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介紹
復旦大學社會學學科始建於1925年,孫本文、應成一、言心哲、雷潔瓊、楊開道、潘光旦等著名社會學家曾在本系任教,1952年因院系調整停辦,1988年全面恢復重建社會學學科。復旦大學心理學系始建於1923年,由留美博士郭任遠先生回國創建,1925年心理學系改組為心理學院,1926年建成心理學院大樓——“子彬院”,心理學家唐鉞、高覺 敷、左任俠、蕭孝嶸、章頤年、張耀翔、謝循初、生理學家蔡翹等知名學者曾先後在本系任教,1952年因院系調整停辦,2002年恢復重建心理學學科。2004年12月19日正式成立學院。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是國內領先、國際享有較高知名度的社會建設和公共政策的教學研究基地,在社會學理論、人口學、社會福利、城市發展等多個領域發揮其鮮明特色和重要影響力,有著社會學、心理學、經濟管理等領域的頂尖合作項目,為全國尤其上海的社會發展重大決策提供服務和支撐。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主要由社會學系、社會工作學系、心理學系、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系、人口研究所、人類學民族學研究所這四系二所以及公共管理與公共政策創新基地、當代中國社會生活資料中心等單位組成。學院致力於成為綜合實力與亞洲頂尖大學相當、一些重點領域與歐美一流大學水平相當的學術研究中心和人才培養中心;在社會服務上成為國內一流的政策諮詢中心;以培養各專業高級人才為目標,使所培養的學生具有較強的學術創新意識和獨立科研能力,具備同國際學術前沿對話的堅實基礎,在海內外學界及政商各界有優秀聲譽。
學院目前建有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社會心理學、老年學、社會工作8個博士點;建有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社會心理學、社會保障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老年學、社會工作8個碩士點;其中社會學一級學科現為上海市高校一流學科(B 類)。全職教學科研人員共有70餘位,超過1/3在全球頂尖大學如哈佛大學、芝加哥大學、密西根大學、杜克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賓夕法尼亞大學、倫敦政經學院等大學獲得博士學位。
在過去幾年裡,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參與國家政策制定,在“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形成中發揮了重要的歷史性作用;社會風險管理貢獻突出,在外灘踩踏等事件善後社會工作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網際網路治理、社會矛盾化解提供了重要決策建議;服務地方政府與社會,為上海社會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概況
宗旨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院長彭希哲表示,學院旨在構建與復旦大學創建世界一流大學相稱的、國際化與本土化結合的、國內領先和國際有一定知名度的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的教學和研究基地,在若干領域具有鮮明特色和重要影響力,為全國尤其上海的社會發展重大決策提供服務和支撐。
待設學科
學院將設立社會學系、社會工作與社會行政系、社會保障與社會政策系、心理學系、人口研究所等系所,繼續建設原有的研究中心,並與政府部門開展廣泛合作,擬建立復旦大學勞動關係研究中心、復旦大學城市發展研究中心、復旦大學信息與社會評估中心、復旦大學社區衛生服務發展與評估中心。
專業設定
復旦大學社會發展與公共政策學院現有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3個本科專業;社會學、人口學、人類學、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社會保障學、心理學6個碩士點和社會工作碩士(MSW)專業學位點。現有社會學、人口/資源/環境經濟學、社會管理與社會政策3個博士點,社會學博士後流動站1個。
3個本科專業每年招收學生100人左右。
社會學專業
社會學專業始建於1925年。該專業致力於培養具備全球化視野,紮實的理論和方法基礎,較強的實際社會研究能力的高級專門人才。學生主要學習社會學理論和套用社會學的基礎知識,接受社會調查研究方法和技能的綜合訓練;畢業生在社會分析、調查研究、社會管理與政策研究等方面具有突出的優勢。專業課程包括社會學導論、社會學理論、社會調查研究方法、社會統計學、社會科學統計軟體套用、市場調查與預測、經濟社會學、城市社會學、組織社會學等。
社會學本科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收,本科畢業後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社會工作專業
社會工作專業旨在培養具備專業理念及技術、熟練掌握社會管理與服務能力的綜合型專業人才。復旦大學社會工作學科的教學始於1929年,2000年開始招收本科學生。社會工作專業的教學形式有教師講授、專題討論、角色模擬、影像研究、實務執行等,並建有國內領先的實驗室和多個實習基地。專業課程包括社會工作導論、社會工作行政、社會政策、社會工作倫理、社會福利理論、個案工作、團體工作、社區工作、非營利機構管理、青少年社會工作、企業社會工作等。
社會工作本科專業文理科學生兼收,本科畢業後授予法學學士學位。
心理學專業
復旦大學心理學專業最早開始於1923年,2002年恢復心理學本科專業招生。心理學專業旨在培養專業理論突出、套用實踐能力出眾的心理學人才。該專業一方面強調現代認知神經科學、計算機科學和信息科學在當今心理學基礎研究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面重點培養學生具有開闊的思路和深厚的人文關懷,並建有專門的心理學實驗室和多個實習點。專業課程包括普通心理學、實驗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心理實驗設計與研究方法、社會心理學、教育心理學、心理統計、諮詢心理學、管理心理學等。
心理學本科專業招收理科學生,本科畢業後授予理學學士學位。
國際合作與交流
學院積極推進國際化進程,目前已與英國倫敦政治經濟學院、加拿大女王大學,美國波士頓大學,美國華盛頓大學聖路易斯分校,瑞典隆德大學,挪威卑爾根大學、香港大學、韓國首爾市立大學在內的多所境外大學達成交換學生以及合作研究協定。每年接待海外境外校際、系際交流學生20餘人,平均約有50人次學生通過校際、系際交流項目出外訪學。據不完全統計,2005年8月至今,學院本科生近350人次分別赴美國、英國、加拿大、瑞典、挪威、日本、韓國、香港、新加坡、台灣等地學習交流;2010年出國/出境學生人數就達到80人次,其中包括在國外/境外高校交流學習一學期或以上的學生20人左右。學院還不斷增加擁有豐富教學經驗的中外優秀師資,強調國際視野和本土經驗融合,定期邀請來自美國哈佛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美國加利佛尼亞大學等著名高校的教授為本科生授課。近6年來,學院開設過的英語課程達百餘門次,其數量居全校前列。
學院設有與歐美院校與教育機構合作的6個國際留學和交流項目,以及全英文授課的“中國社會與公共政策”國際碩士(EMA)項目、與瑞典隆德大學合作的雙學位項目等。其中,學院與加拿大女王大學合辦的“發展研究”課程,與挪威卑爾根大學合辦的“全球化研究”課程,為本科生提供了同外國留學生一對一結伴學習的機會。2009年,“發展研究”課程獲得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命名的“國家雙語教學示範課程”榮譽。
就業情況
學院鼓勵學生將專業學習與社會實踐、社會服務和職業發展相結合,培養的畢業生綜合素質高,以視野開闊、社會責任感強、兼具領導能力而受到社會青睞。
社會學、社會工作和心理學專業的學生理論功底紮實,擅長數理統計、社會調查、社會研究、臨床諮詢和機構運作等,具有團隊合作精神和社會管理才能。畢業生廣泛分布在各個領域,去向主要有:(1)出國出境或在境內高校就讀研究生,可涉及社會學、社會工作、心理學、人類學、人口學、經濟學、社會保障、社會政策、法律、管理、新聞與傳播等多個領域,表現出極強的專業適應性和競爭力。(2)國內外大型諮詢公司或市場調查公司就業。(3)會計師事務所、銀行等金融服務行業的相關工作。(3)移動通訊、菸草公司、電視台、知名紙媒等大型國有企業。(4)政府管理部門或事業單位就業,從事管理、行政等工作。(5)依託優秀實力進行自我創業,包括市場運行、社會服務、心理測量與評估、諮詢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