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州市又一村飯店

德州市又一村飯店

又一村飯店起源於己於1890年,當時叫“有益村”,是由德州一顧姓人氏開辦的包子鋪。“有益村”的包子潔白優雅,齒留馨香,名聞遐爾。繼顧之後,姜玉山、王鳳祥、任萬祥、李井書等人經營。1933年前後,包子鋪經理、原天津狗不理包子鋪學徒王鳳祥、任萬祥等人,在吸取天津狗不理包子製作技術的基礎上,對包子的製作工藝進行改良,做出的灌湯包形如百菊、嫩麵湯餡、嚼勁好、滿口香。

歷史由來

又一村飯店起源於己於1890年,當時叫“有益村”,是由德州一顧姓人氏開辦的包子鋪。“有益村”的包子潔白優雅,齒留馨香,名聞遐爾。繼顧之後,姜玉山、王鳳祥、任萬祥、李井書等人經營。1933年前後,包子鋪經理、原天津狗不理包子鋪學徒王鳳祥、任萬祥等人,在吸取天津狗不理包子製作技術的基礎上,對包子的製作工藝進行改良,做出的灌湯包形如百菊、嫩麵湯餡、嚼勁好、滿口香。原清末縣令唐葉鳳取古詩“柳暗花明又一村”之意,諧“有益村”之音,為包子鋪題名為 “又一村”。民國年間,曾有人食後乘雅興為又一村包子題詩曰:“到口難吞味易嘗,團團一個最包藏。外強不必中乾鄙,執熱須防手探湯”。道出了吃包人大飽口福的情景。1954年,我國梨園四大名旦之一尚小雲先生到德州演出期間,每餐必用“又一村”包子。行前,揮毫潑墨,以書畫相贈。此後,各界知名人士來德州多次到“又一村”以品嘗包子為快事。

當前發展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黨和政府為繁榮經濟,發展傳統名吃,於1985年投資130萬元將“又一村”包子鋪翻建成營業面積2600平方米的四層大樓,易名“又一村飯店”,百年老店換了新顏。

幾度春秋,幾度耕耘。現在的“又一村”包子挖掘和繼承了傳統做法,用半發麵、半酵面,肉陷內調進香油、醬油、蔥、姜、高湯等十餘種佐料精製而成,一九九零年獲得山東省飲食業優質產品稱號,二零零四年獲得“山東名小吃”稱號。又一村員工在繼承優良傳統的同時,不斷挖掘開發新的工藝,精心推出了灌湯包、牛羊肉包、什錦包、三鮮包、素包等品種,食者莫不讚嘆。

二零零六年,又一村飯店又被商務部確定為全國首批“中華老字號”企業,並於12月19日在北京飯店舉行了授牌儀式。百年的工藝,百年的錘鍊,又一村包子已聲名遠播,在飲食業獨樹一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