,恆口鎮依託區位優勢、資源優勢和市場環境優勢,堅持實施“生態立鎮、工業強鎮、商貿富鎮、旅遊興鎮”的發展戰略,牢固樹立經營城鎮理念,實施城鎮建設市場化運作,堅持走“以地生財,以財建設,以鎮招商,以商發展”的路子,全力推進城鎮建設和綜合改革工作。近幾年相繼完成了《恆口鎮總體規劃(修編)》、《恆口鎮老街整治修建規劃》,並採取運作方式,投資2000餘萬元,改造建設了中心大街、清明古街,新建了商貿街、農商貿街、恆河東大街、越河大街、惠群廣場、鎮東廣場、鄉鎮企業小區和恆源自來水廠,隨著城鎮框架、規模的拉大,城鎮功能的不斷完善和城鎮品位的大幅提升,極大促進城鎮經濟快速增長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2005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6.17億元,工業總產值2.88億元,農業總產值1.1億元,企業營業收入5.14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達到4560元,農民人均收入2245元。
2008年,恆口鎮黨委、鎮政府堅持與區委、區政府的決策同頻共振,堅持與地方10萬民眾的願望同頻共振, 堅持與恆口鎮的穩定發展同頻共振。按照市委劉建明書記提出的“要把恆口鎮打造成為經濟強、收入高、環境好的陝南名鎮”的要求,堅持“第一要務抓發展、第一責任保穩定、第一工程抓黨建、第一形象抓作風”總體思路,各項工作和各項建設事業穩步推進,2008年,全鎮農民人均純收入可超過3315元,工農業總產值過6.14億元。
2009年全鎮工作總體思路是:以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精神為指針,以與區委、區政府的決策同頻共振、與10萬民眾的願望同頻共振、與恆口的穩定發展同頻共振為主旋律,圍繞“經濟強、收入高、環境好”這一目標,統籌兼顧,繼續紮實解決影響全局的計畫生育任務重、社會穩定壓力大、雙創工作推進笨重等突出問題,夯實加快發展、突破發展的基礎設施和產業項目,千方百計推進經濟快速增長和農民收入穩定增加,努力構建和諧恆口、平安恆口,把恆口經濟社會發展推向一個新的階段。
全年全鎮將著力建設“三大園區、八大工程、十件實事”。“三大園區”即建設以恆豐紙業公司為接點的科技工業園區,以恆聖結晶矽公司為接點的綠色載能工業園區,以明清古街為接點的文化產業園區,“八大工程”即:以鴻盛養殖廠為重點的農業龍頭企業建設工程,以畜牧、優質糧油為重點的農業主導產業建設工程,以農田水利、交通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工程,以民主新村建設為重點的新農村建設工程,以雙創為重點的集鎮建設工程,以恆聖結晶矽為重點的工業龍頭企業建設工程,以和平農貿市場遷建為重點的商貿建設工程,以李家壩等村為重點的村級陣地建設工程。著力為民辦好“十件實事”,即:集鎮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青龍等村的農網改造工程;越惠人飲工程;陳家營鐵路道口下立交建設工程;民主新村建設工程;農村低保擴面工程;村級活動室建設工程;越南等村農業綜合開發建設工程;扶貧重點村建設工程;農村危房改造試點工程。恆口鎮正按照“經濟強、收入高、環境好”的目標穩步推進,全鎮社會穩定、經濟發展、人心思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