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清華園到未名湖

從清華園到未名湖

《從清華園到未名湖》是任彥申同志數十年工作經驗和人生體悟的感言集。作者以在北大清華生活工作的經歷為基礎,用凝練的筆法、精妙的話語,對領導哲學、人才理念、大學精神、思潮學潮等都提出許多真知灼見,其中不少段落可作人生的箴言,讀來令人擊節,掩卷讓人深思。書中所論的大學管理、人才理念、領導哲學、思潮學潮等諸多問題,都是時下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其觀點切中時弊、令人深思。全書共分九篇:一、我觀北大清華;二、談談人才理念;三、關於領導哲學;四、一把手的藝術;五、大學管理的誤區;六、思潮的困惑與出路;七、學潮的風險與對策;八、大學何去何從;九、十年的記憶。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從清華園到未名湖從清華園到未名湖

本書是任彥申同志數十年工作經驗和人生體悟的感言集。作者以在北大清華生活工作的經歷為基礎,用凝練的筆法、精妙的話語,對領導哲學、人才理念、大學精神、思潮學潮等都提出許多真知灼見,其中不少段落可作人生的箴言,讀來令人擊節,掩卷讓人深思。書中所論的大學管理、人才理念、領導哲學、思潮學潮等諸多問題,都是時下人們所關心的問題,其觀點切中時弊、令人深思。全書共分九篇:一、我觀北大清華;二、談談人才理念;三、關於領導哲學;四、一把手的藝術;五、大學管理的誤區;六、思潮的困惑與出路;七、學潮的風險與對策;八、大學何去何從;九、十年的記憶。

編輯推薦

北大是一首詩歌,清華是一篇論文;北大是思想家的沃土,清華是工程師的搖籃。就培養人才而言,應當揚長補短;就使用人才而言,應當揚長避短;就保護人才而言,應當揚長容短,必要時敢於護短。一個受人擁戴的領導者,應當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義地交往。世界的本質在於〖多〗而不在於〖一〗。多元共生,這是繁榮的標誌、活力的源泉、強大而持久的保證。

文摘

世人眼中的北大清華

因為北大和清華名聲很大,社會各界對它們的關注度也格外高,有關北大、清華的人才怪傑、奇聞軼事也成了人們茶餘飯後談論的一大熱題,不僅知識界、讀書人樂此不疲,即使和北大、清華從不沾邊的人也常常發表一些奇談妙論。下面不妨列舉若干種流行的關於北大清華特點的說法:

北大是一首詩歌,清華是一篇論文。

北大是思想家的沃土,清華是工程師的搖籃。

北大的哲學是:在批判舊世界中發現新世界;清華的哲學是:重要的是建設一個新世界。

北大灑脫狂放,外向力強;清華嚴謹務實,內聚力大。

北大重個性發展,清華重團隊精神;北大管理鬆散,清華紀律嚴明;北大人喜歡一鳴驚人,清華人處世平和。

北大學生長短隨意,清華學生整齊劃一;北大學生奇才怪才多,清華學生成功率高。

這些說法,大抵是街談巷議,“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既談不上客觀準確,也用不著統一認識。

其實,北大、清華都如同一部厚重的書,博大精深,多姿多彩,絕不是用一兩句話就能概括的。至於兩校的精神,許多也是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如果非要簡化地加以表述,難免不得要領,畫了毛皮而丟了神韻。

北大人說北大

對於北大的校風、校格、精神、主義、傳統、特色,北大的師生也在不斷地研究概括,進行自我評價、自我描繪。下面選取一些北大人自己看自己的說法:

馬寅初(曾任北大校長):回憶母校自蔡先生執掌校務以來,力圖改革,五四運動,打倒賣國賊,作人民思想之先導,此種雖斧鉞加身毫無顧忌之精神,國家可滅亡,而此精神當永久不死。既然有精神,必有主義,所謂北大主義者,即犧牲主義也。服務於國家社會,不顧一己之私利,勇敢在前,以達其至高之鵠的。

魯迅(曾執教北大):北大自有其值得驕傲的校格。“第一,北大是常為新的,改進的運動的先鋒,要使中國向著好的,往上的道路走。”“第二,北大是常與黑暗勢力抗戰的,即使只有自己。”

蔣夢麟(曾任北大校長):北大屢經風雨,至今仍巍然獨存,絕非偶然之事,有兩大原因:一是大度包容,二是思想自由。我們有了這兩種特點,因此而產生兩種缺點。能容則擇寬而紀律弛,思想自由則個性發達而群治弛。

周作人(曾執教北大):我覺得北大是有獨特的價值的。這是什麼昵?我一時也說不很清楚,只可以說他走著他自己的路,他不做人家所做的而做人家所不做的事。北大的學風仿佛有點迂闊似的,有些明其道不計其功的氣概,肯冒點險卻並不想獲益。

陳平原(現任北大教授):自從新文化運動名揚四海,世人多以“民主”與“科學”嘉許北大。可在我看來,在日常生活中,絕大部分的北大人,更看重的是“獨立”與“自由”。時人多以北大與清華作比較,後者的整齊劃一、井井有條,恰好與前者的長短隨意、不衫不履形成了鮮明的對照。北大人的“散漫”,與其說是對規章制度的蔑視,不如說是出於追求“自由”與“獨立”的天性。

在北大的校史、校刊和各種回憶錄中,也有對北大傳統的種種表述,其中《北京大學概況》中把北大的特點概括為:(1)獨立精神;(2)有特別見解;(3)做事有堅強之毅力;(4)服從真理;(5)氣量寬宏。

在北京大學百年校慶之際,人們對北大的傳統又有一次廣泛的討論,其中共識度最高的是: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自由、兼容並包。儘管中國所有的大學都有著愛國進步的精神,但像北大這樣始終以天下興亡為己任,“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充滿著勇往直前的犧牲主義精神的,確實是罕見的。自從“五四”運動中北大率先舉起“民主”、“科學”這兩面大旗以來,近百年來,北大始終篤行著民主和科學精神,使之成為北大文化中永久不息的主鏇律。至於蔡元培先生所倡導的“循思想自由原則,取兼容並包主義”,更是深入到北大師生的血脈之中,生生不息,代代相傳,成為北大精神中最鮮明的符號。儘管各個大學的校風、傳統都有某些相似和共同之處,但如果你提到“愛國進步、民主科學、思想自由、兼容並包”這些字眼,人們對號入座,首先想到的一定是北京大學。

目錄

自序

我觀北大清華

世人眼中的北大清華

北大人說北大

我觀北大清華

談談人才理念

人才的內涵

人才何以難得

對待人才三原則

用人要當其時、當其壯

不拘一格方能出人才

沒有寬容就沒有人才

關於領導哲學

領導是最重要的成長環境

團結是最重要的成功之道

用人導向是最重要的政策導向

善於欣賞是最高明的領導藝術

人成功是最大的成功

親和力是最重要的影響力

一把手的藝術

想全局,抓大事

站得高,看得遠;睜隻眼,閉隻眼

尋找共識,凝聚合力

既要管事,更要管人

胸懷寬廣,豁達大度

不爭功,不諉過

大學管理的誤區

自由與民主的混淆

行政權力與學術權力的交叉

專家的高明與局限

教師與校長的矛盾

思潮的困惑與出路

大學的精神使命

文化高地的風采與傷痛

文化振興的根本之道

多元激盪的文化發展趨勢

處理思潮問題的經驗教訓

學潮的風險與對策

學潮發生的原因是什麼

學潮的風險在哪裡

處理學潮應把握哪些原則

大學何去何從

大學的社會功能是什麼

大學要不要多元籌資

產、學、研結合要不要實行

十年的記憶

沉重的使命

調整角色,轉變形象

重要的里程碑

向世界一流大學進軍

序言

任彥申同志在北京大學任職十年,擔任六年黨委書記。北京大學是藏龍臥虎之地,當北大領導殊為不易,更何況這十年是北大最困難的時期之一呢!縱觀歷史,北京大學第一把手多在內部或外部壓力下黯然離去,“好進不好出”成為一種社會評價了。然而,上世紀90年代,是北京大學取得自身和平發展的重要時期之一。當然不能都歸功於他,但他也有一份不可忘記的貢獻。他調離的時候,許多北大師生依依難合,至今我還聽到一些北大人懷念他,這真是不容易的事啊!

當年我就建議他寫一本書《北大十年》,寫下自己在北大的酸甜苦辣辛,那將是中國大學教育難得的“案例教育”。他堅決拒絕。這其中的難處是可以理解的。寫成官樣文章,鮮活的經驗與教訓都沒有了;如實地寫,左右上下都碰不起。這就是市面上出版的許多“回憶錄”成了回憶官方檔案、失去其鮮活歷史價值之原因所在,這也是中國人老付學費而難有長進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我不死心,見面時常常重提此事。可任彥申同志公務繁忙,也難以提筆。現在,他終於寫出《從清華園到未名湖》,邀我作序,令我無上榮幸,也無上高興。

我認真地從頭到尾讀了一遍。雖然許多話,我曾聽過,有的還聽過多遍,但讀著讀著仍不時拍案叫絕,興奮不已。好書!好書!好書!

文如其人。他對黨的事業的忠誠,不是表現為做黨的檔案的傳聲筒,不是唯上級的話是從,而是以自己創造性的工作,恪盡職守。他一生為官,但絕不是政客,更不是官僚。他思維睿智、談吐幽默、為人寬厚,這是接觸他的人有口皆碑的。他說的是自己的話,但閃爍著馬克思主義的光輝;他做的事總有個性的烙印,但始終與黨中央保持著政治上的高度一致。這樣的幹部是不多的。任彥申同志在本書中寫道:“一個受人擁戴的領導者,應當有聲有色地工作,有滋有味地生活,有情有義地交往。”我看他自己就是這樣一位領導者。看他的這本書,寫得有聲有色、有滋有味、有情有義。再加上一句:有痛有癢。

有痛有癢地寫作,說好說,寫不易。難怪孔老夫子一生“述而不作”了。《從清華園到未名湖》也迴避了許多酸甜苦辣辛的人與事,但讀起來,絕對有痛有癢。任彥申同志是以自己的人生感悟來寫的,但讀者可以感受到句句都有他經歷的人事為依據。許多話可以作為傳世的格言,讀者們都可以聯繫自己的經歷和身邊的人事獲得深刻的共鳴。

《從清華園到未名湖》,書名好像是回憶錄,但別當一般回憶錄看。

這是一本領導科學著作。不僅是大學的領導者,“知識分子成堆”的單位的領導者,乃至各行各業的領導者,都值得一讀,對改進自己領導工作是絕對有幫助的。

這是一本政治學著作。政治家們應該如何認識大學教育的社會功能、如何領導和發展大學教育事業、如何應對社會思潮和學潮,以至如何認識和對待知識、知識分子以及知識經濟這裡都有精闢的見解,可供舉一反三。

這是一本教育學著作。大學教育自不待言,其中許多觀點對於各類教育也有普遍的意義。

這是一本人才社會學著作。不僅可以解青年學子成才之渴,就是對已經成才成名的專家學者也不無教益。

這是一本關於中國社會主義改革和改革者身心磨難歷練的歷史書。

這是一本有相當學術深度的書,又應是一本做人處事的暢銷書。

這究竟是一本什麼書?這是一本任彥申同志寫的處女作——《從清華園到未名湖》!

劉吉

2007年4月22日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