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本書系統論述了中國哲學中身心關係的幾種形態,中國實學的義涵及其現代架構,孔子的仁學及其現代意義,儒家文化的精神與價值觀,並詳細評析了孔子、程明道、牧隱李穡、王陽明等歷史上著名思想家的心性學說以及當代哲學家賀麟、熊十力、馮友蘭、張岱年等人的哲學思想。
本書作者張學智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中華孔子學會副會長,國際儒聯學術委員會主任,多年從事中國哲學史的教學與研究,在心學研究方面多有創建。本書是他的多年心血之作。
目錄
引言
古代篇
中國哲學中身心關係的幾種形態
中國實學的義涵及其現代架構
儒家文化的精神與價值觀
程明道之“生之謂性”及其岐解
牧隱李穡儒學思想的淵源與特點
從《聖學十圖》的結構看李退溪的學問觀
王陽明思想的邏輯展開
王陽明致良知中道德和知識的結合
王陽明的實踐的良知學與牟宗三的良知坎陷
從人生境界到生態意識——王陽明“良知上自然的條理”論析
論劉蕺山“慎獨”之學
現代篇
熊十力與牟宗三關於《大學》釋義的辯爭——以《讀經示要》為中心
從熊十力的本體觀看其量論未造出之由
賀麟新心學——中國哲學現代化的一次嘗試
賀麟“新心學”
賀麟的新心學與黑格爾、康德
賀麟與費希特、謝林
賀麟對斯賓諾莎思想的吸收與改造
賀麟前期思想的特點
賀麟的文化哲學
賀麟的知行合一新論
簡析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中的一般與特殊
張岱年思想的特質與名稱
懷特海與張岱年早期著作中的“事”概念
論牟宗三的“呈現”
現代心學雙峰賀麟和牟宗三本體方法的比較
從“雲門三句”看牟宗三哲學的詮釋點
後牟宗三時代本體與詮釋的一個可能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