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徽寧池太廣道
鹹豐五年十月(1855年1月)析安慶府往屬於廬鳳道,道名遂改為徽寧池太廣道,遷道治於寧國府。 鹹豐十年(1860年),遷道治於徽州府祁門縣。 同治四年(...
沿革 歷任道員(不完全統計) -
徽寧古道
徽寧古道,古道名。由徽州府城至寧國縣。此道古代設有驛鋪,是官員往來徽州的官道之一。此道現為慈張公路所利用。
簡介 -
徽派樸學
徽派樸學是清代乾嘉時期在徽州形成的以樸實為特色的學術派別。樸學又稱考據學,針對理學的空疏而言。樸學主張學問重史實依據,解經由文字人手,以音韻通訓詁,以訓詁通義理。
徽派樸學概述 徽派樸學的歷史 徽派樸學學派 徽派樸學的影響 徽派樸學的特點 -
道
道,原始涵義指道路、坦途,以後逐漸發展為道理,用以表達事物的規律性。道dào 形聲。字從辵,從首,首亦聲。“首”指"頭"。“辵”指“行走”。“辵”與“首...
一、概述 二、‘道’的原始涵義及不斷的發展 三、作為行政管理區的‘道’ -
徽州府
徽州府即徽州,簡稱“徽”,位於新安江上游,古稱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為徽州,從此歷宋元明清四代,統一府六縣(歙縣、黟縣、休寧、婺...
行政轄境 歷史沿革 徽州文化 徽籍名人 重建府衙 -
徽城鎮
徽城,位於安徽省歙縣中部,地處山水聚合之地。其東面倚山,北西南三面臨水,東部為古縣城,系山間小盆地;西部為古府城,以斗山、長青山(即烏聊山)與古縣城相隔...
概述 歷史 相關條目 -
綿寧
道光帝(1782~1850),愛新覺羅氏,名旻寧。 道光十七年(1837年)正月,升湖廣總督。 道光二十七年(1847)三月,清廷命林則徐為雲貴總督。
成長經歷 政治業績 政治敗筆 歷史大事件 重要人物 -
徽文化
徽州文化,指古代徽州一府六縣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而不等同於安徽文化(安徽文化由徽州文化、淮河文化、皖江文化、廬州文化四個文化圈組成)。徽州文化的主...
人文歷史 地域分布 傳承發展 歷史軌跡 文化標誌 -
道[行政區劃]
“道”作為一種行政區劃始創於中國。“道”在漢朝開始出現,起初跟縣同級別,專門使用於少數民族聚居的偏遠地區,《漢書》地理志解釋為“有蠻夷曰道”或者“縣主蠻...
行政區劃 中國政區 外國政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