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履歷
1980 到內蒙化德縣文化館學畫
1981 回鄉自學繪畫併兼做民間畫匠
1983 到山西石豹溝煤礦做臨時工,堅持自學繪畫,後輾轉晉中太谷縣印刷廠當設計員
1986 考取山西晉中師專藝術系
![忻東旺作品](/img/9/b43/wZwpmL3YjM4MjM3kjN2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5YzLwI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1988 山西晉中師專藝術系畢業,分配山西大同幼兒師範學校任教
1989 《四月》等六幅水彩畫參加“第六屆全國新人新作展”
1990 調山西師範大學藝術系任教
1990 《對弈》(水彩畫)參加“第二屆全國體育美展”
1991 《驚蟄》(中國畫)獲“中國的四季美展” 銀獎
1991 加入中國美術家協會
1992 《晌》(水彩畫)參加“紀念5·23全國美展”
1993 《驚鳥》(油畫)參加“第三屆全國體育美展”
![藝術照片](/img/9/574/wZwpmLxADM4IzN1cjN2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3YzLyg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1993 入中央美術學院油畫系第七屆助教研修班學習
1993 《大河情》(油畫)參加“第二屆中國油畫年展”
1994年結業於中央美院油畫系第七屆助教進修班
1994 《身世》(油畫)參加“第二屆中國油畫藝術展”
1994 《夏杏》(油畫)《熱土》(油畫)參加“中央美院第七屆油畫助教班”結業展
1995 《教授》(水彩畫)獲“首屆全國水彩畫展” 銅獎
1995 《回聲》(油畫)獲“首屆油畫風景展” 一等獎
1995 《誠 城》(油畫)獲“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 銀獎
1996 《明天多雲轉晴》(油畫)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
1997 《客》(油畫)入選“中國油畫肖像百年藝術展”
1997 《適度興奮》(油畫)獲“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提名獎
1997 《成長》(油畫)參加慶祝香港回歸“中國當代油畫藝術展”
![忻東旺](/img/f/c3f/wZwpmLxYjM3MTO5gjN2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4YzLzUzLt92YucmbvRWdo5Cd0FmLwE2LvoDc0RHa.jpg)
1998 《恆骨》(油畫)參加“98國際中國美術年---當代中國山水油畫風景展”
1999 調入天津美術學院油畫系
1999 《遠親》(油畫)獲“第九屆全國美展” 銅獎
2000 入中央美院油畫系首屆高研班學習
2000 《有青椒的少女像》(油畫)參加“二十世紀中國藝術展”
2001 《身份---賣畫布的老李》(油畫)參加“研究與超越---中國小幅油畫展”
2001 《武裝》(油畫)獲“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優秀作品獎
2001 赴歐洲藝術考察
2002 赴俄羅斯藝術考察
2002 《巡視天疆》(油畫)獲“第十屆全軍美展”一等獎(合作)
2003 參加“開放的時代”中國美術館邀請展
2003 《邊緣》(油畫)參加“北京國際藝術雙年展”
2003 《保衛》(油畫)參加第三屆中國油畫展
2003 參加上海劉海粟美術館 “中國新表現性具象油畫名家邀請展”。
2003 調入清華大學美術學院繪畫系
2004 《早點》(油畫)獲“第十屆全國美展”金獎。
結業於中央美術學院
2005 12月至2006年1月分別在中國美術館、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村民列傳——忻東旺油畫作品展》
2014 5月11日-5月16日 “心相——忻東旺藝術生平及繪畫作品展”將舉行
主要作品
主要作品有《誠城》、《明天多雲轉晴》、《適度興奮》、《遠親》、《武裝》、《保衛》、《邊緣》、《早點》等,分別參加了“第三屆中國油畫年展”獲銀獎、參加“首屆中國油畫學會展”、參加“走向新世紀——中國青年油畫展”獲同名獎、參加“第九屆全國美展”獲銅獎、參加“建黨八十周年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優秀作品獎、參加第三屆油畫展、參加“首屆北京國際雙年展”、參加“第十屆全國美展”獲金獎。2005年12月至2006年1月分別在中國美術館和上海美術館舉辦個人畫展。2006年 1月在上海美術館舉辦《村民列傳—忻東旺油畫作品展》。
藝術評論
忻東旺油畫解讀
作為中國當代新寫實油畫的優秀代表人物,從山西到天津再到北京,從一位名不見經傳的青年畫家到獲得第十屆全國美展的油畫金獎,忻東旺的成長與崛起越出了常見的軌道,具有更多從邊緣到中心的平民色彩。這得益於他的刻苦與勤奮,也得益於他對於底層人民深切的人文關懷,更主要的,是他在藝術語言上的敏銳的感受力和對於當代藝術發展的整體觀察。
![忻東旺](/img/f/9d2/wZwpmL0YTM4MzM3kjN2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5YzL0IzLt92YucmbvRWdo5Cd0FmLxE2LvoDc0RHa.jpg)
忻東旺的作品,將其觀察的目光,聚焦於城市的底層與邊緣人物,其中以農民工為主體,還有那些生活在城市底層的弱勢人群。由於經濟地位的低下與教育水平的局限,這些人群對於個人權利與價值理想的表達,處於一種無聲的狀態,面對各種侵害他們的強權與暴力,他們是一群“沉默的羔羊”。正如馬克思所說,無產階級不能自發地產生階級意識,藝術家和所有其他都市人的區別在於,“大城市幾乎永遠不能在將它呈現出來的居民那裡得到表達”①。相反,大城市是在那些心不在焉地穿過城市,迷失在思緒和憂慮的人那裡被揭示出來。這是一些享有“昂貴的閒暇”的人(哲學家、文學家、藝術家)對大都市既深陷其中,又超脫其外的冷靜觀察,但這種獨立的沉思默想,仍然帶著迷茫的痛苦,因為他們不能徹底割掉影子一般的“都市靈魂”。我們所看到的藝術作品中的“都市形象”,不外是這個“都市靈魂”在畫布上的舞蹈。 忻東旺作品中的人物,都具有堅實矮篤的造型特點,似乎生活的重負將他們的身材壓成如此模樣。他們沒有大範圍的肢體運動與張揚的姿態,只有沉重的站立與凝視。這不是畫家刻意寫生的結果,而是畫家內心感受的外在表達。畫家以寬厚而有些滯重的筆觸,將人物在長方形的條幅格式中以全身像的形式表現出來。他們不是古典的肖像畫形式,以突出胸部以上的頭部與面部為特點。他們身上的廉價西裝,他們寬大的腳與鞋,與他們的眼神一樣,都流露了他們的生存狀態。他們的眼睛大都從畫面中注視著我們,一如我們在城市的街頭,看到那些初次進城的農民,以茫然而又困惑的眼光,注視著陌生的城市與來往的汽車和人流,感受著城市對於他們的冷淡與漠視。 早在1848年,恩格斯就已經強烈地感受到了城市對人類本性的扭曲。“……這種街道的擁擠中已經包含著某種醜惡的、違反人性的東西。難道這些群集在街頭的代表著各階級和各個等級的成千上萬的人,不都具有同樣的特質和能力,同樣是渴求幸福的人嗎?……可是他們彼此從身旁匆匆走過,好像他們之間沒有任何共同的地方。……誰對誰連看一眼也沒有想到,所有這些人越是聚集在一個小小的空間裡,每個人在追逐私人利益時的這種可怕白的冷漠,這種不近人情的孤僻就愈使人難堪,愈是可怕。②”忻東旺在他的作品中為我們提供了這種為大城市所扭曲的人物形象,這是一種混合了傳統鄉村文化與都市文化後的心理範本,一種新時代的城市邊緣人物的典型表述。我們可以從《維權者》、《父子》、《寬心》等作品中,看到這種新的城市人群的代表性的形象表達。 忻東旺作品中描繪的農民工與城市流動人口,是一種社會劇變時期處於不同文化之問,並飽受兩種文化衝突的矛盾結果的新的社會階層。他們是城市中一個非常特殊的社會群體,雖然他們中有些人已經在城市中生活了許多年,但無論他們自己還是整個社會並不認為他們是歸屬於城市的,而認為他們是歸屬於農村的社會群體。也就是說,他們生活在個以工業、科技、文化為特徵的都市化的現代社會,但在心理與文化傳統上,他們仍然生活在那個傳統的鄉村社會中。由於沒有身份、醫療、住房、養老等社會保障,他們的就業是一種社會學家所說的“非正規就業”,職業的流動性與他們在城市中的流動性成正比,無論他們如何進行職業流動,也難以在一個重視學歷與身份的城市中獲得更高一層的地位升遷,從而始終處於社會的底層,儘管他們的中間不乏過去鄉村中常見的底層精英,但僵化的戶籍制度與高收費的教育門檻限制了這些優秀人才的發展可能。
忻東旺的油畫
表現了進入城市的農民對於生存的欲望,這是合平人性的合理的欲望。黑格爾認為人的“惡”作為一種對財富與名聲的追求,也是歷史發展的動力。從這裡可以推導出現代社會追求合理利益的個人主義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動力,正如古代社會“窮且益堅,不墜青雲之志”的理想主義精神,也是種社會發展的動力。問題在於,在今天的社會,單純靠精神激勵已經不能調動廣大民眾的工作熱情,而應該切實提高他們的物質生活水平,使他們有可能獲得進一步精神與人性發展的物質基礎。忻東旺不再描繪農民對於現實生活的簡單滿足,而是通過不同的環境描繪與人物塑造,反映了農民進入大型城市、規則社會後所產生的那種不適應與困惑。在這背後,也許還有傳統的人文倫理與道德價值的逐漸失落,所謂“天下無賊”,是馮小剛電影中表述的傳統農民的價值觀正在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
![忻東旺畫作](/img/4/929/wZwpmL3ATOwQTMxkjN2YzM1UTM1QDN5MjM5ADMwAjMwUzL5YzLyAzLt92YucmbvRWdo5Cd0FmL0E2LvoDc0RHa.jpg)
如果我們將忻東旺的繪畫,只是看作中國油畫新生代對於傳統寫實人物畫的再發展,而忽 略其作品對於藝術史中的人文精神傳統的繼承,就不能看到忻東旺的油畫藝術中強烈的人性關懷。欣賞文藝復興時期的偉大畫家安吉利柯與弗朗西斯科的作品,可以看到,他們通過獨特的繪畫形式表達的,正是他們靈魂中的信仰,在這些樸素的繪畫中,對生命的敬畏與靈魂的渴望使得畫面散發出神性的光輝。由此,人性與神性在文藝復興時期的藝術中得到了完美的統一,而寫實主義的精髓也在對於“人”——抽象的人類與具體的個人的人文關懷中獲得其永久的生命力。忻東旺注意到作為歐洲傳統藝術的重要部分的寫實繪畫,其存在的根本價值在於它的人文精神理念,這使得它超越單純的模仿,上升為表達心靈與信仰的藝術。在忻東旺的作品中,芸芸眾生相呈現出真實的生命狀態,以其靜止的神情與姿態獲得了中國傳統佛教造像的凝重,在這些普通之極的城市邊緣的小人物身上煥發出神性之光。當代藝術中人的形象日益變得陌生與走樣,那些“聞香摘花”般的波普風格的繪畫,以膚淺的虛無、嬉皮與調侃,將大量廣告圖像和日常影像加以複製與挪用,使得藝術史中曾經有過的對人文價值的理想趨於空殼化,使畫面的品質日益快餐化,不再具有反覆品味的深長韻味。畫家丁方看到了這種對“人”的關注的層次的降低,他認為:“藝術永遠應該是人性的,屬於人的藝術,以人為聚焦的藝術,致力於反抗當下所有喪失人性的東西,致力於使人至今尚未獲得的更大人性的事物發光。完美的人性在人類的共同體中,在人與人的交往以及在人類與大自然關係的重塑中,發揮著神性:的作用。”③。 在所有藝術家的作品中,我都盡力去尋找,看他能否把握住已經過去的事情(包括正在過去的事情),把握住一個活生生的獨特人格的形象。我認為藝術家是一個生活在歷史和傳統中的知識分子,對於人性的關懷是我們能否在這個都市化時代有意義地生存的關鍵。在忻東旺的作品中我看到了這樣一個質樸的知識分子藝術家的人文情懷,作為中國當代油畫的優秀代表,我希望忻東旺將寫實主義繪畫的核心——人文精神發揚光大,豐富新世紀中國油畫的人文理性精神。
逝世報導
1月11日19:30左右,批評家楊衛的一則微博訊息打破了冬夜的平靜:驚聞著名藝術家忻東旺已於今日病逝。去年11月他還參加了我策劃的一個展覽,當時因身體原因未能參加開幕式,為此他還在電話里向我道歉,不想這成了我最後聽到他的聲音,而他參加我的那個展覽竟也成了他人生最後一個展覽......沉重哀悼!願他一路走好雅昌藝術網記者隨即撥打了忻東旺夫人張宏芳的電話,訊息得到忻東旺夫人的確認,著名油畫家忻東旺於1月11日當晚18:30因淋巴癌症去世,享年50歲。
“昨天還收到忻夫人的訊息說東旺病情有所好轉,以為他可以度過此次難關...”收到忻東旺去世訊息的雅昌文化集團董事長萬捷表示震驚。就在昨天,張宏芳在給萬捷的訊息中還曾表示,忻東旺的肺炎已脫離危險,正在淋巴疾病的治療中。
聽聞此訊息的藝術家朋友李迪也表示震驚:“我是看到美院的朋友劉小東發出一個訊息說忻老師今晚6點半去世的。非常震驚,不可思議。王華祥老師前兩天還說和他通過信,說治療有很多好轉,但沒想到這次突然病情惡化得這么快。太突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