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1.無準備活動
無論是體力勞動或各項競技活動,如果在正式開始前能對脊柱及四肢進行由慢到快、由小幅度到大幅度的準備活動,則不易發生損傷(包括腰背部扭傷)。反之,在無準備活動情況下突然開始加重脊柱負載量,則易引起扭傷及韌帶撕裂,嚴重者甚至可發生骨折(以橫突骨折多見),特別是在平日無暇體力勞動及體育鍛鍊者。
2.姿勢不當
在日常勞動中,尤其是在平日難得有機會進行重體力勞動者或腦力勞動者,當遇到一較重物體需搬動時,往往不習慣按先將身體向前靠攏、屈膝、屈髖,再雙手持物,並在抬起(舉)的同時使膝及髖關節逐漸伸直這一正常步驟,以致用力不當,將腰背部扭傷。
3.勞動方式不當
除由於不同勞動條件所造成的被迫勞動體位而難以糾正外,某些勞動者不能自行掌握正確的勞動方式,例如操縱接送患者的推車時,如果不是採用“推”而是採用“拉”的方式,則由於椎旁縱向肌群用力較大而易引起腰背部扭傷。諸如此類的動作在日常生活及工作中十分多見。
4.其他
自高處跌下、平地滑倒、交通意外或生活意外等均可引起腰背部扭傷。
臨床表現
1.被迫體位
最為多見,且程度輕重不一,其中嚴重者可臥床不起。一般腰背部扭傷的病例雖可起床下地活動,但由於患側肌纖維痙攣而使患者胸腰段及腰椎前凸消失,並呈現向患側屈曲的被迫體位。這實際上是機體的防禦性反射,以保護患側肌群免受拉應力的繼續作用。
2.疼痛
由於大多為突然損傷,因此患者自覺局部疼痛多十分劇烈,並隨著局部活動、振動而加劇,平臥後則可減輕。其痛點均較固定,並與肌肉撕裂的部位相一致,以髂後上棘及胸腰段棘突旁為多見,亦可見於椎旁橫突處。壓痛點明顯局限,有時可從此痛點向大腿後部放射,並隨腹壓增加而加劇。傳導叩痛多為陰性,並與下肢抬舉(臥床檢查時)無明顯關係。局部封閉後疼痛可緩解。
3.活動受限
腰背部活動因可使損傷組織的拉應力增加,導致疼痛加劇而明顯受限,尤其以向健側的側彎、鏇轉及前屈為甚。向患側彎曲時,由於可使損傷組織放鬆,故仍可做小範圍活動。
4.肌肉痙攣
受損肌肉由於疼痛及其他各種病理因素而發生反射性的痙攣,用手觸摸呈條索狀,一般均較明顯。處於痙攣狀態下的肌肉,由於肌肉纖維頻繁地收縮,而使其代謝產物增加,從而可使疼痛加劇,並再度促使肌肉痙攣,以致形成惡性循環,所以應設法將其阻斷。
5.其他
除注意各陽性體徵與症狀外,因本病易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等相混淆,因此,尚應注意本症不易出現的陰性體徵,如屈頸試驗、下肢直腿抬高試驗、下肢反射異常等,均應進行檢查。
檢查
X線平片上主要顯示下胸及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及側彎征,一般不伴有其他改變。MRI檢查可顯示肌組受損範圍及程度,可酌情選用。CT檢查僅用於伴有骨關節損傷者。
診斷
1.外傷史
腰背肌扭傷一般有外傷史。但除了明顯的外傷易被患者注意外,某些輕微外傷,例如床上翻轉時的用力不當、由坐位或蹲位站立起來時用力過猛或自高處取物時姿勢平衡失調等,則易被忽視或遺忘,因此應注意詢問。
2.臨床表現
包括前述的被迫體位、疼痛、壓痛、活動受限及腰背肌痙攣等,均應認真檢查,並加以判定。
3.封閉試驗
用0.5%~1%普魯卡因10~20ml對痛點進行封閉。注射後局部疼痛(包括大腿後方的放射痛)立即明顯減輕或消失者。
4.影像學檢查
X線平片上主要顯示下胸及腰椎生理前凸消失及側彎征,一般不伴有其他改變。MRI檢查可顯示肌組受損範圍及程度,可酌情選用。CT檢查僅用於伴有骨關節損傷者。
鑑別診斷
本病主要應與腰椎間盤突出症相鑑別。此外,本病尚應注意與胸腰部韌帶斷裂、橫突骨折或其他損傷等進行鑑別。
治療
1.腰背部制動
局部制動是任何創傷組織修復的基本條件。腰背部肌腹或附著點處的撕裂範圍一般較大,因此更需要局部制動,以有利於損傷組織獲得正常癒合。否則,過多的活動不僅延長病程,且易轉入慢性腰痛(腰部慢性纖維織炎)而使治療複雜化。
對嚴重損傷者,應囑其絕對臥床休息2~3周,原則上不應少於7~10天,而後行石膏腰圍(下背部扭傷時石膏範圍應上移)固定3~4周,並在不增加患側拉力情況下適當活動。中度扭傷者除可採用臥床休息外亦可選用石膏制動的方式,這對需堅持工作而難以臥床休息的患者更容易接受。石膏固定一般持續3~4周。對病情較輕者,休息數天后,再帶一般腰圍、胸背支架或簡易腰圍起床活動即可。手法推拿及各種促使腰部活動的療法,對早期及損傷嚴重者不適用,以免延長病程或轉入慢性。
2.活血化淤
各種促進局部血循環及清除創傷代謝產物淤積的療法均有一定療效,臨床上常用的有:
(1)理療 可根據病情選用超音波、高頻電療、離子透入、電動按摩及紅外線照射等。
(2)藥物 可口服複方丹參片、雲南白藥、活絡丹、三七粉及紅花等,亦可選用各種藥物外敷,包括各種跌打損傷膏藥等,上述諸藥均具有一定作用。
(3)硬膜外藥物注射 在腰骶段硬膜外注入少量皮質激素和適量麻醉藥,可改善受損局部肌肉組織的痙攣狀態,有利於改善血循環。但實施時應注意安全,原則上由麻醉師操作。對椎管內有病變者不宜採用。
3.封閉療法
對急性扭傷疼痛劇烈伴有肌肉痙攣者,可採用0.5%普魯卡因在痛點處行封閉。其深度視個體胖瘦、壓痛點深淺及解剖特點而定,切勿過深,並按常規在推藥前先行回抽,證明無血液回流時方可注射。每間隔1~2天封閉1次,4~5次為1療程。一般無須另加其他藥物。
4.康復期功能鍛鍊
在3~4周后損傷處即逐漸癒合,可開始腰背肌功能鍛鍊,以求及早恢復肌力。早期鍛鍊不宜過多,先從靜止狀態下肌肉自主收縮開始,無明顯疼痛後再增加活動量。
5.對症處理
視病情需要可給予止痛、鎮靜及安眠藥物等治療。
預後
經正規治療者,95%以上可完全癒合而不遺留有任何後遺症。治療不當時,則易轉為慢性勞損性腰背痛,主要是由於撕裂傷處癒合不良、瘢痕過多及肌肉鬆弛等因素引起。
預防
在此種損傷病例中,約50%以上可以通過預防而避免發生,主要措施如下:
1.勞動前的準備工作
應在勞動開始前適當活動腰背部,以減少意外的發生;對偶然參加體力勞動或劇烈運動者更應如此。
2.掌握體育訓練(鍛鍊)中的要領
任何一項運動項目均有其十分科學、合乎解剖生理要求的訓練要領,並已經過實踐反覆修改,證明既可提高競技能力,又可預防運動傷,包括劇烈運動前的準備工作,因此必須遵循該要領進行訓練。切勿因自行其是而引起損傷。
3.動作要量力而行
對各項勞動與運動,每人均應根據個人的體能量力而行,切勿勉強,以防因發生意外而得不償失。
4.腰部保護
對腰背部肌力較弱或活動強度較大的活動,應預先用寬腰帶將腰背部保護起來,以增加腰背部肌力,正如舉重運動員或摔跤者所戴的寬條狀護腰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