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詞意義
指文學中,有實力的作家賺不到錢,沒實力的卻很有名的一種現象。這種現象其實一直都存在,但是由於忻尚龍的作品《北魏的那一段驚弦》在天涯論壇引起廣大網友爭論,很多人拿忻尚龍和郭敬明以及韓寒等做比較,因此開始有人稱為忻尚龍現象。
忻尚龍簡介
忻尚龍,青年作家,洛陽人,生於1988年,本科學歷,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曾出版散文集《故都風流》,小說《北魏的那一段驚弦》(由二月河作序,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閻連科、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李佩甫、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謝有順等三位著名作家作評)。文章發表於《新民晚報》、《新聞晚報》、《解放日報》、《文匯讀書周報》、《申江服務導報》、《大眾衛生報》、《勞動報》、《福州日報》、《青年導報》、《大河報》、《鄭州日報》,《東方今報》、《教育時報》、《牡丹》、《回族文學》、《勞動報》、《文化時報》、《洛陽日報》、《洛陽晚報》等報刊雜誌。2005年12月,被共青團河南省委、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新聞出版局、河南省文學藝術聯合會評為:首屆十大“河南青年文化新人”。
2006年5月,《故都風流》獲洛陽市第四屆精神文明建設“五個一工程”獎。
2006年8月8日,被河南省文化廳、河南省新聞出版局、河南出版集團、河南省新聞工作者協會評為首屆“河南十大文化新聞新銳人物”。
2008年,策劃組織“聯通──南溝行”大型支教活動。
2009年,曾應世界郵展辦執委會專家組邀請,參加世界郵展相關主題活動,並代表中國大學生髮言。
2009年,為河南省首屆商務視頻主持人大賽策劃人之一,負責鄭州賽區。
2009年,作品《故都風流》研討會,被洛陽市地方史志編纂委員會編入《洛陽60年大事記略》。
2010年,參與大型舞台劇《洛神》的編劇工作
名家點評
北魏是個凌亂的朝代,孝文帝的改革過程又缺乏具有傳奇色彩的故事。但忻尚龍用巧妙的手法,把這段很難處理的題材拿捏得很出色,對虛實的把握也很到位,使情節跌宕起伏,趣味橫生。而書中縝密的邏輯推理和新穎獨特的觀點,也是該書的一大亮點。 ————————閻連科(國家一級作家,中國人民大學文學院教授) 一洛陽才子,以血為墨,縱穿歷史於現實之間,語言簡潔犀利,邏輯周嚴,頗有古龍之風,值得推薦。 —————————李佩甫(國家一級作家,河南省作家協會主席) 中國人一直有著對歷史和土地的深情,從歷史中審視人生,在大地上寄寓生命,也是文學寫作的基本主題。忻尚龍如此年輕,卻能在寫作中貫穿這種史識和生命關懷,不僅回望過去,也想像、詮釋此時和將來的人生,他在《北魏的那一段驚弦》中所寫的那些人物、故事,由此也成了一段活著的歷史。 ————謝有順(著名評論家 中山大學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導師)
歷史悠久的背後是悲愴與蒼涼,文化名城往往要經受金戈鐵馬的踐踏。悠悠歲月造就了洛陽,也坍圮了洛陽。孝文帝的一生與在這座城市密不可分。
南北朝在中國歷史上是個混亂的朝代,孝文帝更是一位備受爭議的皇帝。本書的作者忻尚龍剛過弱冠之年,年紀輕輕的便縱橫筆耕,在千年里與古人對話,一個年輕人,能有這種眼界是不多見的。在他16歲的時候,就已經出版過散文集《故都風流》,該書出版後廣受好評,在河南也獲得了不少獎項。對於年輕人來說,這些鮮花和掌聲是榮譽,但也是陷阱。然而幾年後,在我面前站著的忻尚龍,依舊還是從前那個謙然沉穩、毫不輕浮的文學青年。如果說忻尚龍的才華是鳳毛麟角,那么他平和的心態更加難能可貴。
《北魏的那一段驚弦》是小作者的又一力作,小說從頭到尾,不管是權謀之爭,還是諜戰懸疑,處處都透露著睿智。情節跌宕起伏,故事發展出乎意料,又合乎情理,往往在山窮水盡之際峰迴路轉。作者文筆揮灑自如,用典不著痕跡。詩歌和散文式的語言隨處可見,或對世界深刻地思考,或對生死客觀地辨證。對金錢、權利、姻緣、時間、機會、恐懼、嫉妒等問題,以獨特的視角提出了自己的見解。並嘗試著把電視鏡頭的效果運用到小說中,力求通俗易懂地反映當時的社會風貌。小說內容非常豐富,涉及了從商朝到北魏期間的書法、繪畫、雕刻、飲食、城建、醫學等多領域文化,並且加以標註佐證,頗有“小百科”的味道,作者的才學之廣博可窺一斑。
歷史是時間構建出的人生課題,解讀歷史的目的不只是為了知道過去發生了什麼,而是明白以後要做些什麼。不與今時印證,只單單研究龜甲竹簡,始終太過虛浮。《孝文大帝》中加入了很多現代的思想元素,古今相映,或許我們在小說中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北魏人物,或許那就是我們自己。
這部小說不是鴻篇巨製,但提筆落筆之間已是百年。如果以後能多一些忻尚龍這樣的後輩,相信文壇必將是另一番景象。
——————二月河(著名劇作家,代表作《康熙王朝》、《雍正王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