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馬克思出發

人與人的活動一 社會:活動的人的系統第一節 人的活動與歷史的趨勢一

出版信息

作者: 王効民

ISBN: 9787500481171

版次: 1

開本: 16

頁數: 289

內容簡介

從馬克思出發:實踐的唯物主義邏輯構造
本書是對實踐的唯物主義的當代形態進行理論研究的一個成果。強調“從馬克思出發”,是在馬克思的實踐的唯物主義指導下,以自覺的實踐改造自然和社會,創造更理想的屬人世界。書中第一章集中講實踐,把人、人的活動、人的本質置於實踐的基礎之上,體現了實踐的唯物主義的根本立場。作者把認識活動、功利活動和審美活動分別加以討論,各成一章,對應著理性世界、意志世界與情感世界,對人們所謂的知、情、意三大領域作了極富特色的闡發。最後兩章分別論述社會和歷史,把社會作為活動的人的系統,把歷史作為人的活動過程來說明,實際上是從橫與縱、空間與時間兩個維度對人的生存和發展進行實踐的唯物主義的闡述。這種“邏輯構造”與以往同類著作是不同的,很有新意。在具體的邏輯結構上,本書作了許多揭示和論述,提出了許多頗為獨到的見解。

圖書目錄


導論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與作用
一 人的自然發生
二 “天人合一”:人的原始狀態
三 “天人相分”:人從自然界中的自我提升
四 主體與客體
五 “人生悖論”:人的有限性與無限性
六 馬克思的哲學革命:“實踐的唯物主義”
七 天人關係
第一章 實踐
第一節 人與人的活動
一 人的活動
二 人的活動方式
三 人活動的舞台
第二節 人的本質
一 人是什麼
二 馬克思的實踐概念
三 作為實踐內在成分的最初精神因素:感覺與知覺
四 作為實踐內在成分的基本精神因素:語言
五 實踐是人與人生存的世界的中介
第三節 物質生產活動
一 物質財富的生產活動是人類首要的活動
二 物質生產活動的基本要素
三 物質生產活動的基本要素的歷史發展
四 物質生產過程中的分工與協作
第四節 社會交往活動
一 動物界的交往行為
二 社會交往活動源自人的生命需要
三 社會交往活動的內容與形式
四 社會交往活動的競爭與合作的兩重性
五 社會交往活動創造社會關係與社會組織
六 社會交往方式是人與人的相互作用方式
第二章 認識活動與理性世界
第一節 理性傳統、科學精神
一 童稚之心
二 非功利的價值取向
三 邏輯的方法
四 有根據的懷疑
五 知識的不斷完善和創新
第二節 認識活動
一 人的感性能力與理性能力
二 比較:劃分與度量
三 歸納法與演繹法
四 分析法與綜合法
五 辯證法
六 認識活動中的非理性因素:情感、意志
七 認識的建構:從抽象到具體的方法和過程
八 認識的建構:外在制約參量的干預和控制
九 認識的發展
十 認識活動的局限性
十一 科學活動
第三節 理性世界:哲學圖景
一 實體
二 作用
三 系統
四 過程
五 世界
第四節 真理:思想的界限
一 歷史上的真理觀
二 真理的內在性質:邏輯的自洽性
三 真理的外在尺度:實踐的檢驗
四 真理是實踐的理由
第三章 功利活動與意志世界
第一節 價值
一 人的需要
二 價值——人的需要的滿足
三 人的價值——人對人的意義
第二節 評價
一 主體對客體的評價
二 主體的自我評價
三 意志自由和社會規範
第三節 功利活動
一 活動的功利性與非功利性
二 政治活動與社會理想
三 道德行為與人格理想
第四節 意志世界:價值體系
一 人生態度
二 人生選擇
三 人生意義
四 意志對理性、實踐的引導
第四章 審美活動與情感世界
第一節 審美活動
一 人對世界的感受和體驗
二 藝術創造活動
三 藝術鑑賞活動
四 情緒性行為
五 人的情感過程
第二節 情感世界:精神體驗
一 多樣、發展的情感世界
二 喜悅與悲哀
三 自信與自卑
四 平和與焦躁
五 憂患與狂妄
六 崇高與渺小
七 美與醜
第三節 人的精神與實踐
一 精神:知識、意志、情感的統一
二 精神的發展和歷史形態
三 精神對實踐的作用
四 實踐對精神的基礎地位與決定作用
五 人生境界
第五章 社會:活動的人的系統
第一節 個人的活動及其意義
一 個人的作用:意志、能力、參與度
二 個人的數量:人口的社會意義
三 普通個人與歷史人物的作用
四 個人與社會
第二節 群體的活動及其意義
一 社會分工
二 社會分化:職業
三 社會分化:民族
四 社會分化:宗教
五 社會分化:階級
第三節 個人、群體的活動的主要領域
一 經濟活動領域
二 政治活動領域
三 文化活動領域
第四節 社會矛盾與社會整合
一 社會矛盾
二 社會基本矛盾
三 妥協與對抗
四 保守與革新
五 和平與戰爭
六 社會整合
第六章 歷史:人的活動的過程
第一節 人的活動與歷史的趨勢
一 歷史的“悖論”
二 人的活動及其合力
三 歷史的共性與個性
四 歷史的連續性與階段性
第二節 人類歷史過程
一 馬克思考察歷史的特定著眼點
二 多線、多樣的前資本主義歷史
三 歐洲資本主義的萌芽、壯大和確立
四 自由資本主義與馬克思主義
五 壟斷資本主義與史達林社會主義模式
六 進入21世紀的人類世界
七 人的家園
第三節 社會歷史觀
一 個人彰顯的英雄史觀
二 影響深遠的精神決定論
三 獨樹一幟的唯物主義歷史觀
四 社會歷史的多因素綜合作用理論
結束語 哲學的內在性質與外在功能
一 哲學的源頭
二 哲學的內容和形式
三 哲學圍繞的中心和哲學的根本問題
四 哲學的分叉:民族性
五 哲學的論爭:派別性
六 哲學的發展:時代性
七 哲學的現代地位和功能
參考文獻
後記

作者簡介

王効民,1946年10月出生,山西省沁縣人。1979年10月被中國人民大學哲學系錄取為研究生,師從著名教授肖前、李秀林等主修馬克思主義哲學,1982年7月畢業,獲哲學碩士學位。畢業後在高校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教學和研究。在“光明日報”、“中國人民大學學報”、“教學與研究”等報刊上發表學術論文50餘篇,2003年由中國一財政經濟出版社出版專著《市場經濟與歷史傳統——解讀中國社會的特殊性》。1991-1992年,作為教育部公派學者,留學南斯拉夫貝爾格勒大學。現為山西大學商務學院教授,兼任中國歷史唯物主義學會常務理事、山西省哲學學會常務理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