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到西周時期的諸侯國
微國,夏朝時期最早建立於山東的西南部,後被殷商上甲微打敗,向西逃到了山西潞城,但是冤家畢竟是冤家,敵國終究是敵國,商與微最後還是戰爭不斷,後來商王廩辛(商代第26位國王,公元前1191年即位。廩,音lǐn)對微國的打擊最為沉重,在戰爭中,俘獲了微國的重要首領,並用以祭神。戰敗的微人不得不再次西遷,這次他們西遷到了渭水中游南岸,今陝西眉縣境內,依附於西周。西周時期建國
周原出土的卜辭中記載,周文王時,楚和微曾共同參與了周的祭祀活動,舉行過焚柴祭天的儀式,這表明微國對西周十分忠誠。由於微族與商人屬世仇,周武王伐商,微國積極參與的程度可以用“不遺餘力”來形容。據《尚書·牧誓》記載,聯軍部隊“如虎如貔如熊如羆”,一直是勇往直前,不知退縮。武王滅商後,微國受到重賞,受封為子爵,在陝西眉縣正式立國。此處離西周都城不遠,微國負有保護周京外圍安全的責任,表明滅商後,周王對微國十分信任。
微國遷鄂
事物往往會走向自己的反面。常言道,“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當周王朝平定了東方的動亂,政權一旦穩固之後,微國和其宗主國的矛盾也突顯出來,西周王朝不允許在他的發祥地出現一個強大的外姓族國,特別是有影響和號召力的古國,於是,在西周早年的金文中就出現了征眉(微)的記載。微國先是委曲求全,一面卑詞求和,一面進貢布帛珍寶,但周王朝還是不依不饒,最後,不得已,微國再次走上了逃亡之路。這次逃亡,由於東出函谷關的道路為西周軍隊把守,微人不得不向南翻越險峻陡峭的秦嶺,出褒斜古道,於千辛萬苦中經陝西漢中奔鄂西北,在鄂西北有和他們的先祖並肩作戰過的庸、盧、彭、濮等方國的後人,這些方國與微國由於歷史上曾經結盟,一直保持著較為友好的關係。
微國再次建國
微國在竹山立國,大概在周穆王(公元前976—前923年在位)時期,微國徹底遷出鄂西北,大概是在西周末年,或是東周初年,其受庸國庇護,在竹山西立國,不足兩百年。據《史記》,楚國當其崛起之初,熊渠“乃興兵伐庸、楊粵,至於鄂”。楚國為什麼要先拿庸國開刀,換言之,楚庸之間有何過節呢?在古代,興師討伐,是要有一定理由的,謂之“師出有名”和“興師問罪”。《史記》載楚武王熊通伐隨,隨人就質問楚國說:“隨國並沒有什麼罪過,你們為什麼要兵戎相見?”熊通對此作了回答,他說:“楚國屬蠻夷之邦,現今諸侯相侵相殺,我也想加入混戰,如果你隨國能從中斡鏇,讓王室提高我的封號,我才罷兵。”隨侯答應了熊通的要求,楚就收兵回國了。
據《左傳》記載,齊桓公率領多國部隊伐楚,楚國質問說:齊楚間隔著多個國家,為什麼要勞師襲遠?齊國回答了三條理由:一是王室有授權,二是楚國沒有按規定向周王進貢,三是周昭王南征而不復,與楚國相關。對“貢之不入”,楚人承認有此過錯,但對昭王南征不復,楚國堅持認為與己無關。關於熊渠伐庸的理由,史籍未予明載,但從熊渠“甚得江漢間民和”看,肯定會是“師出有名”的。
楚國討伐庸國的理由,我們認為與“昭王南征不復”有關,由於庸國一直庇護和支持南逃的微國,並帶頭聯合周邊諸國多次與南征的王師對抗,因此,楚國就以為昭王復仇的名義首先兵指庸國,這是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熊渠伐庸,時周夷王在位。
夷王之後是厲王,厲王之後是宣王。周宣王在位時期(公元前827—前782年),加大了對江漢和江淮間各種反對勢力的打擊力度。在《詩經·大雅》中,有《江漢》一篇,據近人考證,此即是存世的《昭伯虎簋銘》之一。詩中頌揚了昭穆公(又稱昭公,名虎)遠涉江漢,征服淮夷的輝煌戰果和業績。其中有一段這樣寫道:“江漢之滸,王命召虎,式辟四方,徹我疆土,匪疚匪棘,王國來極,於疆於理,至於南海。”翻譯成白話文,就是:“江漢之水畔,宣王命召虎,負責開四方,精心治疆土,無憂也無難,劃地分田土,直到南海濱。”此時不僅楚國的擴張政策受挫,有所收斂。在竹山的微國,也在周王室的重點打擊範圍之列。在周宣王時的銅器銘文中,又有王朝征微(眉)的記載,值得一提的是,銘文中“眉敖”連稱,許倬雲《西周史》說“眉敖”是仿楚國稱國君為“敖”之例,眉敖就是微國國君,並說微國地在川東,竹山西與四川接壤,其方位大致不離。
據宣王時的器銘,眉敖在得知周王要派大臣討伐時,趕緊向周王進貢稱臣,周王很高興,取消了征伐計畫,並給予了回賜,並稱述其由遠方歸順之德。我們認為,稱微王為眉敖,一則反映微國時在江漢之間,用的是楚方言稱謂;二則反映周人因忌諱而不稱微王(眉王),微國國君在竹山就是稱王的,“微王山”就是證明。周王室反感諸侯僭號稱王,便於銘文中依方言改稱“眉敖”以為掩飾。周宣王時有徵眉之舉動,這證明了此前周夷王時楚伐庸,其理由為庸庇護了微國的推測是能夠成立的。楚伐庸,是替周王討還公道,理由確實充分。
熊渠伐庸,庸國為了息事寧人和減少麻煩,大概同意了驅逐微國的要求,但這只是一種敷衍。當楚軍撤退之後,微國仍在庸國的西境活動,故至周宣王時,仍然有徵眉(微)之舉。由於受楚國和周王室的雙重壓迫,微國在鄂西北很難立足,特別是後來楚國勢力愈來愈強,庸國已自身難保,無力為微國提供保護,在這種情況下,微國進一步向遠離中原的西南地區遷徙。於是關於微國的地望,又有四川巴縣之說,還有更遠至四川眉山的說法,認為眉山也是微人居住後留下的地名。從湖北竹山西南至四川巴縣,再西至四川眉山縣,
含義
微國是國際政治中的一個很有趣的現象,九十年代,人們創造了一個新單詞來命名他們,叫做“Micoronation”。他們不具備國際社會中的國家地位,卻一本正經的把自己當作合法的一國:設計國旗國徽、成立政府、發行貨幣郵票、頒布護照……微國是由一小撮人建立的、除了本國國民之外沒有人承認的”自娛自樂型國家“。
分類等級
微國研究專家、美國人歐文·S·施特勞斯把微國分為5個等級。第一級:沒有幾個成員,隨意的臨時拼湊而成,沒有實踐行動的微國;
第二級:有較多的成員並組成了機構,但大都停留在紙面或網路上,沒有實踐行動的微國;
第三級:擁有現實中的一些國家象徵,如國旗、國徽、貨幣和郵票,但影響力只限於某一地區的微國;
第四級:擁有現實中的一些國家特徵,如國旗、國徽、貨幣和郵票,同時具備國際影響力的微國;
第五級:最高級的微國形態,不僅具備第四級的特點,而且謀求自立、挑戰所在國法律的微國。
雖然微國的數量很多,但真正能達到最高級的只有十來個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