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推薦
本書可供從事快中子堆工作以及關心快中子堆工程的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工人和大專院校師生閱讀、參考。
目錄
前言
第1章概論
1.1引言
1.2快堆充分利用鈾資源
1.2.1核裂變和鏈式反應
1.2.2核反應堆分類
1.2.3轉換與增殖
1.2.4快中子增殖堆的特徵
1.3快堆燃料組件
1.3.1燃料組件的功能
1.3.2燃料組件結構
1.3.3快中子增殖堆燃料棒
1.4快中子增殖堆燃料發展史、現狀和展望
1.4.1快中子增殖堆燃料
1.4.2包殼材料
1.4.3燃料元件的新概念
1.4.4冷卻劑
1.4.5燃料元件的發展趨向
參考文獻
第2章快堆燃料元件的使用性能
2.1引言
2.2圓柱體燃料元件的溫度分布
2.2.1溫度場方程
2.2.2燃料的積分熱導率
2.2.3燃料與包殼之間的氣體層的溫降
2.2.4燃料與包殼的間隙傳熱係數實驗值
2.2.5包殼的徑向溫度分布
2.2.6包殼外表面溫度分布
2.2.7基本子流道中的冷卻劑溫度分布
2.3溫度效應
2.3.1燃料的熱性能
2.3.2燃料重結構
2.3.3燃料組分的徑向再分布
2.4輻照效應
2.4.1裂變產物
2.4.2燃耗對燃料的氧化學位的影響
2.4.3裂變產物遷移
2.4.4燃料與包殼間的相互作用
2.4.5裂變氣體釋放
2.4.6裂變產物引起燃料腫脹
參考文獻
第3章快堆燃料組件設計
3.1引言
3.2燃料組件設計準則
3.3設計方法
3.3.1性能程式
3.3.2結構件的力學設計
3.3.3氧化物燃料的熱性能分析
3.3.4燃料棒破損機制
3.3.5燃料棒設計破損的分析方法
3.4燃料棒結構設計
3.4.1燃料棒的一般結構
3.4.2線功率密度和燃料棒直徑
3.4.3包殼厚度
3.4.4芯塊-包殼間隙及填充介質
3.4.5燃料芯塊
3.4.6軸向轉換區
3.4.7氣腔
3.4.8芯塊定位器
3.5燃料組件結構設計
3.5.1燃料組件的一般結構和主要特性
3.5.2燃料棒的幾何排列
3.5.3六角形外套管
3.5.4燃料組件尺寸
3.5.5燃料棒的定位機構
3.5.6組件軸向禁止
3.5.7組件操作頭
3.5.8組件的管腳結構
3.5.9組件定位
3.5.10燃料組件的長度
3.6燃料組件組成部分的材料選擇
3.6.1燃料的選擇
3.6.2包殼和結構材料
3.6.3奧氏體不鏽鋼的輻照性能
3.6.4包殼腐蝕
3.7燃料棒的破損
3.7.1破損的產生
3.7.2燃料棒破損前的To狀態
3.7.3氣體泄漏和Na進入
3.7.4氧化物與Na反應及其後果
3.7.5包殼破損和DND信號
參考文獻
第4章快堆燃料元件的性能分析
4.1引言
4.2輻照中氧化物燃料棒結構的性能變化
4.3燃料元件性能模擬程式的計算內容
4.4程式流程及輸入/輸出
4.4.1程式的流程
4.4.2程式的輸入與輸出
4.5燃料元件性能的模擬計算分析
4.5.1基本幾何圖形及受力情況
4.5.2熱工分析
4.5.3輻照分析
4.5.4力學分析
4.5.5壽命分析
4.5.6校核與套用實例
參考文獻
第5章快堆燃料組件製造
5.1引言
5.2燃料製造
5.2.1MOX粉末製造
5.2.2MOX芯塊製造
5.3奧氏體不鏽鋼包殼管制造
5.3.1快堆包殼管的質量標準
5.3.2製造工藝及質量控制
5.4六角形外套管制造
5.4.1六角形外套管技術要求
5.4.2六角形外套管制造工藝
5.5燃料組件部件製造
5.5.1絲材的製造
5.5.2組件頭部的製造
5.5.3管腳組件及螺鏇密封的製造
5.5.4元件棒內芯塊壓緊彈簧的製造
5.6燃料棒製造
5.6.1芯塊型燃料棒製造
5.6.2振動密實型燃料棒的製造
5.6.3芯塊法與振動密實法燃料棒的比較
5.7燃料組件的組裝
5.7.1燃料棒束組裝
5.7.2燃料組件的組裝
參考文獻
第6章控制棒組件和其他組件
6.1控制棒組件設計
6.1.1引言
6.1.2設計準則
6.1.3控制棒組件結構
6.1.4吸收體棒結構
6.1.5設計參數選擇
6.2碳化硼
6.2.1核性能
6.2.2晶體結構
6.2.3物理性能
6.2.4化學性能
6.3B4C芯塊的製造工藝
6.4B4C芯塊輻照性能
6.4.1硼燃耗
6.4.2HC的產生和釋放
6.4.3B4C芯塊腫脹與開裂
6.5快堆控制棒的發展趨勢
6.5.1吸收體材料的發展趨勢
6.5.2吸收體棒的發展趨勢
6.5.3控制棒組件的發展趨勢
6.6其他堆內組件
6.6.1中子源組件
6.6.2轉換區組件
6.6.3反射層組件
6.6.4禁止層組件
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