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地球到月球/環遊月球

從地球到月球/環遊月球

《從地球到月球》(De la Terre à la Lune)是法國作家儒勒·凡爾納創作的長篇小說。1865年10月25日首版。

基本信息

圖書簡介

從地球到月球/環遊月球從地球到月球/環遊月球
凡爾納在《從地球到月球》及續集《環遊月球》中,講了這樣一個故事:美國和法國的三位探險家乘坐一顆名為“哥倫比亞”的空心炮彈,出發到月球去,但在途中遇到流星而偏離軌道,在離月球4500米處繞月飛行。探險家利用繞月飛行的機會,仔細觀測了月球的面貌,最後因炮彈速度越來越快而脫離了月球的引力範圍回到地球。小說的語言生動幽默,情節奇幻驚險,仍是一篇上乘之作。

1865年美國南北戰爭後, 巴爾的摩的大炮俱樂部的主席,一個沉著、冷靜的大炮發明家巴比康想出了一個轟動全球、無愧於19世紀的偉大試驗,那就是向月球“宣戰”,通過向月球人開炮來達到美國人征服月球並把月球納入合眾國疆域的目的。一位法國人——米歇爾•阿爾當提議把炮彈造成圓錐形,並自願乘坐“炮彈車廂”作月球旅行,這個富有創意的大膽想法在美國引起了轟動。

巨大無比的天文望遠鏡在美國落基山上傲然豎立起來,世界各地的每一架望遠鏡都瞄準了天空;終於,在解決了一系列技術問題,攻克了一道道科學難關之後,12月1日,在這個天文學上十八年一遇的好日子裡,哥倫比亞大炮一聲怒吼,一枚重達兩萬磅的“炮彈車廂”載著巴比康、米歇爾和尼切爾,以一萬兩千碼的初速飛向月球。經歷了四天的行程後,炮彈能否如期抵達月球?巴比康他們受到了月球人的熱烈歡迎還是軍事抵抗呢?全球的人,尤其是留在地面上的馬斯頓焦急萬分,他以落基山為家,始終倚在天文望遠鏡旁,日夜望著月面,可結果卻令人大失所望:原來由於受到一顆流星的影響,炮彈的飛行軌道發生了些許偏差,最終沒能成功登月,而是像其他小星體一樣,進入環繞月球的軌道並一直繞行下去。炮彈上的三位乘客難道就這樣在太空中無休止地運行,直到世界末日為止?在完成了一次環月旅行之後,三位遊客試圖利用火箭再度登月,但最終遺憾地掉回了地球。

這兩部小說的內容前後呼應,構成一個完整的故事,《從地球到月球》講的是試驗的由來和從地球到月球之旅的準備工作以及大炮的發射;《環遊月球》講的是“炮彈車廂”在發射之後在太空中的種種歷險。這兩部小說生動幽默、妙語橫生,情節奇幻又驚險,書中充滿了凡爾納的科學構想,這些構想在以後又幾乎一一得以驗證和實現。他在宇宙飛船發明之前就想到了“炮彈車廂”,借用書中人物米歇爾的說法“搭乘炮彈去月球旅行只是件水到渠成、簡易不過的小事而已。這種旅行是遲早會發生的事,至於採用怎樣的交通方式,當然要根據人類進步的規律。”今天,去太空旅行還是極個別科學家和富翁的特權,也許有那么一天,各家旅行社會真的推出“太空幾日游”,並標明“炮彈車往返”呢!到時,我們或我們的後代也會像巴比康他們那樣觀賞到美妙的太空景象。

但如果說,吸引讀者的只是凡爾納的奇特、大膽的想像力的話,那就錯了。《從地球到月球》和《環遊月球》中涉及的天文、地理、人文等知識並非是作者關在家裡用大腦臆想出來的虛幻的東西,書中所有的數字及描述都是作者豐富想像和理性知識的結合,都有著堅實的科學基礎和依據。雖然凡爾納不是科學家,也不是地理學家、社會學家,雖然凡爾納沒有像他筆下的主人公那樣乘坐炮彈遨遊太空,但關在家裡埋頭創作的他其實是掌握了大量的天文學及地理學等方面的材料的。他幻想的探險也是經過他縝密思考和仔細推敲的,絕不是信手拈來、胡編亂造。

凡爾納所塑造的這些人物形象,他們遠大的理想、堅強的性格、優秀的品質和高尚的情操已贏得了億萬讀者的喜愛和尊敬,也正是通過他們,凡爾納才得以關在家裡經歷一系列的情節奇幻的探險;凡爾納像他筆下的人物一樣,用智慧和勇敢創立了科學幻想和幻想科學的小說世界,激發著人類探險的熱情。

另附凡爾納簡介

儒勒·加布里埃爾·凡爾納(Jules&Verne,1828~1905)是19世紀法國作家,著名的科幻小說和冒險小說作家,被譽為“科幻小說之父”,是法國科幻小說的奠基人。

其作品

《八十天環遊地球》 《海底兩萬里》 《格蘭特船長的兒女》

《環繞月球》 《神秘島》 《世界主宰者》

《米歇爾·斯特羅哥夫》 《氣球上的五星期》 《空中歷險記》

《墨西哥的“幽靈”》 《佐奇瑞大師》 《牛博士》

《一個在冰雪中度過的冬天》 《征服者羅比爾》 《兩年假期》

《從地球到月球》 《奧蘭情游

《升D先生和降E小姐》 《隱身新娘》 《昂梯菲爾奇遇記》

大海入侵》 《烽火島》 《太陽系歷險記》

《巴爾薩克考察隊的驚險遭遇》 《哈特拉斯船長曆險記》 《大木筏》

喀爾巴阡古堡》 《金火山》 《魯濱遜叔叔

多瑙河領航員》 《魯濱遜學校》 《馬丁·帕茲》

旅行基金》 《漂逝的半島》 《桑道夫伯爵》

黑印度》 《南非洲歷險記》 《突破封鎖》

《沙皇的郵件》 《印度貴婦的五億法郎》 《小把戲》

迎著三色旗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