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興鎮[貴州赤水市復興鎮]

復興鎮地處赤水西北郊,距赤水市中區12公里,是赤水的經濟文化重鎮,復興鎮文化歷史悠久,旅遊資源豐富,水陸交通便捷。北宋大觀三年(1109年)仁懷廳治所設於復興場,因而素有千年古鎮之稱。復興場還是“川鹽進黔”的主要口岸之一,歷來都是兵家必爭之地。1935年1月,中央紅軍在這裡與川軍發生激戰。2005年,鄉鎮企業總產值完成28600萬元,為年計畫的229.17%;地方財政收入完成155.2萬元,為年計畫的136.3%;計畫生育率達95.71%,人口自然增長率0.95%,城鎮化率26%;全鎮社會穩定。

社會經濟

赤水市復興鎮鳥瞰圖 赤水市復興鎮鳥瞰圖

這些年來,復興鎮黨委、政府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認真貫徹十七屆四、五中全會精神,以“實踐科學發展,加快富民強鎮”為目標,團結和帶領廣大黨員幹部民眾,埋頭苦幹,開拓創新,堅定不移地實施“農業穩鎮、工業強鎮、服務興鎮”戰略,全鎮實現了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農村穩定的良好格局。201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2986萬元,同比增長12.5%;工業總產值124796萬元,同比增長0.8%;鄉鎮企業總產39500萬元,同比增長14%;完成財政收入329.64萬元,為收入預算數的114%,實現超收45萬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970萬元,同比增長639%;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435元,同比增加602元,增長13.6%.呈現出經濟發展、政治穩定、社會進步、人民安居樂業的和諧局面。

工業園區

復興鎮長江新村 復興鎮長江新村

復興鎮工業園區始建於2003年,位於該鎮長江村、太和村和新興社區的三角地帶,規劃面積5平方公里,園區西臨赤水河,習赤公路、沙復公路貫穿其間,水陸交通方便;具備了“通信、水、電、路”四通。復興工業園區自設立以來,已有年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兩家;本土中小型企業五家。2005年,園區創造國民生產總值17000元,占全鎮國民生產總值的70%。實現利稅近千萬元。2006年,復興鎮鎮政府已同貴陽某公司簽約,投資1500萬元創辦外向型企業開發赤水竹筍資源。

小鎮特色

復興鎮老街 復興鎮老街

復興鎮是一個集紅色文化、竹文化及鹽文化為一體的小鎮。有一條長1000米,寬28米平坦筆直的大街,這標誌著全鎮小城鎮建設的成果,集鎮占地面積達到2平方公里。建築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明清建築的古鎮老街、古樸典雅的江西會館、川鹽入黔的鹽文化遺址、東漢岸墓群等在這裡受到保護,具有現代理念的紅軍雕塑,復興國小建築群等。

民俗文化

復興地處黔北,緊連川南,為黔川重要古鎮,是貴州開發較早地區,歷史悠久,受巴蜀文化影響較深,遠在新石器時期,赤水河中下游已有人類活動,已發現有符號,從考古發現的馬鞍山岩山墓群中出土的陶、瓷、銅、鐵生活用具與生產工具,證明從漢代起已與中原地區有了交往,也成為赤水開發較早的重要物證。

北宋大觀三年(公元1109年)復興場為仁懷廳治所,轄現今赤水、習水、仁懷三縣市,宣和三年(1121年)以後,先後改建為廳和懷和懷陽縣、播州長官司仁懷裡治所等,曾是該地區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以後八百年的風雲變幻中,歷經滄桑,幾度毀於兵燹。期間,更因“清王朝平定播州之役”、“太平軍過境入川”、“紅軍長征途中大戰川軍”等史實而在近現代史上久負盛名。

明萬曆25-28年(公元1597-1600年)發生的平定播州之亂中,復興慘遭兵禍,房屋損毀嚴重。此後,新建仁懷縣遷至留元壩(現赤水市中),復興以“老仁懷”相稱,並將此名鐫刻於場口的石牌坊上(俗稱砟子門)。因此,“老仁懷”之名遠播。

太平軍石達開和中國工農紅軍先後在復興境內戰鬥過,留下了許多遺蹟和可歌可泣的動人故事。紅軍復興場戰鬥,是中國工農紅軍長征時期毛澤東同志指揮“四渡赤水”的典型戰役之一。1935年1月27日晨,紅一軍團二師與川軍達鳳岡、章安平旅在復興場白岩背、水腦上、袁家田、紅岩寺等地英勇頑強的戰鬥,經過一天激烈的戰鬥,成功運用了“調虎離山”之計,為四渡赤水偉大戰略奠定了基礎,紅二師團長歐陽鑫在此戰鬥中英勇犧牲。1998年復興鎮命名為革命老區,是一個具備充分條件的歷史文化名鎮。

此外,在歷史上還是赤水河中下游地區的高貿地祥地,復興場在成為仁懷治所之時就已經是一個初具規模的水運碼頭,自明代起,川鹽經此沿赤水河逆行入境,成為著名的川鹽及布匹等工業品入黔之“仁岸”.同時黔北豐富的煤、鐵等礦產治煉和竹木柴炭糧食等農副土特產品隨之輸往全國各地,長期以來,高賈雲集,市場繁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