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昌堂圍龍屋

德昌堂圍龍屋

德昌堂位於大埔縣光德鎮富嶺村賴屋,是最具特色的客家圍龍建築之一,始建於明朝隆慶六年(1567年),至今已有400多年的歷史。德昌堂圍龍屋占地面積總計2079多平方米,里外三層,規模宏大、氣勢磅礴、構造精巧,是富嶺村最大的老屋,多年來吸引了大量的攝影愛好者及遊客。2009年6月,德昌堂圍龍屋被大埔縣人民政府評為“大埔縣重點保護特色民居”。2011年1月,德昌堂被梅州市人民政府評為80座各具特色的梅州市市級客家古民居。

背景

德昌堂 為賴姓祖屋,據族人介紹及族譜記載,建造圍龍屋為九世溫和公,開始只是建造中間的一正兩橫屋,後來,隨著人丁的興旺發達,

德昌堂外景圖德昌堂外景圖

再向外延伸擴建外橫和內圍。直至滿清中期的乾隆年間,經歷了十幾代人兩百多年的時間以後才把外圍和整個圍屋完整地建造起來。
溫和公及其子孫結合傳統禮制、倫理道德、陰陽五行、風水地理、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建築理念,建造起一座有鮮明地方特色和濃郁鄉土風情的客家民居建築圍龍屋,雖歷經400餘年的風雨侵蝕至今仍然保持完整。

布局

前半部分布局

圍龍屋前半部為半月形池塘,主要用來放養魚蝦、澆灌菜地和蓄水防旱、防火,它既是天然的肥料倉庫,也是污水自然淨化池。

正屋布局

正屋部分為半月形的房舍建築,圍龍屋座西向東,前低後高、主次分明、座落有序、布局合理、外形美觀。兩個半部的接合部位由一長方形空地隔開,

德昌堂迎燈盛會德昌堂迎燈盛會

也是鵝卵石鋪成的門坪(俗稱禾坪),是賴氏子孫活動或晾曬的場所。主體為殿堂式結構,大門正廳為祖祠,左右對稱為內橫和外橫,俗稱雙堂四橫屋;正屋後面分內圍和外圍,中間以鵝卵石鋪成花胎。圍龍屋共有19個廳、46個房間、6個弄堂(俗稱葉灑)、5個天井。整座建筑陽光充足、空氣流通、冬暖夏涼。

後半部分布局

後半部分為風水林(也稱龍衣),屋後山坡上都是鬱鬱蔥蔥的大樹和竹林,嚴禁砍伐,它既可防風沙侵蝕,又能調節屋內的小氣候。整座建築掩映在萬綠叢中,一年四季鳥語花香,環境優美而靜雅。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