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沿革
(1662-1722年)清康熙年間建村,村上方有一眼井,故而得名。“德力胡同”系蒙古語,正音正字為“德力胡都格”, 意為“上井”。
1958年建大隊,以駐地德力胡同村命名。
1984年改建為村委會。
德力胡同村共有八個自然營子分別為德力胡同、水泉溝、羅鍋梁、平安鋪、下乾溝、上乾溝、大坡、石頭溝。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地形地貌
全村地形為典型的黃土丘陵山區。其中,耕地面積0.85萬畝,以旱地為主,水澆地500畝。
氣候特徵
德力胡同村位於敖漢旗西北部,屬於大陸性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太陽輻射強烈,日照豐富,氣溫日差較大。冬季漫長而寒冷,春季回暖快,夏季短而酷熱,降水集中;秋季氣溫驟降。雨熱同季,積溫有效性高。
貧困現象
一般貧困戶22戶34人
低保貧困戶44戶69人
五保貧困戶5戶6人
致貧原因:
因病致貧31戶51人; 因年老體弱致貧5戶6人; 因殘致貧的19戶32人; 其他原因致貧的16戶20人。
經濟概況
綜述
近年來,隨著各項支農惠農政策的出台和貫徹落實,我村在經濟結構調整、基礎設施建設、農民增收等方面有了較大的改善,在物質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設等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促進了本村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現全村總土地面積5.17萬畝,其中,耕地面積0.85萬畝,以旱地為主,水澆地500畝。,優質雜糧種植和畜牧養殖我村的主導產業。全村家畜存欄驢2000頭,豬730頭,羊1800隻,蛋雞3萬隻。
第一產業
農業:
2015年1月26日,敖漢旗水利局接到修梯田申請,並迅速研究坡改梯工程的落實,重點安排在德力胡同村與薩力巴鄉城子山村。
該工程總投資1250萬元,擬治理坡耕地面積8333.3畝,生物封溝613.5畝,溝岸林162畝,配套水源井10眼,鋪設輸水管路12846米,發展節水灌溉面積3273畝,修生產道路15.9公里,坡面蓄水溝5.41公里,修谷坊2座,建標誌碑2座。坡地變梯田後,穀子畝產由300斤提高到600斤,受益人口3378人,人均增收超千元。
畜牧業:
德力胡同村共養殖肉驢約2000頭,豬730頭,羊1800隻,蛋雞3萬隻,畜牧養殖淨產值,442萬元,占人均收入40%。
文化旅遊業:
位於新惠鎮趙寶溝村西北2公里的緩坡地上,當地稱為“北大地”,是“趙寶溝文化”的命名地。遺址四面環山,前臨小河,有泉水終年不息,向東注入教來河。1982年敖漢旗文物普查時發現,1986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內蒙古工作隊發掘。1996年公布為內蒙古自治區第三批文物保護單位。
地方特產
贏得了世界環境規劃署授予的“全球500佳”的美譽敖漢小米,是德力胡同村的一大特產。
地方扶貧企業
2017年成立敖漢旗惠豐雜糧種植合作社,該合作社是一個集種植、加工、銷售於一體的綜合性合作社。
2018年敖漢旗惠豐雜糧種植合作社與內蒙古科技大學合作,主要藉助敖漢小米這一地區特產,對德力胡同村精準扶貧。內蒙古科技大學團隊以扶貧為主要目的,利用課餘時間進行敖漢小米特色行銷的策劃。並在進行了詳細的相關策劃之後,團隊與學校取得聯繫,獲得了土木工程學院以及德力胡同村委會的大力支持。初步建立了共建大學生課外創業實踐基地的意向。並於2018年5月掛牌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