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語文學與文化:闡釋與思辨

德語文學與文化:闡釋與思辨

《德語文學與文化闡釋與思辨》是2007年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馮亞琳。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無論是在啟蒙運動時期的萊辛對極權主義的挑戰,還是德語文學古典主義時期的雙子塔歌德與席勒的針對人及人類進行美學教育的理想,或者是集反叛和回歸嚮往於一身的浪漫作家對精神家園的追求,無一例外地閃耀著人性與人愛的光芒。本書是一部關於德國文學及文化研究的理論專著,全書分文學與人、文學與歷史、文學與真實、文學與傳統、文學與敘事、文學與生態幾個部分介紹了德國文學研究的相關內容,適合文學研究人員參考學習。

作者簡介

馮亞琳,陝西西安人,1977年畢業於四川外語學院法德系,1982年赴德國法蘭克福大學留學,1985年獲文學碩士學位,1994年獲哲學博士學位。現為四川外語學院中外文化比較研究中心研究員,德語教授,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在《外國文學評論》、《國外文學》、《文學之路》等雜誌上發表論文41篇,另有譯、編著10餘種。

目錄

總序

前言

第一編文學與人

概述

德國18世紀自傳文學中的個體意識

追求理想人格的自我寫照——歌德自傳《詩與真》解析

語言危機與人的異化——評彼得·漢特克的小說《罰點球時守門員的恐懼》

起程——當代德語文學作品中自我追尋的模式

第二編 文學與歷史

概述

現代的徵兆:歷史的矛盾與人的矛盾——論席勒《華倫斯坦》三部曲中“生活的雙重含義”

“文學的使命”——評安娜·西格斯的長篇小說《死者青春常在》

歷史終究不會放過我們——解讀施林克《生死朗讀》的歷史主題

君特·格拉斯的《蟹行》——兼談德國戰後文學的新視角

第三編 文學與真實

概述

尋求另外一種真實——評平德國浪漫藝術童話超現實的美學旨趣

從《金罐》和《沙人》看e.t.a.霍夫曼 二元對立的藝術觀

用童話構建歷史真實——君特·格拉斯的《比目魚》與德國浪漫童話傳統

具象與想像——論君特-格拉斯的真實觀與敘事原則

第四編 文學與傳統

概述

德國浪漫文學概念辨析

“浪漫的書”——論施萊格爾的小說理論與小說試驗

批判、繼承與能指遊戲——論君特·格拉斯作品中基督教題材的表現手法及意義

“原罪”之後是什麼——德國成長小說與猶太教交叉視野中的《失蹤的人》

第五編 文學與敘事

概述

“互為文本性”作為結構原則——彼得·漢特克的小說《為了長久告別的簡訊》與傳統文本的互文關係研究

“文本平面”透出的思想光亮

辯證手法與陌生化效果——也談布萊希特的《大膽媽媽和她的孩子們》

論布萊希特的小說創作

“不確定性”作為間離手段——君特·格拉斯《鐵皮鼓》的敘述策略

第六編 文學與生態

概述

“……重提往事以創造未來”——君特·格拉斯《母鼠》中的生態視角以及記憶作為建構與反思的過程

附錄:技術和倫理學背景下的文學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