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沃爾多出生於內布拉斯加州的農場小鎮,在當地的衛理公會學院(Wesleyan college)學習,畢業後在內布拉斯加州的一所師範學校任教。之後沃爾多選擇深造政治學,獲得內布拉斯加州立大學碩士(MA)學位,在耶魯大學庫克(Francis Coker)教授的指導下獲得博士(phD)學位。
沃爾多在耶魯的博士論文經過修改後,於1948年出版為《行政國家》(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一書,成為公共行政學領域的經典之作。當時的公共行政學的主流學者認為公共行政是一門價值中立、超黨派的、致力於使政府更有效率和效能的社會科學,沃爾多在《行政國家》一書對這種主流觀點提出了挑戰。斯蒂夫斯(Camilla Stivers)教授曾說:“儘管公共行政想要成為一門科學,但沃爾多認為它應該屬於一種政治學理論……政治學理論是對這個世界上錯誤的東西(error)的洞察,目的在於構造新的理論(new possibilities)。它是批判性的而非客觀性的(objective),建設性的而非結論性的(conclusive),簡而言之,‘效率’本身只是一個價值,它可能會違反其他價值,如在治理過程中的民主參與。”
沃爾多與西蒙(Herbert Simon)在關於公共行政的本質進行了長達半個世紀的爭論,對公共行政學的發展產生了重大的影響。兩人的爭論始於沃爾多在1952年第1期《美國政治科學評論》上發表了一篇題為《民主行政理論的發展》論文上的一個引注對西蒙的邏輯實證主義方法論的批評,西蒙在該期刊的下一期即對沃爾多的批判進行反擊,從此掀起了長大半個世紀的“西蒙-沃爾多之爭”。兩人圍繞公共行政學的學科定位、研究方法和價值取向展開了激烈的爭論,西蒙主張引入邏輯實證主義,重建一門更加精緻、更有效率的行政科學。沃爾多注重將民主等規範價值引入公共行政中,強調公共行政學就是一種政治理論。這場爭論一方面正式結束了公共行政學的古典時期,使得公共行政學面臨可怕的身份危機;另一方面深刻影響了隨後半個多世紀公共行政學的研究走向,其所爭論的問題至今依然是公共行政理論與實踐的中心問題。
沃爾多於1946年-1966年執教於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1967年他前往雪城大學馬克斯維爾學院(Maxwell School)任教,對後來許多公共行政學者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在他的發起下,數十位年輕的公共行政學者於1968年組織了明諾布魯克會議(Minnowbrook Conference),興起了“新公共行政運動”,他的信徒弗雷德里克森(H. George Frederickson)被譽為新公共行政運動的“旗手”,其學生斯蒂爾曼(Richard J. Stillman)現為美國公共行政評論(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 PAR)的主編。
沃爾多的許多朋友,包括懷特(Leonard D. White),Harold Seidman,Lynton K. Caldwell, Paul P. Van Riper, Emmette Redford 和Frederick C. Mosher,都將他譽為公共行政學造詣最深的元老(The doyen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美國公共行政學會(American Society for Public Administration)設立了“沃爾多獎”,成為公共行政學領域的最高學術獎項。
主要著作
1948:《行政國家:美國公共行政的政治理論研究》( The administrative state : a study of the political theory of American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55:《公共行政研究》( The study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1956:《研究行政學的各種觀點》 Perspectives on administration
1968: The novelist on organization & administration; an inquiry into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wo worlds
1971:《動盪時期的公共行政》( Public administration in a Time of Turbulence)
1980:《公共行政學的任務》( The Enterprise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參考文獻
Wikipedia:Dwight Waldo
顏昌武,劉雲東. 西蒙-瓦爾多之爭——回顧與評論. 公共行政評論. 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