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拜,P.J.W.
正文
美籍荷蘭物理學家、化學家。1884年3月24日生於荷蘭馬斯特里赫特,1900年進德國亞琛工業大學學習,1905年獲得電機工程師稱號。1906年A.索末菲應邀從亞琛到慕尼黑大學,他帶德拜同往。1908年德拜在慕尼黑大學獲博士學位。1911年去瑞士繼A.愛因斯坦任蘇黎世大學理論物理教授。以後曾在荷蘭烏得勒支、德國哥廷根、萊比錫等大學任理論物理和實驗物理教授。1934年納粹上台後的第二年,他到柏林受命為威廉皇帝協會建立物理研究所,德拜把它取名為馬克斯·普朗克物理研究所。當時德拜仍保留荷蘭國籍。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後不久,納粹當局要他加入德國國籍,他斷然拒絕,並於1940年去美國,任康奈爾大學化學系主任直到1950年退休。1946年加入美國籍。1966年11月 2日在紐約的伊薩卡逝世。
德拜早期從事固體物理的研究工作。1912年他改進了愛因斯坦的固體比熱容公式,得出在常溫時服從杜隆-珀替定律,在溫度T→0時和T3成正比的正確比熱容公式。他在導出這個公式時,引進了德拜溫度ΘD的概念。每種固體都有自己的ΘD值。當T<ΘD時, 固體的熱學性質量子效應顯著;TΘD時,量子效應可以忽略(見德拜模型)。1916年他和P.謝樂一起發展了M.von勞厄用X射線研究晶體結構的方法,採用粉末狀的晶體代替較難製備的大塊晶體。粉末狀晶體樣品經X 射線照射後在照相底片上可得到同心圓環的衍射圖樣(德拜-謝樂環),它可用來鑑定樣品的成分,並可決定晶胞大小。1926年德拜提出用順磁鹽絕熱去磁致冷的方法,用這一方法可獲得1K以下的低溫(見超低溫技術)。
德拜在鹽溶液極化分子、分子偶極矩和分子結構理論方面也有重要的貢獻。他定量地研究了溶質與溶劑分子間的聯繫,解釋了稠密溶液中的一些反常現象。他在分子極化方面的工作,使人們對分子中原子排列的認識有了飛躍。在溶液理論中他引入一個被稱為德拜長度的特徵長度,描述了一個正離子的電場所能影響到電子的最遠距離。德拜長度現在已成為溶液理論和電漿物理中的一個基本物理量。
由於在 X射線衍射和分子偶極矩理論方面的傑出貢獻,德拜獲得了1936年諾貝爾化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