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介紹
這是一本探究東西方思維差異的經典之作,著名經濟學家汪丁丁傾情作序!從風水說到宇宙哲學,從比較語言學到經濟史,一道文化上的鴻溝橫亘在亞里士多德的子嗣和孔夫子的後代之間。然而,在當今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東西方之間跨文化的理解和協作尤為重要。本書通過廣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為東西方的人們在文化上的溝通,架設了一座意義非凡的橋樑。消除東西方文化鴻溝,在全球化背景下如何求同存異,共享一個平台,就是本書出版的初衷。
為何中國人長於算術而幾何偏弱,而歐幾里德時代的希臘人卻相反?為何西方人的嬰兒學起名詞來比動詞要快,而東亞人卻截然不同?這些感知上的不同會對未來的國際政治產生何種影響?福山的“歷史的終結”或亨廷頓的“文明的衝突”,哪一個更有道理呢?
尼斯貝特教授通過一些別出心裁的試驗,得出了一些令人訝異的結論,東方人重視背景以及事物之間的聯繫,西方人聚焦於具體物體而忽略與背景的聯繫,用簡短的話概括:“西方人見木,東方人見森.”東西方的思維方式是如此迥異,如何在溝通中想他人所想,本書中的試驗結果是很有參考價值的。
從風水說到宇宙哲學,從比較語言學到經濟史,一道文化上的鴻溝橫亘在亞里士多德的子嗣和孔夫子的後代之間。然而,在當今這樣一個全球化的時代,東西方之間跨文化的理解和協作尤為重要。本書通過廣博的知識和開闊的視野,為東西方的人們在文化上的溝通,架設了一座意義非凡的橋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