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簡介
概況:
四川省射洪縣復興鎮俗稱“牛啃土”,距縣城39千米,據川中名勝金華山17千米,幅員面積52平方千米,耕地面積22431畝,總人口2.7萬,總戶數7700戶。人民政府駐人民街96號,電話區號0825,郵政編碼629214。主要農副產品有棉花、小麥、玉米、水稻、紅苕、油菜、生豬、蠶繭、禽蛋、蔬菜等。復興鎮在1992年9月撤區並鄉建鎮時,將原虎楊、安樂二鄉併入該鎮。該鎮位於射洪縣北端,東與鹽亭接壤,西同三台交界。除本集鎮外,還有博古、安樂兩個下屬場鎮。共有21個行政村,199個村名小組。
名稱來歷:始名“福星”,清嘉慶年間更名為“福興”。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復興鎮。以後沿用此名。
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05°16′46″~105°23′1″,北緯31°2′44″~31°8′27″。地處射洪縣北部,東接太興鎮,南連金華鎮,西接潼射鎮,北鄰伏河鄉。人民政府駐人民街96號,電話區號0825,郵政編碼629214,南距射洪縣城區37千米。
行政區劃
政區沿革
清初屬懷德鄉一甲。
清宣統元年(1909年),置復興鎮。
民國29年,設為復興鄉。
1950年,成立復興鄉人民政府。
1958年,改為復興公社。
1985年,改為復興鎮。
1992年9月,由原復興、虎楊、安樂3鄉合併組建復興鎮。
政區劃分
截至2011年末轄石板河、楊府罐、靈華、喻家溝、觀花、打石壩、大龍、玉貞、青蓮、青槓埡、三江、會仙、龍歸、羅家岩、安樂、富樂、寶聖、博古、九聖、青龍宮、雷堂等21個村民委員會和金鳳1個社區居民委員會。
復興鎮下轄村:
石板河村 | 楊府罐村 | 靈華村 | 喻家溝村 | 觀花村 |
打石壩村 | 大龍村 | 玉貞村 | 青蓮村 | 青槓埡村 |
三江村 | 會仙村 | 龍歸村 | 羅家岩村 | 安樂村 |
富樂村 | 寶聖村 | 博古村 | 九聖村 | 青龍宮村 |
雷堂村 | 金鳳社區 |
自然資源
該鎮地處川中深丘地帶,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年均降雨量931毫米,年均氣溫17.2℃,極端最高溫37.2℃,年均日照時數1297.6小時,無霜期285天,最多為328天,年均霧日44個,土質多為褐色粘土,以中性、微酸性為主,粘泥適中,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境內礦產資源主要有石油、石英沙、膨潤土、煤和天然氣。水利上,有可蓄水300多萬立方米的大龍山水庫和其他8座水庫,水面年產魚1.5萬公斤。該鎮森林覆蓋率達30%,主要用材林有柏、松、榿木、桉樹等,薪炭林有黃荊、馬桑、洋槐等,經濟林木有桑、梨、桃、李、柑桔、枇杷、油桐等,其中李樹有10多萬株。該鎮主要野生動物有野兔、錦雞、黃鸝、喜鵲等近20種。
經濟狀況
2001年該鎮國內生產總值3.61億元,其中:第一產業7942萬元,第二產業14200萬元,第三產業13959萬元,形成了建築建材、家具、蔬菜加工、養殖等產業門類。糧食總產16239噸,生豬出欄2.7萬頭。集市貿易成交總額1.5億元,商品零售總額2.1億元。財稅收入實現175.0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144元。在該鎮企業打工的300人,工資總額150萬元;外出務工6500人,主要在成都、深圳、西藏、雲南、新疆、西安等地從事建築、商貿、餐飲等行業,收入總額達1745萬元。
該鎮以糧、棉、油、豬、蠶、禽、蛋、菜等為支柱產業,養殖業在結構調整中快步發展,從種源、技術、資金、人才等方面給予養殖場(大戶)予以護持,使之上規模、上檔次、增效益。該鎮有年出欄2000頭豬的大型養成殖場1個,出欄5000隻雞的養雞場2個、出欄2000隻兔的養兔場1個,有各類養殖大戶1200餘戶,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40%以上。
鄉鎮建設
復興鎮集鎮建城區面積達2.4億平方千米,有集鎮人口8521人,有日供水2400噸的自來水廠1座,35KV變電站1座。集鎮8條街道已全部硬化,2360戶居民用上了天然氣。鎮道32千米已全部黑色化,各村組之間主要幹道全部水泥混凝土路面。有電信支局1個,農業銀行分行1一個,郵政儲蓄1個,農村信用社一所。程控電話850門,實現了村村通電話。
教育事業建設
鎮級中學1所,國小4所,入學率100%,已普及九年制義務教育。
醫療衛生建設
有合格的鎮衛生院3所,村甲級醫療站7個,醫療點14個。敬老院1個,參加農村養老保險的占鎮人口10%。
人文景觀
“牛王會”是復興負有盛名的地方性節日,相傳,復興鎮在明朝成化年間興場之時,人們出於對牛的崇拜,便在金鳳山立廟祭祀,每年農曆3月18日,復興人都將舉行盛大廟會活動,以祈農耕順利,五穀豐登。一年一度的“牛王會”已成為該鎮商貿和民眾文化活動相結合的綜合性節日,商貿成交總額達100萬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