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性徵
男女生殖器的不同外形和構造特徵叫做第一性徵,決定第一性徵的是遺傳物質——染色體。
第二性徵
青春期發育後,男性身材高大,肌肉結實,喉結突出,聲音變得低沉粗獷,長出鬍鬚,出現遺精;女性皮膚細嫩,嗓音尖細,乳房隆起,肌肉柔韌,月經來潮。男性和女性身體的這種種生理變化的性別差異稱為第二性徵,決定第二性徵的是男女性激素的差別。
第二性徵是指與生殖系統無直接關係,而可以用來分辨一個物種的性別的特徵。馬特·里德利在其著作《基因組:人種自傳23章》中認為這是在進化過程中,性染色體為了跟對手競爭所演變出來的。與第二性徵相對的是第一性徵,即是以性器官來分別性別。
第三性徵
除了上述的形態和生理功能的差別之外,男女在心理上也有鮮明區別:男青年直率、雄心勃勃、大膽、爭頭精神強,對愛的要求強烈而且主動,喜歡與美麗、聰明、活潑的女子交朋友;女青年則羞澀、靦腆、膽小、多愁善感、溫文爾雅,對愛的要求被動,對被愛的要求強烈,喜歡與可靠、成熟、能體貼人、有男子氣的男性為友。這種男女性格和行為上的心理特徵被心理學家稱為第三性徵,即性別程度,簡稱性度,指的是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明朗化。顯然。男女之間的第三性徵也是明顯不同的。
傳統觀念認為男子氣質的突出之處是剛強、女子氣質的珍貴之處是溫柔。隨著時代的進展,氣質的內涵也發生了較大變化。比如女性中不乏熱情潑辣、豪爽剛烈、精明強幹者;男性中也湧現出不少剛柔共濟、感情豐富、務實穩重者。於是國外有些著名的心理學家提出男女雙性化的概念即所謂第四性徵,指無論男女兩性,都應取長補短,同時具有男性氣質與女性氣質的心理特性。他們認為具有雙性化氣質的人在很多情況下能把事情辦得更出色,才華出眾,運籌帷幄,這些人的自尊感更強烈,因而是一種理想的模式。這是對第三性徵認識的一次革命性飛躍。
現實生活中也可以見到這種雙性化的現象,就拿服飾和髮型來說,雙性化的趨勢十分明顯,有時很難從服裝和髮型上辨別出一個人的性別。如果在心理特點或性度上取長補短,克己之短,揚已之長並非壞事;但若反其道行之,把自己的優勢丟掉,揀了別人的短處就糟了。如在擇偶戀愛時,一些第三性徵淡化的男子欲言又止、詞不達意、滿臉通紅,不但引起自身的焦慮,抑鬱,而且有時斷送了理想的姻緣;一些第三性徵淡化的女子可能過於輕率、主動,結果上當受騙。
所以現代的男女青年必須對第三性徵具有正確的認識,並進行必要的學習、培養和鍛鍊,在言語、行為舉止、風度等諸方面進行自我修煉,以適應現代社會,減少生活中的不必要的挫折和煩惱,使自己成為身體和精神心理都健康發展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