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簡介
美國戰地記者傑克·蓋斯默(喬治·克魯尼飾)剛剛抵達德國,他這次的任務是為波茨坦和會做現場報導。在和平會議上,同盟國的國家領導人舉行會面,商討戰敗的德國的未來將何去何從,以及如何建立一個全新的、自由的歐洲。當然,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只是用來欺瞞大眾的,其實他們真正的目的,是搜刮乾淨作為戰勝國能夠得到的最後一滴油水。
傑克本人對柏林並不陌生,二戰爆發前,他曾在柏林生活過一段日子,還經營了一家新聞辦公室,並將一段刻骨銘心的愛情留在了這裡。當他坐著搖搖晃晃的軍用吉普車再次踏上這片熟悉又陌生的土地時,有種恍如隔世的感覺。去機場接他的司機科伯羅·塔利(托比·馬奎爾飾)是一名正在服役的美國士兵,這個來自於中西部的年輕人看上去熱情、善良、正直,不過馬上就會發現,這個看似天真的小伙子其實內心骯髒陰冷,專門發戰爭財,做黑市交易。傑克對此並不感到吃驚,畢竟這座城市剛剛經歷了戰爭的洗禮,來到這裡的每一個人心中都有說不出口的秘密,包括他自己在內,他們希望在此獲得自己想要的一切:金錢、權力、生命,亦或只是換一種生活方式。
對於科伯羅的黑市交易和買家的真實身份,傑克都感到沒有興趣,但當他見到科伯羅的女友萊娜·勃蘭特(凱特·布蘭切特飾)時,卻不得不感嘆這個世界是如此之小:萊娜就是傑克以前在柏林生活時的愛人,然而,敏感的傑克很快就發現萊娜變了,不再是以前他認識的那個無憂無慮的小女孩了,戰爭摧毀了她所有的信仰,在這座幾乎已經變成廢墟的城市裡,就連呼吸似乎都變得異常困難。
科伯羅去俄國軍隊占領的地區做生意之後,第二天被發現陳屍荒野,口袋裡的10萬枚銀幣不翼而飛。在跟蹤調查的過程中,傑克發現自己捲入了一場神秘謀殺事件的漩渦之中,這背後還蘊藏著更大的陰謀,足以影響到美國和俄國的當權者。
當一切線索將傑克帶回到萊娜身邊後,他卻發現萊娜一直在欺騙自己。傑克絕望了,因為他知道在這樣一個仍然陷在戰爭的恐怖之中的國家裡,想要找出事情的真相幾乎是不可能的:戰爭中就是這樣,想要活命就不得不向一些不道德的交易妥協,用信仰和人性去換取苟延殘喘。
演職員表
演員表
角色 | 演員 | 備註 |
喬治·克魯尼 | 傑克·蓋斯默 | |
托比·馬奎爾 | 科伯羅·塔利 | |
凱特·布蘭切特 | 萊娜·勃蘭特 | |
博·布里吉斯 | 穆勒上校 | |
傑克·湯普森 | 國會議員 | |
托尼·庫蘭 | 丹尼 | |
勒蘭德·奧瑟 | 伯尼 | |
羅賓·薇格特 | 漢尼洛爾 | |
克里斯蒂安·奧利佛 | 埃米爾·勃蘭特 | |
保羅·埃德尼 | 二戰美國陸軍軍官 |
職員表
製作人 | Frederic Brost、Frederic W. Brost、Ben Cosgrove、格里高利·雅各、史蒂文·索德伯格、Ben Waisbren、萊昂納爾·威格拉姆 |
原著 | 約瑟夫·卡農 |
導演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副導演(助理) | Trey Batchelor、格里高利·雅各、Jody Spilkoman、David Pinkus、Jessica Lowrey、Basti Van Der Woude |
編劇 | 保羅·阿塔那斯奧 |
攝影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配樂 | 托馬斯·紐曼 |
剪輯 | 史蒂文·索德伯格 |
藝術指導 | 菲利普·墨西納 |
美術設計 | Doug J. Meerdink |
造型設計 | Louise Frogley |
視覺特效 | Thomas J. Smith |
布景師 | Kristen Toscano Messina |
(以上參考資料)
角色介紹
德國好人[2006年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美國電影] |
|
德國好人[2006年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美國電影] |
|
德國好人[2006年史蒂文·索德伯格執導美國電影] |
|
音樂原聲
序列號 | 歌曲名稱 | 序列號 | 歌曲名稱 |
01 | Unrecht Oder Recht (Main Title) | 16 | A Persilschein |
02 | River Havel | 17 | Stickball |
03 | Countess Roundheels | 18 | Golem |
04 | Such a Boy | 19 | Atom Bomb |
05 | Kraut Brain Trust | 20 | The Good German |
06 | The Russian Deals | 21 | Hannelore |
07 | A Good Dose | 22 | Occupation Marks |
08 | Muller's Billet | 23 | U-Bahn |
09 | Wittenbergplatz | 24 | The Brandenberg Gate |
10 | Trip Ticket | 25 | Skinny Lena |
11 | Safe House | 26 | Rockets for Our Side |
12 | A Nazi and a Jew | 27 | Always Something Worse |
13 | Dora | 28 | Godless People (End Title) |
14 | Kurfurstendamm | 29 | Jedem das Seine |
15 | The Big Three | 發行時間:2007年01月09日 |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花絮
● 膠片的高寬比為1.66:1——現在的電影院已經沒有這樣的放映設備了,所以影片仍然是在寬銀幕1.85:1的影院上映,畫面無法填充的部分用大黑邊代替。
● 索德伯格要求一些動作場面要喬治·克魯尼親自上陣,結果他那一直沒好利索的背傷再次復發。
● 影片拍攝期間,托比·馬奎爾的未婚妻為他生下一個美麗的女兒,馬奎爾在片場得到了所有人的祝福。
獲獎記錄
時間 | 獎項名稱 | 提名/獲獎 | 提名/獲獎方 |
2007年 | 第57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 | 提名 | 《德國好人》 |
第79屆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原創配樂 | 提名 | 托馬斯·紐曼 |
(以上參考資料)
幕後製作
創作背景
該片根據約瑟夫·卡農在2001年出版的同名小說改編。問世後受到好評,於是導演索德伯格與好友克魯尼在小說問世後不久就購買了其電影的改編權。
拍攝手法
為使影片更加貼近了小說塑造的歷史氛圍,索德伯格不僅選擇採用傳統的黑白拍攝的方式,還使用了早期的鏡頭和配樂,並在背景拍攝中模仿了背投式效果。他將拍攝局限於片場和有限的外景地,並借用了一些資料影片,其中的一些鏡頭是比利·懷爾德和威廉·惠勒在戰爭剛結束不久的柏林拍攝的。此外,片場只能使用白熾燈,這種粗糙、不自然的光源正好可以加重畫面的顆粒感。同時索德伯格還不讓使用無線麥克,所以片場所有的工作人員只能用耳語輕聲地說話,以免影響影片的拍攝質量。錄音也是用最老式的方法:工作人員要將麥克固定在支架上,然後舉到演員們的頭頂上。
發行信息
國家/地區 | 上映/發行日期(細節) |
美國 | 2006年11月12日(American Cinemateque) |
美國 | 2006年12月22日 |
美國 | 2007年1月19日 |
德國 | 2007年2月(Berli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 |
阿根廷 | 2007年2月1日 |
法國 | 2007年2月14日 |
新加坡 | 2007年2月22日 |
瑞典 | 2007年2月23日 |
德國 | 2007年3月1日 |
義大利 | 2007年3月2日 |
奧地利 | 2007年3月2日 |
澳大利亞 | 2007年3月8日 |
英國 | 2007年3月9日 |
西班牙 | 2007年3月9日 |
比利時 | 2007年3月14日 |
法國 | 2007年3月14日 |
冰島 | 2007年3月16日 |
巴西 | 2007年3月23日 |
荷蘭 | 2007年4月5日 |
捷克 | 2007年4月12日 |
土耳其 | 2007年4月13日 |
挪威 | 2007年4月20日 |
日本 | 2007年4月28日 |
印度 | 2007年4月 |
(以上參考資料)
影片評價
正面評價
《德國好人》融合了神秘、愛情、驚悚,非傳統但經典的種種誘人因素。形象地表現了人性如何在政治陰謀的逼迫之下生存與道德之間的矛盾。(央視網評)
在戰爭、神秘、驚悚等元素的包裝下,影片以錯綜複雜的二戰結束為背景,向觀眾展示了一幅大國爾虞我詐,人性險惡、陰暗的另類影像。許多陰謀論的電影總喜歡在一個動盪不安的環境中發生故事,該片也不免於俗,大陰謀緊套小陰謀,環環相扣,越接近事件的真相,觀眾感覺氣氛越凝重。(新快報評)
負面評價
敘事本身乏善可陳,人物行為邏輯也顯得牽強。導演斯蒂文·索德伯格似乎把精力全都放在形式上了:他有意要做一部“老片廠樣式,但沒有過去老片廠那些限制的電影”。演員的裝扮、說話方式、用光構圖都明顯向《北非諜影》靠攏,甚至用老式攝影機鏡頭。(南方周末評)
影片嚴重地顧此失彼,懸念無足輕重,幾場重頭戲都在其他電影中有類似情節,似曾相識。演員們賣力的表演在影片中也全無光彩,扮演《蜘蛛俠》的托比·馬奎爾在影片中扮演在黑市交易中鋌而走險的司機,有發揮演技的餘地,卻早早地被“謀殺”;喬治·克魯尼扮演的記者如同孤膽笨英雄,既不幽默,又無激情。(深圳特區報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