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德希達教授這次在中國的講演和談話內容豐富、涉及領域廣泛,對他自己一些經常引起誤解和“歪曲”的觀點和問題也作了說明和解釋。德希達近些年來對“寬恕”、“死亡”、“友誼”、“大學”、“贈與”以及“馬克思主義”等問題的研究實際上都表現了他一貫的學術關懷:並不是去摧毀結構,而是對傳統、對理性、對觀念等提出意義。解構不是像有些人所說的那樣是否定一切,而是一種肯定,即肯定這種不可能性,解構就是進行不可能的“可能之事”。
編輯推薦
多年來,德希達的解構思想在受到廣泛關注的同時引起了許多爭議。這些爭議其實說明了它的重要價值。正如香港大學哲學系主任關子尹教授所說,“德希達思想的重要性恰恰在於這種高度的可爭議性”。對於這位西方解構主義的最傑出的代表人物,我們更應注重的是他的解構工作的旨趣和關懷所在,追溯他的思想形成的深層學理,以能夠較恰當地理解、評價德希達的解構主義及其在當代法國哲學乃至當代西方哲學中的特殊意義。
作者簡介
雅克·德希達,20世紀下半期最重要的法國思想家之一,法國哲學家、結構主義的代表。60年代末開始在巴黎高等師範學校任教。曾任美國霍普金斯大學和耶魯大學的訪問教授。現為法國社會科學研究所研究員。
德希達是解構主義哲學的代表人,他的思想在60年代以後掀起了巨大波瀾,成為歐美知識界最有爭議性的人物。德希達的理論動搖了整個傳統人文科學的基礎,也是整個後現代思潮最重要的理論源泉之一。主要代表作有《文字語言學》、《聲音與現象》、《寫作與差異》、《哲學的邊緣》、《立場》、《人的目的》、《馬克思的幽靈》、《文學行動》等等。
目錄
前言
北京大學
寬恕:不可寬恕和不受時效約束
德希達教授在北京大學榮譽教授授予儀式上的致辭
北京大學座談記錄
《讀書》雜誌社座談記錄
中國社會科學院座談記錄
南京大學
德希達教授在南京大學名譽教授授予儀式上的致辭
南京大學座談記錄
復旦大學
Profession的未來或無條件大學
哲學與思想之辨——王元化談與德希達的對話
復旦大學座談記錄
上海社會科學院座談記錄
香港中文大學
關於死刑
附錄1:
他人是一個秘密,因為他是別樣的
附錄2:
致一位日本友人的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