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種學史
2010年初,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組織在緬甸克欽邦東北部進行靈長類動物調查時,收集到一具完整的仰鼻猴屍體標本。經比較,科研人員興奮地判斷,新物種不同於任何已知靈長類,是一新種金絲猴,並於2010年10月26日在《美國靈長類動物學雜誌》上發表了這一成果。為紀念阿克思基金會(致力於世界野生猿類研究)的創始人喬恩·斯瑞克,並感謝他對緬甸靈長類調查項目的支持,將新種拉丁名定為 Rhinopithecus Stryker。由於這一物種模式標本發現地在緬甸,故又俗稱“緬甸金絲猴”。
鑒於緬甸金絲猴發現地點離中國雲南怒江州瀘水縣直線距離不超過50公里,怒江州林業局積極著手組織人員尋訪。2010年10月26日,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首次收到《美國靈長類學報》有關緬甸克欽邦東北部發現金絲猴新種描述文章的審閱稿,便立即與怒江州林業局共商在怒江找尋這一金絲猴新種的可能性,在科學分析的基礎上,怒江州林業局迅速組織精幹力量,安排專項經費,啟動了金絲猴新種的野外調查工作。
2011年10月16日,經過近一年不懈的走訪調查和野外蹲守,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瀘水管理局片馬保護站森管員六普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瀘水段48號界樁附近拍攝到一組黑色猴子野外生存照片。林業部門技術人員將其與野生動植物保護國際(FFI)公布的金絲猴新種模式標本照片進行了對比後認為相似度極高。中國靈長類專家組組長龍勇誠等專家對這組疑似金絲猴新種的照片進行鑑定後確定,這是人類首次採集到這一物種的野外生存照片,明確了怒江州屬於金絲猴新種的重要分布區。通過對比金絲猴與其他靈長類動物的特徵,證實這隻猴子與在緬甸發現的新種金絲猴屬同一個種。由此也證明了,雲南存在世界上的第五種金絲猴。
發現金絲猴新種群後,怒江州林業部門開展了走訪調查,發現這種金絲猴為怒江當地世居猴群,很早以前就有村民見到過。這種金絲猴在當地傈僳語中被稱為“獼阿”,意為鼻孔朝天的猴子。因為它們體毛呈黑色,一些民眾又稱其為“黑猴子”。
2011年10月16日清晨,森管員六普在高黎貢山自然保護區瀘水段49號界樁附近,第一次用自動相機清晰拍攝到怒江金絲猴野外生存圖片:它們全身毛髮只有臉部、胸部和會陰部呈白色,其他部分都是黑色。2012年3月14日,六普在瀘水段48號界樁附近,又第一次清晰拍攝到怒江金絲猴野外生存影像。這一次他們不僅拍攝到了金絲猴活動的照片和視頻,並採集到糞便2份和採食植物若干份。提取到的糞便樣本,經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DNA鑑定,首次在分子水平上肯定了怒江金絲猴作為世界第五種金絲猴在中國的存在。此次拍攝到的視頻資料也尤為珍貴,是世界上首次記錄怒江金絲猴在野生狀態下的影像資料。
2012年4月9日,中國科學院昆明動物研究所和雲南大學對怒江金絲猴糞便進行的DNA檢驗結果顯示:怒江金絲猴與滇金絲猴有親緣關係,它們的DNA相似度為96.7%。怒江金絲猴的基因序列與世界上已發現的川金絲猴、滇金絲猴、黔金絲猴、越南金絲猴等4個金絲猴物種不一樣。生物學界第一次從分子水平上確定中國境內發現了新的金絲猴物種。
科學家在緬甸發現這種金絲猴時,就已經命名了拉丁名,這是不能更改的。2011年10月16日,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怒江州瀘水片區,中國基層的林業工作者首次拍攝到世界上首張金絲猴新種活體照片,證實了其在中國境內的確實分布,中國靈長類專家組將其中文命名為“怒江金絲猴”。2012年10月,黑色仰鼻猴新種在中國怒江州發現的科學文章在《美國靈長類學報》正式發表,其中文名正式定為“怒江金絲猴”。
怒江州是中國唯一擁有兩種金絲猴的地區,即:怒江金絲猴和滇金絲猴。從此以後,雲南就不僅僅有滇金絲猴了,還多了一種金絲猴——“怒江金絲猴”。
形態特徵
怒江金絲猴全身覆蓋著茂密的黑毛,頭頂有一撮細長而向前捲曲的黑色頂毛,耳部和頰部有小面積的白毛體重約20-30千克,體長55.5厘米,尾長78厘米,頭尾總長約1.2米,尾長約為體長的1.4倍。具突出白色的耳羽,大部分的臉頰赤裸,皮膚淡粉色,上唇有白色的“小鬍子”,下巴也有鮮明的白色鬍鬚。四肢大多是黑色,上臂和大腿的內側面是黑褐色,會陰部為白色且容易分辨。
嘴唇突出,鼻子上翹。這種塌鼻猴,臉部特殊形狀的朝天鼻孔成為它們的負擔,下雨的時候雨水會流入鼻孔,使得它們忍不住要打噴嚏。為了避免打噴嚏,這些動物數天蹲坐地上,把頭埋在兩膝之間。該物種在當地語言中意思是“上翻臉的猴子”。
怒江金絲猴臉部和滇金絲猴很像,但臉部沒有滇金絲猴漂亮,滇金絲猴有紅紅的嘴唇;怒江金絲猴個子看起來沒有滇金絲猴那么大;最大的不同是,怒江金絲猴全身大部分是黑色的。金絲猴的共同特點是鼻子朝上,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仰鼻猴。下雨時,它們會耷拉著腦袋,怕雨水流進鼻腔。雨季的時候,仰鼻猴就會安靜地低著頭。
棲息環境
怒江金絲猴一般棲息在海拔1700米至3100米的原始森林中,夏季在溫帶混交林生活,該物種的棲息地分布著大量的水杉和雲杉,而這兩種植物正是怒江金絲猴賴以生存的基礎。林下竹林茂密、地形複雜陡峭、天氣變幻莫測。5-10月之間在森林的高處度過。冬天,降雪會讓食物變得匱乏,會下降至較低的地區生活,因此它們也會靠近人類住宅區覓食。
分布範圍
該物種主要分布在中國怒江西岸高黎貢山地區的原始森林中,但科學界對其生態習性及社會組織結構仍了解甚少。
生活習性
怒江金絲猴的社會組織和行為生態特徵與同屬其他金絲猴非常相似,主要為“一夫多妻制”。據介紹,紅外相機照片共識別出5個完整的一雄多雌單元和1個完整的全雄單元,證實怒江金絲猴與川金絲猴一樣,也存在重層社會結構,即以一雄多雌為基本社會單元、多個基本社會單元和1-2個全雄單元聚集在一起形成超過100隻的較大群體。
集體午休、用擁抱和理毛表達親昵、能攀爬高四、五十米的鐵杉樹。從飼養的怒江金絲猴幼猴得知,該物種吃五味子、山香果、金銀花、獼猴桃、水青樹等13種野生植物。中國靈長類專家嘗了怒江金絲猴的食物,發現都有一個特徵:微甜。
種群現狀
伐木、修路、偷獵等人類活動,正嚴重威脅著怒江金絲猴的生存。實際上,整個怒江金絲猴家族一直以來都徘徊在瀕臨滅絕的邊緣。怒江金絲猴發現於2010年,是繼川、滇、黔與越南金絲猴外發現的世界上第五種金絲猴,在中國境內的總數不超過200隻。研究人員發現,怒江金絲猴中個體雌嬰比和成幼比均較穩定的金絲猴種群偏高,這表明該群體可能正在衰退,應該繼續加強對該群體的保護。
怒江金絲猴的發現僅僅是個開端,專家表示,根據已經掌握的情況看,怒江金絲猴的種群數量不容樂觀。如何對其進行科學有效的監測、保護和研究,已經成為迫在眉睫的緊要任務。
專項調查
為掌握怒江金絲猴分布情況,2012年10月以來,怒江州林業部門開展了多次專項調查,對怒江金絲猴的一些相關情況有了進一步的了解和認識:一是首次發現猴群下地飲水的情況;二是發現了處於哺乳期和孕期的母猴;三是掌握猴群在特定區域內的活動路線和周期;四是基本掌握了猴群主要食物來源和威脅因子。2013年10月,監測人員又拍到了怒江金絲猴野外吃食的畫面,這對研究怒江金絲猴的食源、飲食結構、種群數量、生活習性、生存環境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全球對於怒江金絲猴的科學研究基本處於空白,為了更深入地了解怒江金絲猴的生物學和遺傳學特性,也為今後的保護工作提供依據,怒江州林業部門聯合中國科學院動物研究所、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大理學院東喜瑪拉雅資源與環境研究所等,開展了一系列科學研究。
收容救護
2013年11月,怒江州林業部門從農民手中收容了一隻怒江金絲猴亞成體,這是人類首次獲得可近距離觀測研究的怒江金絲猴,經鑑定,它是一隻2歲左右的雌性怒江金絲猴。至此,它的獲得對金絲猴物種演化發展、基因遺傳研究有著重要意義。
為了讓這隻珍貴的怒江金絲猴生活在原生態野生環境中,怒江州林業部門經過研究比對,投入15萬元,在其生存環境相似度最高的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姚家坪管理站修建了180平方米的仿野生飼養居所,並安排專人對怒江金絲猴進行24小時精心養護,定時進行投食和觀測記錄。目前該猴身體健康,進食和排泄正常。雲南大學生命科學院和中科院動物研究所(北京)採集血樣後開展了怒江金絲猴DNA基因組測序和相關遺傳學研究。
確定數量
在高黎貢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可以確定的怒江金絲猴群體有3群,約200多隻。已極度瀕危。“對怒江金絲猴的保護,刻不容緩啊。由於人類活動的影響,當地的自然環境正被破壞,將會影響到怒江金絲猴等野生動植物生存。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3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極危(CR)。
國家一級保護陸生野生動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